APP下载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抑云”音乐社交传播研究

2022-03-17陈琦尚粟蓉

新闻爱好者 2022年2期

陈琦 尚粟蓉

【摘要】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浪潮为模因理论带来了新的时代内涵,互联网模因的复制与发展也对网络生态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现以模因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尝试对火爆一时的“网抑云”模因的传播机制进行研究。“网抑云”模因的流行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民群体心理特征的契合、互动仪式的促进以及资本的裹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并且对该模因的影响做出审视,以尝试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关键词】网抑云;模因理论;传播游戏理论;互动仪式链;数字劳工

一、“网抑云”模因火爆的背景

2020年11月8日,《青年文摘》公布了2020年十大网络热词,其中之一就是“网抑云”。该词作为在网络火爆一时的模因,是因为以热评文化为特色的网易云音乐中出现了大量的消极评论,如同颓废、矫情的“伤痛文学”,因此网友将网易云戏称为其谐音:“网抑云”。

2020年7月10日,百度指数中首次出现了“网抑云”这个词的搜索量,并在之后一段时间内持续走高。“网抑云”的名号叫响后,网民迅速开始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和模仿,并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段子、表情包、恶搞视频等各种反矫情风气的原创内容,逐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亚文化现象。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传递的单位——模因(meme)。道金斯认为模因是一种文化传播或文化模仿的基本单位,通过模仿的过程从一个大脑转移到另一个大脑,从而在模因库中进行繁殖。①“模因”的中文释义为:文化中通过非遗传方式,尤其是通过模仿而获得传播的基本单位。国外一些学者把“模因”定义为个人记忆中的信息单位,认为它可以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某些信息,并且将其粘贴到另一个人的记忆中去②。显然,“网抑云”也属于这样一种传递文化的模因。

“网抑云”模因受到网民自发模仿使用并继发生产原创内容,又在网络传媒的推动中火爆一时。在“网抑云”模因的传播过程中,网友采取互动和模仿行为的背景及动机是理解社交媒体文化的一个关键角度。基于此,本文将以理查德·道金斯的模因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试图对“网抑云”模因的传播机制进行分析,并尝试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网抑云”模因流行的原因

“网抑云”模因之所以能在网络上流行一时,受到大量网友的使用、模仿以及再生产,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其中包括技术发展提供了理想的传播介质、网民群体心理特征的契合、互动仪式的促进以及资本的裹挟等。

(一)技术的发展为“网抑云”模因的传播提供了理想的传播介质

1.互联网自身的特性为模因的传播构筑了广阔的传播平台

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匿名性,为“网抑云”模因的迅速传播创造了客观的必要条件。与传统的大众传媒相比,互联网时代蓬勃发展的社会化媒介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人们不需要只做一个被动接受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角色,而是能够成为一个主动对信息进行生产和传播的参与者。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为“網抑云”模因的传播构建了广阔的传播平台,提供了理想的传播介质。

2.智能移动端的普及为模因的传播带来了更加自由的传播场景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9.86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7%。③由于手机与其他移动端产品的便携性,无论在何种场景下,人们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信息的接受、传播与生产,这为“网抑云”模因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空间自由。

(二)“网抑云”模因契合了网民的群体心理特征

1.“网抑云”模因迎合了新生代网民的个性偏好

在当代的网络环境中,新生代的网民作为个性鲜明的一类群体,他们更喜欢积极向上的态度而反对无病呻吟的风气,在表达中也更倾向于使用诙谐幽默的文风和戏谑生动的语言。百度指数中使用“网抑云”一词的人群画像显示,其年龄段在29岁以下的网民占“网抑云”模因使用者总数的69.58%。④一方面,“网抑云”模因正是因为内容的幽默有趣吸引了年轻的网民群体去使用;另一方面,“网抑云”一词被创造的初衷来自于网民对充斥在网易云音乐评论区矫情风气的不满,而“网抑云”模因的出现恰恰迎合了这种心理,成为他们用来表达反对矫情态度的一个渠道。

2.模因的传播成为用户自主自发的传播游戏

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森(William Stephenson)提出的游戏理论是消费时代的产物,他认为传播是一种受众具有高度自主性和主观性的“游戏”,这个过程是在“传播快乐”,受众反转身份成为传播过程的主体,受众是在利用传播来进行自己的游戏。⑤

“网抑云”模因下的内容本身具有诙谐和戏谑的风格,其衍生出的段子、视频、表情包等更是充满了趣味性,用户使用“网抑云”模因能够为自己带来娱乐化价值与游戏的快感,自然乐于自动自发地对此进行传播。

3.网民群体中的成员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新成员要被一个群体所接纳,那么该成员就必须经历一个融入其中的过程,从认同该群体的规范开始,到内化该群体规范,直到成为自觉执行该群体规范的一员。⑥“网抑云”模因的传播在一定层面上正是依赖于这种从众心理实现的。

在网络环境中,许多网民都会经历上述过程,他们会主动去认同、内化并自觉执行该群体的规范,模仿或使用被该群体所接纳的流行语,以求能找到自己在网络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和群体归属感。网民不断吸收相关信息,并且受到从众心理机制的影响对其进行模仿使用,这也促进了“网抑云”模因的传播。

(三)“网抑云”模因中存在的互动仪式引发大规模传播

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在其著作《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中正式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他在研究了来自于人类学的“仪式”和来自于社会学的“符号互动”之后提出了这个概念,系统探讨互动仪式的作用机制。柯林斯在书中提到,互动仪式的核心机制是高度的互相关注和情感连带,互动仪式也就是际遇者由资本和情感的交换而进行的日常程序化活动。

柯林斯提出,互动仪式需要四种起始的构成条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对局外人设定界限、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⑦

1.各大网络平台成为网民同一的聚集场所

互动仪式的产生首先有赖于不同个体汇集于同一场所,观察在“网抑云”模因传播中网民间产生的互动仪式,这种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B站和抖音中网友创作的视频、微博上流传的段子和表情包,以及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网民通过平台来转发评论和发出弹幕以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展开交流互动并对彼此产生影响。

2.“网抑云”模因的传播限定了参与者的身份

在“网抑云”模因传播的过程中,随着话题的出现,人们对该模因的使用逐渐增多,许多网民渐渐发现话题并参与到互动中。在互动的过程中,用户所参与的模因传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排他性,参与者的身份受到了部分限制,只有对“网抑云”相关话题有所了解的人才能够参与到讨论与互动中去,这就将对这类话题并不了解的用户排除在受众群体之外。

3.用户的关注点集中在共同的内容上

柯林斯认为,人们共同的关注点是发展共享符号的关键。在“网抑云”模因的传播中,网友纷纷聚集于B站、抖音、微博等平台,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视频和文本内容上,再基于一致的关注点进行互动。

4.网民对“网抑云”相关内容表达相通的情绪

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台上,网友用弹幕或者转发评论来表达自己的认同,分享情感体验,并以此产生共鸣。以B站为例,关于“网抑云”的网友原创视频《生而为爷,我很抱歉》至2021年5月5日已有1085.5万播放和2.4万条弹幕,这当中产生的互动仪式促进了“网抑云”模因的大规模传播。

(四)“网抑云”模因的传播受到资本的裹挟

在当代,许多在网络中流行一时的模因背后都多少能发现商业营销的踪迹。由于网易云音乐的产品定位就是充满文艺、情感和情怀的“音乐社交”,类似的标签对于品牌营销能够起到更好的传播作用。2017年3月,网易云音乐和杭州地铁一号线合作的“乐评专列”项目大获好评。而这次“网抑云”的名号在网上刚叫响,网易就于2020年8月3日推出了完整的“云村评论治愈计划”,邀请大量心理专家和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这能够为真正有需要的抑郁症人群提供专业帮助,同时也将对复制粘贴的虚假编造内容进行处理,以更好地维持温暖治愈的社区氛围。这实际上为网易云音乐在互联网上扩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对“网抑云”模因的审视

(一)“网抑云”模因下网民过度玩梗伤害到了部分群体

在“网抑云”模因的传播中,网民时常使用段子、表情包去调侃、讽刺他人,他们调侃的是过度矫情和为了关注度伪装抑郁症的人,受到伤害的却有一部分是真正有抑郁症的人。而有些网民更是身处过度娱乐的浪潮中,无边界、无底线地去使用“网抑云”模因,令受众感到不适。如为癌症病人所作的音乐《城南花已开》也在这场网络狂欢中被人用来玩梗,引发了许多网友的不满和抵制。这个为了抵抗无病呻吟被发明出来的词,却在很多时候因为过度使用对部分群体造成了伤害。

(二)警惕“网抑云”模因对年轻网民群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年龄段在29岁以下的网民群体在整个网民中占比为34.4%。⑧网络语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众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年轻的受众显然更容易受到这种影响,而随着网络受众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类情况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理性看待“网抑云”模因的兼容性,要意识到那些不规范的句子表述、语法错误、谐音别字以及粗俗暴力的用词对年轻网民群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网民在“网抑云”模因的传播中被迫成为数字劳工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浪潮不仅带来了信息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催生了新型的劳动实践——数字劳动。这种“不可见的劳动”(invisiblework)常被作为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从“劳动”的视角出发,将研究聚焦于微观层面的劳动形式与中观层面的制度,同时重新关注“受众”被遮蔽在宏大叙事下的生产力与行动力,致力于从中挖掘文化生产背后的复杂性、多面性与斗争性。⑨

在“网抑云”模因的传播中,用户不得不面对被双重商品化的过程——用户自发生产的内容成为商品,而传播内容的用户本身也成为一种商品。“网抑云”模因的传播看似是用户自动自发的主观行为,实际上这为平台和营销号带来了具有流量价值的数字资本增值,而用户并没有因此获得报酬,由此用户成为一种免费的劳工。

营销号通过产出与“网抑云”相关的文本内容,吸引用户流量,进而进行商业变现。如微博大V@老网抑云bot,关注量超过101万,阅读量每天都在10万以上。而B站、抖音等平台则得到了大量用户自发生产的视听作品,既丰富了平台内容,又能借此吸引更多的流量。

四、结语

随着大众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群体心理的契合、互动仪式的促进、资本的裹挟等原因使得“网抑云”这类复制语言的互联网模因大量产生并传播成为必然趋势。但萬事万物都存在两面性,互联网模糊了人们对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认知界限,造成人们在网络上的碰撞,而互联网模因对年轻网民群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数字劳工现象也需要我们警惕。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浪潮已经赋予了模因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各类社会文化借助不同的互联网模因复制发展,对网络生态产生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在尊重每一种表达和情绪的同时,需要我们以客观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现象并加以研究分析,寻找正确的引导路径,从而减少这类现象对网络生态文明造成的消极影响。

注 释:

①Dawkins,R.(2006).The selfish gene:with a new introduction by the author.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76).

②张利红,段绪.基于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探究:以“2019年十大流行语”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5-90.

③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

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④百度指数.网抑云,https://index.baidu.com/v2/main/index.html#/

crowd/%E7%BD%91%E6%8A%91%E4%BA%91?words=%E7%BD%91%E6%8A%91%E4%BA%91.

⑤Stephenson,W.ThePlayTheoryofMassCommunication[M].NewJersey:Transaction,inc.,NewBrunswick,1988.

⑥顾建敏.网络流行语传播的模因视角探析[J].中国出版,2011(10):19-22.

⑦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4.

⑧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

cac.gov.cn/2021-02/03/c_1613923423079314.htm.

⑨吴鼎铭.网络“受众”的劳工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网络“受众”的产业地位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7(6):124-137.

(陈琦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尚粟蓉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348750190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