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仪器设备利用率提升途径研究

2022-03-16廖梦琬

林区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利用率技术人员

廖梦琬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永安 366000)

仪器设备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硬件条件,是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得到飞速发展。据国家教育部数据统计,仅近五年我国每年教育投入就达到“万亿”之多,国家对高等教育院校投入不断加大,高职院校仪器设备采购量逐年增加,高职院校所拥有的仪器设备总量不断攀升,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始大量运用于教学科研。以福建省S院校为例,仅2018—2020年三年间,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增加了1 587台件,价值5 163万元,平均年递增21%。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合理的利用仪器设备,提高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尽可能发挥其投资效益,最大限度的为教学科研服务,成为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一、高职院校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现状

(一)仪器设备利用程度较低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校对实验室仪器的投入大幅增长, 实验环境和硬件资源都有了很大改善,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始大量运用于教学科研。以S院校为例,截至2020年底,S院校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9 325台件,总值为9 882.84万元。通过对福建省S院校教学仪器设备使用人时数的调查发现(见表1):2019—2020学年,体育器材室人时数4 986 062;英语语音室人时数4 698 644;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房人时数1 803 104;体育器材室、英语语音室、计算机机房等基础实验室的利用率比较高,其他院系的实验设备利用率相对较低,部分仿真软件、模型、模拟装置等甚至出现了闲置现象。

表1 S院校各机房人时数统计表(2019—2020学年)

另外,通过对S院校调查发现,S院校多个院系实验室对同一设备进行重复采购。如表2所示,S院校固定资产库中全站仪有91台,除工程测量实验室88台外,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训场有3台;RTK在全院固定资产中共有50台,工程测量实验室35台,水工监测实验室8台,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训场6台,输变电线路运行维护实训场1台。可见,在S院校各系部及实验室之间并没有形成设备资源共享的局面,各系部之间存在“设备资源孤岛”,导致设备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表2 S院校全站仪、RTK设备数

(二)欠缺信息化共享平台

受学科专业差异性的影响,各院系不同专业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造成了仪器设备在各系部间分散而不集中。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的仪器设备共享程度普遍偏低,共享理念并没有获得职业院校教师的认可,学校不重视开放共享,部分实验室在较长的时间内都处于封闭状态。高职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一般专业性较强,都是专门服务于特定的学科和研究方向,科研设备更是如此。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在最先取得仪器使用权的条件下往往不自觉的将仪器设备“私有化”,基本表现为“我买我管、我管我用”的特点,认为仪器所有权属于本学科或者本课题组,不愿意与他人共享。并且,设备在借用共享的过程中必然有所损耗,出于故障率升高、维修费用增加等因素,导致其他院系、部门在借用设备的时候难度较大。

除此之外,对于实验室来说,每年用于采购仪器设备相关耗材、配件的预算有限,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为了延长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长,保证设备的功能和性能等各个方面的稳定性,也会尽可能减少设备的使用,从而减少仪器设备的耗材支出,不愿意对外开放。由此就会出现十分严重的供需矛盾。长此以往,导致设备在时间的推移下不断趋于老化,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没有发挥其自身的最大意义,为使用者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仪器设备管理相对滞后

1.实验技术人员人手不足

近年来,高职院校注重实验室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验技术人员通常需要负责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随着设备数量、种类的剧增,仪器管理难度逐渐增大,实验技术人员常常无法同时兼顾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导致本可以自行维修的设备因为时间、精力等因素而送外维修。可见,原有的实验室队伍已难以适应现阶段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人手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设备的利用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专业操作与维修人员比较匮乏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仪器设备功能繁多,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维修仪器设备的时候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普遍较高,设备维修工作周期较长,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都是寻求厂家的帮助,厂家无法解决的只能寻求专家的帮忙,一般维修时间长、花费高。本院校内如果缺乏有较强专业性的操作人员,就难以及时解决设备故障问题。在高职院校,先进的设备和高水平维修技术人员的矛盾日益突出。

3.管理方法落后,缺少激励机制

实验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决定着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然而,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实验室技术人员往往被定义为“看门人”不受重视,通过对S院校的调查发现(见图1),S院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结构不合理,专职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通常老管理员在熟悉与探索设备的求知欲方面相较于年轻人来说普遍偏低,一般情况下他们只能承担关于仪器设备中的一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例如: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登记、报损报修等。加上外出培训机会少,长期缺乏与外界的沟通,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传统单一,这都导致了实验室管理队伍越来越跟不上实验室日新月异的发展。

并且,在薪酬方面,相较于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来说实验技术人员明显较低,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上缺少动力,领导层在管理上往往忽略了激励机制对其的作用,缺乏激励机制。许多实验技术人员在提升职称、学历之后都向教师、行政人员转岗或者离职,使得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流动过于频繁。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对自身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职业幸福感低,工作内动力不足,大大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专职实验室人员与兼职实验室人员的区别在于是否在实验室拥有编制。在此次调研的过程中发现S院校实验室队伍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员属于兼职人员,占到了将近41%左右的比重,其中兼职人员占比显著高于专职人员。对于高职院校实验室队伍结构来说,这一构成是十分不合理的。

如图2所示,在实验室管理队伍中很大部分为实验指导教师兼职管理,教师大多将重心放在教科研的研究上,无暇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往往无法自行维修,需要邀请厂家进行维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二、提升高职院校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S院校仪器设备利用现状,不难发现,影响S院校仪器设备利用率最大的因素是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的问题。现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有助于S院校仪器设备利用的进一步提升和管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力促S院校仪器设备利用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一)构建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

S院校对仪器设备的管理采取分散式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对院系管理依赖性较大,仪器设备散布在多个院系实验室内,对于国资处而言,主要的工作是设备检查、使用登记等,难以实现协调和全面监督,由此就会出现设备利用效率低下、产出的教学科研成果数量不多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在学院内部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共享平台,尽可能改变设备被少数人占用的情况,在逐步提高设备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缓解设备供需矛盾,基本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在校内构建网络开放共享平台,形成设备共享局面,盘活资产以此减少设备闲置、重复采购的情况,进而提高S院校仪器设备利用率。

(二)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实验教学队伍

1.合理定岗定编,优化队伍结构

实验技术人员是建设实验室和管理仪器设备的一线人员,是实验室队伍的核心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对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人才培养,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应根据实验室规模的大小,实验室职责的不同(如:科研、教学)制定不同的岗位要求,对实验技术队伍进行科学合理的定岗定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改善实验技术队伍人手不足的情况。

2.拓宽沟通渠道,建立培训机制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设备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实验技术人员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掌握最为简单的仪器操作规范技术,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学校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可以定期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参加仪器培训班,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技术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借鉴经验,不断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验技术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为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及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3.加强绩效管理,构建激励机制

构建科学的仪器设备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将仪器设备利用率纳入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校内仪器使用和管理人员的联系,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制定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利用率评价办法对其进行评价,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相关院系和相关实验室管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如设置设备管理先进个人奖及单位奖、公开表扬、给予经济奖励或补贴等;对于考评成绩不合格者,应建立不合格档案,并按不合格次数设计不同惩罚办法,惩罚直接与其个人绩效挂钩;对于连续数次不合格者,应重新分配其设备管理及使用权,甚至可与个人、系部绩效挂钩。从而增强实验技术人员的责任心, 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最大潜能。另外,应该扩大实验技术人员的职业上升空间,对实验仪器设备研制、功能拓展、软件开发、信息化管理、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纳入绩效考核,以绩效考评为抓手推动实验室发展,从而提升仪器设备利用率。

4.加强人才引进,引入竞争机制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大多数是实验技术人员,如果学校不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开发工作,这类群体就很容易被边缘化,年轻的技术人员就会放弃技术研发工作,而寻求职业上升空间、待遇、地位都普遍更高的其他岗位。因此,对于职业院校而言,拓宽实验技术人员晋升通道是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鼓励实验室技术人员参与科研活动,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在针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教师进行评审职称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分开开展职称评审工作,可以放宽文章要求,重视工作数量和质量,从而缩小与教师职位的差距,提升职业幸福感。

此外,还需采取一定措施引留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实验室建设管理中来,充分施展其专业特长,发挥引领和传帮带的作用,为仪器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同时,可以制定实施学生助教制,聘任他们协助管理仪器设备,在提高设备管理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5.提高设备服务质量,成立维修基金

在共享平台构建之后,高职院校要给予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配备相应的维修和耗材基金,将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采购、实验室管理三个要素有效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在系统中为设备提供在线预约等便利服务,扩大平台的共享和开放程度,并且提供充足的维修和耗材基金支持,用于维持共享平台的正常运行,以此达到高职院校内仪器设备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更好地服务教科研等活动,以期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尽可能减少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对于S院校而言,需要针对仪器设备成立专门的维修基金,基金主要用于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员培训;二是设备升级改造;三是功能开发;四是购置零配件、耗材等;五是设备维修,以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随着设备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加和实际工作年限的不断推移。很多设备逐渐老化,由于缺少维修经费或者维修、购置零部件所消耗的成本费用过大,院校难以承担,致使许多设备应该修却不修,部分零配件应该换却不换[1]。这部分设备就只能长期带病工作,甚至出现闲置。这就大大降低了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从而对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鉴于上述问题,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及时维修,需要成立设备维修基金,确保设备维修费用的及时到位与使用保证。在确保设备合理利用的基础上还可以为设备新功能的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设备专用维修基金应在财务部门设立专户,由国资处专门管理,在使用维修基金的时候,需要开展严格审批工作,专款专用。国资处依据仪器设备的综合性能,如设备使用年限、使用性能等,进行评估考虑是否具有维修价值,来拨付相应的维修费用。在审核的时候应重点考虑维修项目,其次是功能开发等。在项目维修的时候,需要对比维修前后的设备利用率,在这一过程中,纪检审计等部门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确保维修基金的规范使用。

三、结语

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作为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建立相应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优化仪器设备管理方法,努力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增强职业院校的教学、科研和对外服务能力,助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实现“双高校”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利用率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