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层一体”理论的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以贵州安顺屯堡聚落九溪村为例

2022-03-16农文仙张艳萍杨宇亮夏天顺

地理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屯堡安顺生计

农文仙 张艳萍 杨宇亮 夏天顺

(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部, 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引言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保护与利用传统聚落,周尚意从地理学视角提出了“四层一体”理论,为传统聚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四层一体”理论又称为“七圈一体”:自然层由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组成,人的层面分为生计圈(层)、制度圈(层)、意识形态圈(文化层),四个层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1]在这个地域系统中将人地关系进行二元划分,自然层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基础;人们从自然层中获取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形成生计层;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通过约定俗成的制度或政策促进社会的发展,形成制度层;规范性的政策或条律深入人心构建意识形态观念,形成文化层,指导人们在自然层、生计层和制度层进行实践。四个层次互通有无,嵌合为一体,构成和谐发展的人地关系。

研学旅行依托独特的社会资源,使学生进行体验式和研究式学习,成为学科地方性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式。基于“四层一体”理论,以贵州安顺屯堡聚落九溪村为例进行研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探索小尺度区域中自然、生计、制度和文化四个层次的整体性,以期在新的教育政策环境下,既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又为地理教师在研学课程资源开发领域提供新方向。

二、屯堡聚落的“四层一体”挖掘

“四层一体”本是为传统聚落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贵州安顺九溪村作为明代民居与军事建筑相结合的传统聚落代表,考察其现存遗址可以探究地理世界中的古往今来。安顺屯堡聚落始于明代初年,为稳固西南边陲,明军平定云南元蒙残余势力后,征派了汉族军民由中原地区迁徙至西南地区。屯军驻地开垦称为“屯”,建立具有防御性的建筑体系称为“堡”,这种“亦军亦民”的聚落体系称为屯堡聚落。汉族群体嵌入多民族地域,构建独树一帜的屯堡文化和具有严格军事等级制度的聚落体系。时至今日,这里仍然保留着明代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又被称为“明代江南遗风”。[2]研学地屯堡聚落九溪村原称“九旗”,在安顺一带近三百多个屯堡古村落中号称“安顺第一村寨”。历史悠久,空间与文化形态格局完整而独特,村内仍较好地保存着极具军事特色的建筑,2018年12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具有较高的研学资源开发价值。

1.自然层:“三山一水”

安顺素有“黔之腹部,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3]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九溪村地处贵州省安顺市东南部,村落三山环绕、面朝一水,北为詹家坡,南为王家坡,西为猫林坡,东为自北向南流经九溪村的九溪河,具有极好的军事防御特性(见图1)。喀斯特地貌显著,多裸露岩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高原湿润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全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水量丰沛,灌溉方便,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九溪村作为明朝“调北征南”政策下的产物,原称“九溪坝”,拥有较好的地理条件,既能满足屯田定居,又能达到军事防御的效果,主要由朱、冯、姚等十姓军官开创,开创者到达九溪村后就地安营扎寨,发展农耕。随之,迁进人口日渐增多,逐步发展为现今的“安顺第一村寨”。

图1 屯堡聚落九溪村卫星图

2.生计层:屯堡经济发展、建筑建造

生计方式是族群基于自然层所采取的人类存续的基本手段,九溪村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屯田定居带来极大的效益。九溪村的开创者多数来自江南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且多为稻作民族,而九溪的自然地理环境恰适发展稻作业。基于此,他们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多样的粮食种类,以保障军民的粮食需求。九溪村是由大堡、小堡、后街三个部分组成,背山面水,早期三个村子均沿等高线布局住宅。

大堡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农业种植为主;小堡靠近九溪河,多发展渔业经济;后街发展最晚,因而所拥有的农业发展资源较少,以经商为主。除此之外,因安顺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高大乔木较少,地表多裸露的石头,屯堡聚落建筑建造便就地取材,内部用木材构筑,外部运用石材加固,屋顶用石板片覆盖,形成合院式的封闭民居空间,极具江南地区合院建筑的特色。“外石内木”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居住和防御的双重功能,形成了独特的屯堡聚落民居。

九溪村在自然层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合并,进而衍生出适宜的人居环境,其生计方式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融合,形成“自然层—人居方式—人的发展”的整体性循环。

3.制度层:军事制度

屯堡聚落始建于特殊的军事背景下,基于自然层和生计层上,其聚落发展制度层带有显著的军事色彩。就聚落选址来说,三山围合、面朝一水,易守难攻,在无形中构筑出一个强大的自然防御屏障。就聚落空间结构来说,巷道蜿蜒曲折、城墙厚重、内部院落封闭复杂,外部三个组团形成密不透风的城墙(见图2)。就建筑要素来说,民居以“外石内木”结构为主,形成“城堡式”民居;内部散布着碉楼,在军事防御中起瞭望作用;巷道曲直多变,呈复杂的放射状;门窗进深大且较为狭小,便于观测敌情。就聚落组织来说,在军事背景下为确保族群发展的凝聚力和社会结构稳定,九溪村通过成立丰富且多功能的组织达到团结一致的目的,如宗教组织“佛事会”、文化娱乐组织“地戏队”、经济互助性组织“喜事会”“钱会”等,在建构族群认同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2 九溪村城墙展示

军事制度为屯堡聚落九溪村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聚落选址、聚落空间结构、聚落建筑主体要素、聚落组织等方面皆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九溪村造就了独特的军民一体聚落体系,将屯堡聚落的军事制度以多类载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4.文化层:屯堡移民文化

整体族群的意识形态及内心最真挚的信仰都在文化层中反映出来。九溪村所具有的独特屯堡移民文化成为其区别于其他传统村寨的重要因素。屯堡人多数来自中原江南一带,历经百年,将明朝时期的汉族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延续,形成独特的屯堡文化,其中军事文化和江南文化最为显著。

军事文化:屯堡聚落产生于军事背景之下,有着丰富的军事文化内涵。在生活中为便于军事作战,把食物加工成便于携带、储藏和快速充饥的食品,如用大米制成的糕粑。在娱乐中以歌颂忠义战士、表演正义武打戏为主,用于激励士军,其中“跳地戏”最为有名。在信仰上,每年举行“抬汪公”,用以纪念和歌颂汪公、汪华保境安民于乱世的爱国主义精神。[4]

江南文化:汉族移民的迁入给安顺地区带来了浓郁的江南文化。在服饰上,九溪人年长一辈女子多数挽发带圆髻,穿着具有明代显著特征的“凤阳汉装”服饰。在语言上,九溪人仍保留北方方言的儿化音腔调。在聚落的合院布局上,重“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观念,讲究江南的尊卑礼仪,注重主客的住房布局。在制作工艺上,延续江南地区精湛的雕刻技术,对不同建筑主体进行点缀,如垂花门、石雕刻、木雕刻等。在聚落公共空间的分布上,公共空间成为整体聚落发展的重要分布节点。

文化层中的意识形态经过时间的沉淀,形成了贵州安顺地区独特的屯堡文化,既有西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又不失江南地区的文化风采,成为文化交流碰撞的典型。四个层次相互影响,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屯堡聚落九溪村。

三、研学设计

1.研学目标

以“四层一体”为理论指导,结合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以贵州屯堡九溪村的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文化层为一关联体,深入地挖掘地理研学资源。此次研学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分析小尺度的屯堡聚落九溪村的形成机制(区域认知);综合探究当地延续发展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综合思维);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调查走访、团队合作等实践方式(地理实践力)佐证史料中区域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传统聚落保护观;增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敬畏之心(人地协调观);感受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文化气息,将其采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形成自身的地理审美。

2.具体实施方案

(1)研学主题

基于“四层一体”理论的地方性传统古聚落探究

(2)研学课程特色

针对九溪村的传统聚落特色,延伸出“探究自然秘密,领略古村魅力”“感受屯堡生计,书写聚落变迁”“畅游明代遗迹,体验军事情怀”“品味屯堡文化,弘扬文化自信”等研学次主题。

(3)研学活动步骤

①研学旅行前准备(见图3)

图3 研学旅行前准备流程图

②研学小组和任务分配

在此次研学中将学生分为自然层组、生计层组、制度层组、文化层组四个小组,学生依据前期的学习及自身的兴趣,有序地加入不同的组次,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保障记录、拍摄等工作的有效推进。通过四个组次的相互联系分享,助力传统村落发展“一体性”。

(4)研学活动设计(见表1)

表1 贵州安顺屯堡聚落——九溪村“四层一体”研学旅行设计

(续上表)

(5)研学评价

评价是研学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此次研学的评价方式以表现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真实情境或模拟过程中完成某项任务或系列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5]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研学成果展示,具体评价指标如下所示(见表2)。

表2 贵州安顺屯堡聚落——九溪村“四层一体”研学旅行行后评价表

四、总结

本文以“四层一体”理论与研学旅行结合的方式挖掘地方性特色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深度挖掘传统聚落的区域特色。极强的逻辑性促进了地理学科的课程资源开发,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挖掘学科属性及学科思想。与传统研学相比起到极大的增益效果,利于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探究世界的能力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同时帮助教师深入开发地理地方性课程资源,打造地方性研学,提升研学的情境性和归属感。将“四层一体”理论逻辑思路引入地理课程研学设计,挖掘地域特色的地理资源,为地理研学增添故事性和亲和力,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极大的效益。

猜你喜欢

屯堡安顺生计
BY THE SEA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寻味贵州——安顺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安顺屯堡地戏
屯堡人的春节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屯堡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