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俱乐部体育课

王 曦

(武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将俱乐部的组织、管理、运行等引入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共同爱好的引导下,根据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需要,自由选择参与体育俱乐部学习[1][2]。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涉及体育俱乐部对于体质健康的价值、参与者社会关系的建立、俱乐部课程体系设计、参与者权益保护等。Graupensperger S等学者[3]的研究指出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发展是参与者与同伴建立社会关系的重要领域。盛怡等[4]对美国布莱恩特大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发现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具有社会性、多向性、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体育俱乐部被我国部分高校引入体育课堂,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也有部分高校在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高校实行的体育课程俱乐部教学模式也证明了该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合肥学院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改革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的认可,但是也暴露出诸如项目发展不平衡、管理不够完善、学生参与度不高、场地资源有限等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5],还有有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间的人际交往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也是大势所趋,但不同地区、学校面临的情况也不同,因此本文在借鉴既有高校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武汉学院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展开调研,以期为本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思路。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武汉学院全体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以“体育俱乐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为本文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调查问卷,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4份,问卷有效率为93.5%。其中男生171名(45.7%),女生203名(54.3%)。

2.2.3 访谈法

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评价体系的制定等问题对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征询他们的建议,对访谈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纳与整理,对问卷的设置进行修改。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认同度调查

通过问卷分析大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认同度,调查结果显示,57%的学生非常支持采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30%的同学支持,13%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受学生的欢迎和认同,老师们也认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参与兴趣与运动热情;有9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其中有30%的学生表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增强身体素质,26%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22%的学生表示体育俱乐部有助于运动习惯的养成,有10%的学生认为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7%的学生表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可以扩展自己的社交关系;有15%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加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67%的愿意参加,仅有18%的学生不乐意参加。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在时间和项目的选择上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权,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受学生的青睐。

3.2 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项目意向调查

通过对大学生关于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项目意向调查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不同倾向。男生倾向于选择球类和对抗性强的项目,如篮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偏向于选择舞蹈类和操类等展现柔美的项目,如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优势项目或特色传统项目由于更受学生欢迎,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呼声更高。因此,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项目选择上,要立足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前期充分调研,找准学生的兴趣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性地制定俱乐部教学课程。

3.3 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组织管理

通过对专家的访谈结果分析,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设置专门的管理组织架构,校级部门负责俱乐部教学的监督管理、体育学院(系)负责决策、各项目俱乐部负责人和老师负责具体执行。管理部门的人员构成由行政官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构成。教学人员由学校专任教师担任,教练人员采用聘任制,聘用业务水平高、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士;其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体育锻炼项目。同时,完善体育俱乐部运行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尤其是在体育俱乐部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方面,要将学生学习态度、课堂参与、进步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中。改变以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为主传统单一评价方式。此外,俱乐部的精细化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加大资金投入,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提高俱乐部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化程度。

3.4 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搭建网上选课平台,教师在平台上发布所开设体育俱乐部课程相关内容,学生根据所公示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自主选择时间、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项目;俱乐部教学方式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内采用小班制的俱乐部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选课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指导,教授技战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课外采用学生组织社团加竞技俱乐部模式,学生根据身体情况、兴趣爱好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参加比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俱乐部教学内容的设计,可分为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三个水平等级,每个等级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相应的班级,初学者就选择初级水平,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选择中级,基础扎实的学生就可以选择高级班。学习过程中,采用升降级制度,定期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升级还是降级;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每学期末的成绩考核由项目技能成绩、出勤率、体能测试成绩以及理论作业四个部分构成,还需要将学生参与俱乐部的活动组织、训练管理、比赛竞赛、裁判等工作纳入考核。

4 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高校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更受师生的欢迎,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高。但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体育俱乐部组织管理上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完善运作体系,为体育俱乐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作用发挥奠定基础。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层面,选课实行“三自主”,教学方式上采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实行分层次教学,学习过程中实行升降级制度动态调整,结果考核突出过程和学生的表现,淡化单一的运动成绩考核。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俱乐部体育课
体育课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