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及其在大学俄语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2-03-16宋庆华谢小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俄语讲授

宋庆华,谢小涵

(1.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哈尔滨金融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1 对分课堂的概述

2021年11月6~9日召开了第十五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主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心理学赋能新教育”。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做了对分课堂落实双减又提升质量的新型教学法的报告。此次是继2014年张教授提出的原创性该教学模式之后,又重提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法,并且赋予对分课堂新的含义。

对分课堂就是对半平分课堂时间。它包括讲授(P)、内化和吸收(A)、讨论(D)三个过程,即PAD模式;包括五个关键环节:教师讲授、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其中,将A、D置于课堂内,即为“当堂对分”模式;将A、D置于课后,则为“隔堂对分”模式[1]。

“讲授”是对分课堂的第一步,教师要遵循“精讲”原则。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引导式的讲解本单元主干。目的是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有章可循,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

“内化和吸收”是对分课堂的第二步,此时的主体是学生,是独立思考和独立做作业的过程。只有经过思考和作业才会有问题,是“讨论”得以进行的重要一环。

“讨论”是对分课堂的最后一步,把学生分成小组,原则是3~4人一组。以“亮考帮”为主题展开讨论,学生通过思考和作业将收获最大的部分进行分享视为“亮闪闪”,认为其他同学还可能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称为“考考你”,通过独立思考还没有弄懂的知识点求助于同学称为“帮帮我”[1]。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表达、总结和团结协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2 大学俄语课程面临的现状

2.1 大学俄语的边缘化地位

作为公共必修课的大学俄语,从学生数量来说远远少于学英语的学生。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本科新生人数大约六七千人)每年的俄语生最多的时候有十多个人,有时甚至几个人,每届只有一个班。由于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很难找到共同上课时间,常被安排在周末。同时,各学校对俄语教学资金投入很少,大学俄语在很多高校都被边缘化[2]。

2.2 学生面临的困惑

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中基础相差悬殊。他们目标和动力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全国统一颁发的四、六级证书和准备考研的。还有一些学生对“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认知较盲目。一方面,认为大学俄语与其专业关联性不大,在将来的工作中用不上,直接改去英语班上课;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学习俄语中,只死记硬背语法规则,而忽视了听、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发展。

2.3 教师面临的困惑

课时压缩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俄语课从原来每学期的64学时压缩到现在的40学时,而教学内容不减,可想而知,教学任务繁重程度。教师不得不选择了缩减听、读、写、译等内容,只是完成词汇、语法和课文等内容,完全学得是“哑巴俄语”。

《大学俄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他们能以俄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1]”其目的是让学生首先了解课程培养目标,进而达到学以致用,是一种“成果导向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当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成果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冲突,这也是教师面临的困惑。

3 对分课堂大学俄语教学探究

对分课堂是把课堂模式分成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实质是“教、学”并立,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具体比例可以灵活调整,对分不仅是时间上的对分,也是课堂主体的对分。教师安排课堂时间,不必一定要1:1分配。根据大学俄语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之间的差异,大学俄语对分课堂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3.1 听力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

《要求》对各级听力标准做出相应规定:“基础阶段的学生要保证能基本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70~80词)、题材熟悉、没有生词的简单语言材料。[1]”听是大多数学生的最薄弱环节。听力训练要严格遵守由易到难的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现在使用的教材《全新大学俄语综合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听力部分生词偏难,篇幅较长,不适合听力训练。因此,教师要先选定本节课所要训练的听力内容(对话,小短文)。大学俄语每周4学时,可以拿出30分钟用于听力训练,这时宜采用“当堂对分”模式。具体为:教师课堂讲授5min,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讲解,明确语料的重难点。学生开始听并独立完成以选择填空题为主15min,题量宜为10~15题,形式为每个对话或者小短文需连续播放2遍。小组交流各自心得或呈现问题8min,教师总结2min。

3.2 阅读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

《要求》规定:作为专业测试和评估手段的大学俄语四级考试阅读由原来的总题量的30%增加到40%。对阅读能力也有具体要求,如:“基础阶段(1~4级),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40~60词。[1]”《教程》的课文内容受课时限制,该部分可采用“当堂对分”模式,即教师课堂讲授45min,学生独立学习并完成5~6段阅读内容15min,课上小组内部讨论25min,师生互动5min。对于较难或长难句型多的课文,也可采用“隔堂对分”。

3.3 写作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

《要求》规定:“要求学生在30分钟之内按规定的题目写出一篇80~100个词的短文,内容连贯,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法错误。[1]”该部分适合隔堂对分。第一节课后面时间课堂讲授5min,需要进行写作知识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简要说明写作要点,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写作素材并自行设计写作大纲。课后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讲解,完成作文初稿30min。第二次课学生就进入小组讨论15min,就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互评。讨论总结本组作文的共性问题,选出组内最好的文章在全班分享。最后,教师对学生作文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并要求学生课后继续修改作文。

3.4 翻译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

《要求》规定:“能把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题材的文章翻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笔译速度为300词/小时,即5词/分。[1]”在讲解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时,一定要做到精讲。以教材为框架。精讲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翻译实例,强调重难点。在内化阶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与组员讨论互动解决问题。在翻译课堂中,可以采用“当堂对分”模式,具体为:教师讲授15min,内化和吸收10min小组讨论与交流15min,教师总结5min。在讲解长难句时也可采用“隔堂对分”。教师将翻译文本在课上讲解,课下,要求学生找出翻译中的难点并梳理框架,下一节上课时组织学生以“亮考帮”的形式讨论。

4 大学俄语对分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大学俄语课程上述的听、读、写、译四项能力的培养不是像专业俄语那样单独开设的,而是四项能力的培养贯穿在一堂课中。对分课堂中授课时间的缩短实际上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践效果来看,目前大学俄语对分课堂的开展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学生的思考深度不够、作业错误率高。二是缺乏合适的教材,现有教材内容陈旧难懂,缺少时代感,基本常用词语与句型的复现率低。其编排也缺乏和高中教材衔接。有些语法内容中学没学过,而大学教材里又没有(副动词部分);三是部分小组讨论效果不好。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时间不够用[3]。对上述问题,尝试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对比对分课堂前后学生们的表现(参与度、合作程度、自主性、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以表格的形式设计量化打分等形式进行对比[3]。如果对比后表现良好率达到70%以上,说明对分课堂已经有效果,不必对现有模式进行较大改动,但还可以再不断地完善。如果在70%以下的话,则需分析对分课堂还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二是选用难易程度逐级增加,内容新的教材。或教师遵循对分课堂的特点按“PAD”模式根据现有教材编写对分讲义。三是讨论效果差的小组去分析原因(有可能是小组成员分配的不合适,可以适当调整讨论时间)及吸取成功经验。

5 结语

大学俄语教学面临着高等教育不断改革,来适应国家对俄语高质量人才的需求的形势。结合对分课堂特点及其优势,探索为了促进大学俄语教学工作而开展了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及翻译能力培养的对分课堂。本文总结了现有大学俄语对分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改进办法,为大学俄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俄语讲授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