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力学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探索

2022-03-16蔡文华郁步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结构力学专业课程思政

蔡文华 郁步军

(1.盐城工学院土木学院 江苏·盐城 224051;2.盐城工学院基建处 江苏·盐城 224051)

自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以来,课程思政在各地区、各高校蓬勃开展起来,一线教师、高教管理人员等积极尝试、主动探索,现已在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中获得了许多实质性的成果[2-4]。

基础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理论支撑,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三大基础力学课程中,结构力学相对难度较大,是土木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由专业基础课向工程实际操作过渡的重要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可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能综合增强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团队协作学习能力。

1 结构力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理论教学,而其他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则普遍重视知识技能的传习,轻视人文素养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5]。结构力学课程也不例外。从育人角度来说,结构力学课和思政教育脱离的现状不利于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而且用结构力学构造框架的房屋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敢于承担祖国未来建设重任的勇气。因此,结构力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必要的。

1.1 国家法律及相关政策的要求

我国教育部在2017年12月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这就为高校课程教学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一个总体的目标。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寻找思政元素在各类课程中的切入点,积极将思政元素融入各课程,积极推进全面提高思政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建设,立德树人。2019年3月,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6]。这些政策和讲话表明了有关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也要求各高校教师建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2 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因此素质教育备受推崇。就培养大学生而言,在结构力学教学时,既要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也要培养其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提醒学生“责任重于泰山”土木人的职业道德,锤炼学生的品格,真正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1.3 结构力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7-9],其专业目标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能力等,还要挖掘、引领并提升学生的价值,从而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目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依托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育、落实到青年学生心中,探索和实践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整体协同发展,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结构。这对于强化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觉悟,培养高度工程责任意识的土木人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结构力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难点

(1)结构力学课程具有工科课程的特点,“工科实用性”思维驱使“课程思政”教育的边缘化;同时该课程的理论体系具有自然科学属性,理论性强,与前、后各门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在其授课过程中易受专业思维的禁锢,思政元素难以融入。

(2)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日积月累的数理课程的学习让其形成了惯性思维,从而缺少“价值与情怀”的思考、缺乏人文素养的锻炼和培养。考虑到学生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对人文、思政教育的不重视。从而导致课程中思政元素被边缘化、被弱化。

(3)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师,大多重视对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忽略思政教育,甚至有些教师本身就没有思政意识,何来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每位教师都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而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要做好课程思政,必须具备强烈思政意识和育人意识,而不是作为一项任务被动的去完成。多年的教学方式,现在需融入思政元素,有些老师一时难以下手。

3 结构力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教学探索

如何在结构力学课程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并将其细化、落实到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求教授该课程的教师深入了解课程背景,积极寻找思政元素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切入点,深入挖掘其德育价值,这是能否将思政元素融入结构力学教学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思政元素巧妙、有效地融入结构力学课程是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实现的,故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其融入专业课程的具体载体。最后,丰富有趣的授课方式是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保证。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对思政元素融入结构力学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3.1 教学目标紧扣“思政元素”

以往《结构力学》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以掌握计算原理、分析方法和培养计算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例如平面桁架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掌握平面桁架内力的求解方法,熟练应用截面法、结点法求解静定结构指定杆件的内力。单纯地把学习力学知识放在第一位,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求解过程和结果“无所谓”的态度。

在“课程思政”概念的引领下,修改完善了本课程的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提炼,在教学目标中融入了思政元素,涉及人类智慧结晶的古建筑结构、体现综合国力的现代地标性建筑结构、重点工程、工程案例等,将德育和思政教育以教学目标的形式确定下来。例如,在平面桁架内力求解中,通过苏联钢屋架倒塌工程事故案例的引入,提醒学生土木人的职业道德──“责任重于泰山”,从而提炼出坚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这一思政点,并将其设定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只有在紧扣“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才能主动或被动地利用各种政治、文化资源以及教学手段来实现本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观念,到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3.2 教学活动围绕“思政元素”

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运用各种教学媒介和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结构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主要还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故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可从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始。在PPT制作时,除了可以注入新鲜的内容,其背景也可增加一些思政的元素。例如反映结构“力”之美的地标性建筑、重大项目等。

引入古建筑,向学生展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以及古人的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引入地标性建筑、重点工程等,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祖国的强大,增强爱国情怀;学习几何组成分析时,引入《孙子兵法》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的道德情操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入重点工程背后的故事或是我国优秀结构设计、力学专家的生平事迹,鼓励学生以前辈们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奋勇拼搏的职业精神为榜样,培养其工匠精神;学习国内外工程事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建筑物能否安全主要取决于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结构力学是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是建筑物能否安全的重要一环。提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重视,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思政元素的融入,强化学生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明确“责任重于泰山”土木人的职业道德。

3.3 教学评价体现“思政元素”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手段,建立健全多维度的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目标,除了以作业、出勤率、课堂表现和考试为主的传统评价形式外,更需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道德品质、政治素养的提高,关注各项教学活动和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人格品质和个人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观察、多启发、多引导,进而进行综合考量后评定。

鉴于如此,建议在总成绩占比中增加一项思政德育,以此提醒学生时时约束自己的言行,激励学生积极提高自身政治和道德素养。此外,整个专业课程教学期间可分阶段进行有关思政内容的调查问卷,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也可设计有关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题目,从多阶段、多维度来考察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

4 结论

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为例,探索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当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多样的,充分利用各种政治、文化等资源,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自然地、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期达到一定的成效。

猜你喜欢

结构力学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倒装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力学行为分析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