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2022-03-16刘玲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刘玲玲,周 刚

(1.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处,安徽 六安 237000;2.皖西学院学生处,安徽 六安 237012)

1 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与状况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市场为导向就业制度更注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2011年至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长,“最难就业季”已成为每年公认的话题,提高高校就业率是高校更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焦点。然而面临严峻就业形势,近年来选择考研、考编、考公务员比例逐年提升,缓解就业压力,然而一方面用人单位招聘应聘者寥寥无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参与热情不高,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低,眼高手低现象较为突出。[1]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再加上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社会对岗位需求逐年减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公认的话题,提高高校就业率是高校更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焦点。但是“慢就业”现象越来越突显。另外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要求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福利待遇作为应聘求职考虑首选,把目光锁定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央企、银行等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而一些中小微企业门可罗雀,招聘不到人。国家也多次强调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摒弃盲目追随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传统模式,积极引导毕业生从事新业态、新产业,以及农村基层、企业生产一线、民营经济等领域锻炼成长。可见,当前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和职业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笔者认为有效就业指导缺失是导致部分毕业生就业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急需强化,就业指导课通过网络课的形式开设,很大一部分形同虚设,导致部分毕业生极度缺乏就业意识,更谈不上求职技巧,最终成为一名消极的“慢就业族”。

因此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尽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尤为重要。就业指导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怀揣真心,帮助大学生调整好就业心态,不能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高工资等所谓的好职业,而应自我合理定位、全面了解市场,及时就业,减轻家庭负担,早日为社会做贡献。国家高度重视对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多次强调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完备就业帮扶台账,做到“一人一档”。按照“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原则,全员动员,上到校级领导,下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创造条件为此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班辅导员更是要切实掌握每一位困难毕业生的求职意愿和能力,加强分类指导,实现精准帮扶,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切实做到为毕业生“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确保每一位有就业意愿困难家庭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创新路径

2.1 构建就业创业的全过程指导体系

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压力一般安排在高三下学期,其余时间仍以教学和实验为主。研究表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需要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学生才刚刚进入大学校园。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适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从大三到大四,在学生逐渐对自身特点、专业要求和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应提供必要的实习培训和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对就业创业有更深入的认识。掌握核心要素,明确专业学习方向。以省教育厅每年举办的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为契机,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正确思维下快速掌握就业创业的相关要求,并帮助学生依靠自身素质找到工作和创业。[2]

2.2 完善就业指导的新工作模式

(1)打造专业就业创业模式。为更好响应新形势下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高校就业创业质量,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总体要求。根据上级文件,按照就业创业专业化要求,尽快实现人才专业化,要求高等学校设立就业创业学院,按照就业创业标准进行配置。专业化。“教师:学生=1:500”,努力打造专业化、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团队,更好地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3]

(2)落实责任,调动积极性。提高政治站位,确保“一把手工程”进思想。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讲政治、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按照《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监测指标》的要求,真实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专题研究部署学生就业工作4次以上,真正形成“学院领导包专业,辅导员包班级,专业教师包学生”的责任体系和“校级统筹,院级推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3)加强移动客户端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就业指导方式。在微时代加强移动客户端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也是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必然要求。目前我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通过加强平台建设,积极开辟一群(QQ群)、二站(就业信息网站、一体化网站)、三平台(手机短信平台、微博客户端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四系统(毕业生就业派遣系统、就业工作内部办公系统、就业动态监测系统、全国就业管理系统)等10个信息化服务载体,全方位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2.3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教师新媒体素养

就业指导教师的媒体素养是微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保障。特别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就业指导教师熟悉新媒体语言和大学生喜欢的工作方法,积极利用新媒体,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就业指导教师自觉引领新媒体时代的“微时代”,就业指导功能。同时,要善于挖掘和培养一批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学生,利用我校媒体的特点设计策划活动,积极参与就业指导,带动广大毕业生实现线上、线下的求职互动。鼓励大学生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的就业创业指导APP、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客户端建设等。目前针对我校在就业指导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情况下,在中心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师生资源,组建研发团队,积极构建我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就业信息的精准推荐和个性化就业指导。将以此举措进一步弥补当前我校在移动互联网就业指导工作在某些方面的应用缺失现状[4]。

就业工作的关键在于专业化建设,包括专门工作队伍、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以及专业课程开设。为此,学校一直把就业工作的指导及指导理念的更新、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健全、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就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当作就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形成了学校领导带头抓、学院领导主要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就业工作人员和辅导员具体抓的联动、互动、常态化管理机制。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检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学校应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贯穿大学四年,让学生对就业竞争意识入脑入心。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行“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帮扶,做到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帮扶到位,务必确保年终有就业意愿的贫困生就业率100%,务必确保年终学校就业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对2022届毕业生,要根据本学院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就业指导计划,以主题班会指导学生制作求职简历,以形势政策讲座提高学生求职意识,以面试模拟比赛提高学生求职能力,以榜样示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以“不就业、不脱手”为原则,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活动,了解他们的就业困难、就业意愿,引导学生们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找准自我定位,转变“不就业、慢就业”的“躺平”心态,积极自信地参加用人单位招聘宣讲面试,早日找到理想的岗位顺利就业,谱写自己绚丽多彩的人生华章。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