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视域下《管子·度地》篇疫病防御思想研究

2022-03-16何亦邨

蚌埠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管子疫病防疫

何亦邨

(南京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管子·度地》篇是先秦人民劳动实践智慧的结晶,其思想内涵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学界关于《管子·度地》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利与农业思想两个方面,肯定了《度地》对水利、农业理论创新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应对灾患和发展生产。其中,探讨《度地》水利思想的研究主要是水利科技和水害治理方面的内容。例如,学者肯定了《度地》在水利灌溉技术、堤防工程技术与水利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理论贡献[1],关于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具体措施[2],以及讨论了《度地》中防洪举措的理论依据,包括治水机构的设立、堤防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管理等内容[3],提出《度地》具有系统性的水利工程思想和丰富的水利科技内涵,强调了其水害治理措施对治国安邦的重要作用[4]。关于《度地》农业思想方面的研究也颇为深入。例如,认为《度地》阐明了水利灌溉对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意义,还指出《度地》自然科学思想的渊源为阴阳五行学说和道家思想[5],阐释了《度地》中因时因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6]。不同于前人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结合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热点问题,研究《度地》中的疫病防御思想,并分析其对今人的启示。

1 疫病防御措施的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

在明万历十年赵用贤刊本《管子》(房玄龄注,刘绩补注)中,《管子·度地》篇的补注是“此篇制法周密,非管子不能作”[7],肯定了管子治国思想的严谨,称赞了管子行文逻辑的缜密,同时也认可了该篇章内容上的全面性、合理性。

从内容上看,《管子·度地》通篇充满了辩证、客观、科学的精神。例如《度地》提出:“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8]681君主需要寻找地形稳固、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建立都城,而这只是治国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让人民更好、更幸福地生存。除了积极发展生产以外,也要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危机,其中就包括抵御“五害”的侵扰。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管子提出了治理“五害”的方法,这不是纸上谈兵,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惠及人民的大事。其实际操作性体现在:按照季节时令的不同,提出了君主应做和不应做之事,明确了治理“五害”的目标和步骤,并且预估了消除“五害”的收效,因而是切实可行的。最终,君主认可了管子的提议。齐桓公曰:“善。仲父之语寡人毕矣,然则寡人何事乎哉?亟为寡人教侧臣。”[8]692进一步肯定了管子治理“五害”的思想高度与可行性。

针对疫病问题,相较于《管子》一书中其他相关的篇章,《管子·度地》篇阐述得更加透彻,在疫病防御方面更具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管子》全书谈到疫病问题的篇章为数不多,比如:《侈靡》《五行》《轻重丁》三篇。这几篇在涉及到疫病相关问题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有两点共性:一是都倾向于把一些外部因素当作疫病可能发生的原因,不从疫病本身入手;二是都没有提及疫病防御这一根本问题。下面逐个进行分析:

1.1 《管子·侈靡》篇谈疫病问题与祭祀

“以时事天,以天事神,以神事鬼,故国无罪而君寿而民不杀。智运谋而杂橐刃焉。”[8]492明万历十年赵用贤刊本《管子》“橐”作“櫜”,并增注:“雑(杂)一作離(离)”[9]。另,郭沫若认为,“杀”应作“疫”[8]492。刘柯、李克和译注版《管子译注》里作“而民不疫,智运谋而离睟刃焉”[10],君主要按照合宜的时节去祭祀天,按照祭天的时节去祭祀神,又按照祭神的时节去祭祀鬼,这样国无灾荒、国君安寿,黎民百姓免于瘟疫;再加上有智之士运用谋略,也就避免刀兵之祸了。然而,《管子·侈靡》篇却未涉及疫病防御的问题。

1.2 《管子·五行》篇谈疫病问题与五行

“睹丙子火行御。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厉。七十二日而毕。”[11]意思是从遇丙子之日开始,必须按照火的德性行事。如果天子多次施行急政,旱病和疫病就会发生,禾苗枯死,人遭瘟疫。这种灾祸将延续七十二日而毕。《五行》把一年按照五行分为五个时段,君主应在固定的时段按照相应的五行属性施政,强调要符合自然界万事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不能破坏规律而施行政令。从遇到丙子之日开始,君主应该施行的政策包括下令百姓开通沟渠、修筑津梁于旧道之上、发放国家积藏等等。否则就会发生灾祸,其中包括人感染疫病。这是将君主不按五行的德行正确施政作为疫病可能会发生的原因。不过,《管子·五行》篇亦未涉及疫病防御问题。

1.3 《管子·轻重丁》篇谈疫病问题与灾异

“地重,投之哉兆。国有恸。风重,投之哉兆。国有枪星,其君必辱。”[12]郭沫若认为,“投”乃“疫”,“哉”乃“灾”[12]。意思是说,地震是瘟疫的先兆。国家会发生不幸。发生风暴,也是瘟疫的先兆。《管子·轻重丁》篇将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作为疫病发生的先兆,仅仅是找寻外部因素,而没有从人自身的做法寻找疫病产生的原因,也没有提出具体的防疫措施。

1.4 《管子·度地》篇谈疫病问题与防御

《侈靡》《五行》《轻重丁》三篇看待疫病问题,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防疫的问题。而《度地》则与上述三个篇章不同,在对待疫病预防问题时,以较全面、客观的视角看待疫病的产生及防御问题。《度地》所依据的是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因而能够抓准疫病产生的源头,并且针对疫病的扩散途径(即土壤、空气和水源)提出了具体防疫方案。合理防疫、全民防疫,对君主而言,有利于国计民生;对百姓而言,是救命良方。应当说,《度地》真正研究了疫病本身,从源头对疫病的产生进行尽可能的扼制,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其防御疫病的措施具备朴素的哲学思想和辩证精神,而且符合科学精神,能够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在全球疫情肆虐以及防疫常态化的当下,《度地》的宝贵经验值得今人探究。

2 从六个核心问题看《管子·度地》篇的疫病防御措施的思想高度

《度地》开篇即:“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形而为国者,其何如而可?’管仲对曰:‘夷吾之所闻,能为霸王者,盖天子圣人也。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8]681地形稳固、土地丰饶的地方,才是圣人建立国都应该选择的地方。除了要选择好的地段,合理科学地保护、开发也很重要,否则再丰饶的土地一旦遭遇灾害就会变得贫瘠。但是怎样才能保证这块土地一直富饶呢?答案就是“除五害”。《度地》提出的“五害说”,包含了具体的疫病防御思想,意在确保土地的肥沃、人民的健康。这是管子治国理政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齐国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这一角度出发,《管子·度地》主要可以概括出六个核心问题,这六个问题环环相扣,阐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疫病防御措施,这套措施是《管子》治国理政策略的重要一环。

2.1 何谓“五害”

“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厉,一害也;虫,一害也。此谓五害。”[8]683其中,“厉”古同“疠”,即疫病,尤指瘟疫、传染病。所以,“五害”具体指水害、旱灾、风雾雹霜、疫病、虫害。疫病防御与其他四害的治理息息相关。“故五害之属,伤杀之类,祸福同矣。知备此五者,人君天地矣。”[8]684《管子·度地》篇提出“五害”,目的是让君主了解危害百姓安康的五种灾祸,只有成功治理“五害”,君主才能得民心、平天下,治理“五害”也是壮大国力的有利举措。

2.2 居“五害”之首的是哪一害

《管子·度地》指出,“五害之属,水最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8]683五害之首为水害,必须首先治理好水害,农业生产才能事半功倍,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因而,“请除五害之说,以水为始。”[8]686治理水害是治理其余“四害”的基础,必须“得四时”,顺应不同季节自然界的变化来兴修水利,并将一整年的农事安排妥当。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相对应的方法治理水害,抓好水利建设,就能“四时以得,四害皆服”[8]689。先除水害,解决主要矛盾;其余四害皆因时制宜,分而治之。

2.3 如何在治理水害的基础上令“四害皆服”

“得四时”就是令“四害皆服”的关键。一旦违反四季的自然规律,就易感染病菌而产生疫病。管子列举了违反“四时”的做法:“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春不收枯骨朽脊,伐枯木而去之,则夏旱至矣。夏有大露原烟,噎下百草,人采食之伤人。”[8]691倘若冬季作土功之事,就会散发地藏,夏天、秋天就会大雨不绝;春天如果不把枯骨朽尸掩埋好,不把枯木砍伐掉,夏天就会引发大旱,而且还会孳生病菌,产生毒素,污染土壤,从而产生疫病之源。反之,顺应四时,冬季勿作土功,春季收枯骨朽脊,伐枯木而去之,从源头上遏制病菌的孳生,触发良性循环。“五害说”里包含了充满古代先贤智慧的自然观,与管子“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13]的民生思想高度契合。

2.4 疫病产生的源头是什么,又通过何种途径传播,需要怎样防御

防御疫病要从控制源头抓起。这个“源头”既包括疫病的产生源头,也包括最可能传播疫病的源头。《度地》指出,洪水极有可能导致疫病产生。因而其治理洪水的方案强调合乎时令,遵守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做到合理规划、有序治理、因时而治。

疫病的传播渠道有三个,《度地》针对这三个传播途径提出了应对措施:

第一,通过土壤传播。土壤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壤具有容易受到外界污染的特性。因此,土壤既是疫病产生的源头,又是疫病传播的途径之一。因此,要结合时令特征,选择适合的时节来作土功之事。宜择春分之后,因为“分之后,夜日益短,昼日益长,利以作土工之事,土乃益刚。”[8]688还要掩埋好枯骨朽尸,及时清理土地上的枯木,以此来降低土壤中产生病毒的可能性。

第二,通过空气传播。“夏有大露原烟,噎下百草,人采食之伤人。”[8]691“大露原烟”即弥漫的瘴气、毒气。“噎”指瘴气湮郁、凝聚。在夏季,天气燥热,瘴气、毒气极易凝聚在植物上,一旦人采食了就容易中毒。因此要根据夏季时令的特点,注意饮食安全与卫生。可见《度地》深刻了解疫病传播的基本途径,提出预防疫病从日常饮食做起。

第三,通过水源传播。“令之家起火为温,其田及宫中皆盖井,毋令毒下及食器,将饮伤人。”[8]691火可以消毒,有效预防疫病蔓延。另外,适当的遮盖防护可以防止有毒病菌随空气进入水井,从而保护水源不受污染,防止病从口入。在农业社会,这是最简单、有效的疫病防御方法。

《度地》立足于生产生活,并且配合时令特点,告知君主提醒百姓加强防疫意识。提出的各项举措细致具体、要求明确、有的放矢、切实可行,为百姓预防各种疫病提供了便捷操作的方案,可以说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2.5 如何强化疫病防御措施

“人多疫病而不止,民乃恐殆。”[8]691《管子》很早就揭示了疫病蔓延会引发社会恐慌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防控疫病是关乎民生大计的事情,因此,国君需要出面解决问题,发动五官之吏与三老、里有司、伍长到各里督促百姓做好基本的防御措施,反映了管子的分级管理思想,责任到人,逐级负责,才能确保政令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国家整体上不受疫病侵扰。此外,疫病防御需要与其他除害措施相配合,尽量避免潜在的危机。全国上下都要有效地防止虫伤庄稼,还要认真防避大寒、大暑、大风、大雨“四刑”等气象灾害。还要配合有效的治水方案——“行堤防”。

为了巩固这一条政令,要制定一套明确的赏罚制度。“故常以冬日顺三老、里有司、伍长,以冬赏罚,使各应其赏而服其罚。”[8]691“顺”即“训”,意思是训练、训导。利用冬闲对各级官吏进行训练、训导,年终赏罚、论功行赏,违者必罚。另外,冬闲是冬季农闲,在生产劳动之余对掌管教化的乡官、村社居民组织进行法制教育,体现了管子注意休养生息、提倡严明法纪、重视基层组织对疫病防御的表率作用和管理作用的治国理念。

2.6 如何通过除“五害”以利民生、安天下

“五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阻碍,民众也对“五害”深恶痛绝,“故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人乃终身无患害而孝慈焉。”[8]682治理“五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五者不可害,则君之法犯矣。此示民而易见,故民不比也。”[8]691没有“五害”作乱,民众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进行生产劳作,社会秩序就能恢复,百姓就能明白君王勤政爱民,就不会再违反法令。足见治理“五害”的连锁反应。因此《管子·度地》篇认为,“五者已具,民无愿者,愿其毕也。”[8]691解除了“五害”,就可以安定民心,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君主的统治才能称得上是有德行的王道。

以上六个核心问题体现了《管子·度地》篇关于自然、医疗、科技、生产等方面的智慧结晶。可见,《管子·度地》篇对疫病防御采取的是及时、有序、成套的方法,强调全国一盘棋,齐心协力,未雨绸缪,化危为机。

3 疫情防控常态化视域下《管子·度地》篇的现实意义

《管子》全书将民生问题置于治国理政首要解决的问题,把疫病防御提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正是民本思想的体现。疫病防御关系到百姓安康、国家兴亡,牵动着方方面面,《管子·度地》篇通过抓住疫病产生和传播的源头——土壤、空气和水源,从而提出一系列举措以达到最大化防御疫病的效果,这反映出管子的忧患意识,彰显了战略眼光。这足以证明管子对黎民百姓生命的重视程度,更说明《管子·度地》篇不是简单地谈论勘察地形以定国都,而是关乎百姓世代安康、生存发展的长久之计,更是高屋建瓴的治国理政大智慧。《管子·度地》篇中的疫病防御思想体现了管子这位先秦思想家的综合治理水平,以及善于钻研和理性思考的精神,能够给予今人一定的启示。

3.1 坚持科学防疫

《管子·度地》篇提出的疫病防御举措体现了古人的科学智慧,这些举措是站在朴素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提出的。例如:分时段、分地段、多方案排除潜在的疫病危险,官吏、里有司、伍长等逐级教育管理,找准疫病产生的源头,切断其传播途径,做到防患于未然,应对疫病有准备,长期贯彻执行,确保百姓安康、社会稳定、国家安宁等举措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举措可给予今人重要的参考,尤其是在当下这样一个全民防疫的时期,化整为零,将做好个人防护作为基本要求,化零为整,达到全民防疫的效果。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分责、分工协作,共同应对新冠疫情。2021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多次举行发布会,体现了国家加强疫情防控的工作实效。在具体的防控与治疗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从中医角度研究确定病因病基、治则治法,形成了覆盖医学观察期、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发病全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14]新冠疫情爆发后,坚持产学研结合,及时高效地研发疫苗,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的新冠疫苗接种,取得宝贵经验。根据最新疫情防控动态,截至2021年10月1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3208.8万剂次[15]。

3.2 坚持依法防疫

《管子·度地》篇代表了法家治国思想。首先,将“五害”治理与疫病防御联系在一起,作为安定国家的有效手段。其次,自上而下地进行“五害”治理,在法令上分为四步:制度建设、颁布政令、督促施行、赏罚分明。最后,专门为疫病防御设立机构。例如,水害是疫病产生和传播的源头之一,《度地》提出国家要设置治水的专门机构并派遣管理、巡视人员;此外,加强堤坝安全巡查,提高检测能力,逐年加高堤坝,并形成法令制度,做到赏罚分明。

当今,依法防疫离不开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做好计划免疫、讲究对策、全员筛查、疫病监测、防疫宣传等工作;周密部署并落实防疫举措,细化强化工作职责,确保疫情防控精准见实效。中国政府迅速制定了专门的防疫政策,开通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网络专栏,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司法应对,督促全民守法。

3.3 积极发动人民群众抗疫

《管子·度地》篇治理“五害”不是简单地消灭这五种灾异,而是要在有效治理“五害”、全民防疫的同时,顺应四时,抓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兼顾粮食种植与疫病防御两者并进,确保人民温饱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决策体现了生命至上、以民为本的思想。

在当前的防疫阶段,党领导人民群众,统一思想认识,抓好组织工作,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依托,统筹促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民生的平衡,这是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保证,为长期的疫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全民参与严防严控,生命高于一切。

3.4 始终做好疫病防控常态化

《管子·度地》篇全篇贯彻的思想是:疫病防御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度地》提出的一切预防疫病措施都建立在持之以恒的前提下,集中体现在治理“五害”的种种举措之上,比如:坚持遵循四时的自然规律,形成生态环境长期的良性循环,人民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减少病菌产生和传播可能的效果。再如,日常做好防波堤防建设,采用逐级责任制、加强巡视、管教结合的方法,防止水灾引发的病毒蔓延。这些都体现了疫病预防工作顺应其常态化的特性,对于当下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有借鉴意义。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对抗新冠疫情,坚持反复斗争,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状态下的各项工作。没有坚持预防的决心和毅力则很难战胜疫情。因而,始终如一地坚持防疫,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固守初心,方能打赢防疫攻坚战。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防止疫情新燃点,决不能前功尽弃”。①党和政府积极应对,统一调度,带领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发展,展现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②的伟大抗疫精神,催生出不朽的时代精神力量。做到五“坚持”: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二是“坚持科学施策,统筹系统应对”,三是“坚持同舟共济,倡导团结合作”,四是“坚持公平合理,弥合‘免疫鸿沟’”,五是“坚持标本兼治,完善治理体系”③,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力量,彰显中国担当。

4 结论

《度地》篇更多的是对国家内部灾异的防治举措,即处理好国内事务,没有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尽管如此,齐国以“一匡天下”为己任,《管子》提出的大国治国方略高瞻远瞩,《度地》所提出的更是关乎未来的千秋大计,其中的防疫举措依然值得今人积极尝试并加以推广。今天的中国更加强大,胸襟更加开阔,心系世界人民的安危。在国际疫情严重的态势下,中国与世界各国休戚与共,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6月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14]中国政府向国际友人伸出援手,及时分享疫情防控方案,并捐赠大量抗疫物资,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抗疫的重要成就向国际展示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品质。

注释:

①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4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②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8日在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时的讲话。

③出自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5月21日在参加全球健康峰会时的讲话。

猜你喜欢

管子疫病防疫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防疫、复工当“三员”
端午节俗与夏日防疫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