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蚌埠红色资源融入研究

2022-03-16

蚌埠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蚌埠革命红色

吉 梅

(蚌埠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强调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更是党坚强领导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所创造的各类物质载体与精神遗存的总和,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皖北要地,蚌埠历经无数次革命战火洗礼,其丰厚的红色资源积淀为本地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开辟了新的路径。

1 蚌埠红色资源概览

1.1 深厚的革命历史积淀——城市兴起过程中红色基因的注入

地处淮河之滨的蚌埠,伴随着淮河大桥与津浦铁路的修建而兴起,是一座“集交通枢纽、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地为一身的城市”[1]。长期以来,面对“三座大山”的残酷盘剥与肆意压迫,蚌埠人民斗争意识强烈,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发展迅猛,拥有早期中共地方党组织建立的阶级与思想基础。1925年11月,中共领导蚌埠铁路工会重新成立,从而为蚌埠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做了进一步准备;1926年1月,中共蚌埠特别支部创建,蚌埠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走向解放的峥嵘历程;1930年7月,石梁河农民暴动,皖东北人民在中共徐海蚌特委的领导下,以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开启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0年10月,中共长淮(蚌埠)特委成立,蚌埠由此成为组织与领导淮河两岸群众进行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抗日战争时期,蚌埠沦陷,但敌后游击战及根据地建设等隐蔽作战方式仍在以中共蚌埠工委(淮办)为代表的党组织领导下持续开展;解放战争时期,泗五灵凤解放区、宿怀解放区建设持续开展,蚌埠中共秘密组织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淮海战役期间,蚌埠是主战场之一,广大军民在中共豫皖苏分局和中共江淮区委的组织领导下,成功策反驻蚌国民党军队,坚决打赢蚌西北阻击战,毅然肩负起支援前线的使命。蚌埠人民破袭津浦铁路,开展群众性征粮,涌现出大批支前模范,为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1949年1月20日,蚌埠迎来解放,恢复生产发展与支援渡江战役成为了蚌埠人民新的任务重点。1949年3月2日至4月4日,渡江战役总前委移驻蚌埠孙家圩子,包括陈毅、邓小平、谭振林、粟裕在内的老一辈革命家齐聚蚌埠,邓小平更是在此拟定了渡江作战方略《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从而将蚌埠永载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册。到了渡江战役期间,蚌埠人民架浮桥、修铁路、抢运粮、供食宿,全力支援渡江战役,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 伟大的革命人物事迹——城市抗争历程中红色血脉的流淌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为了守护蚌埠,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淮畔小城,在中国革命红色历程中树立起一座又一座的英雄丰碑,唱响了一曲又一曲的英雄赞歌:蚌埠有安徽为革命殉难的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杨兆成烈士;有心系长淮特委、先后捐躯南京的陈履真、朱务平烈士;有被赞“大山永在,沱水长流”的周启邦烈士;有提笔“浩然气,天地共悠悠”的张叔友烈士;有被誉“抗战淮畔播火人”的高揖三烈士[2];有写下“好男儿忠贞国事”的张漫萍烈士;有为修复津浦铁路淮河铁桥而壮烈牺牲的王吉珍烈士……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蚌埠地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革命战士,以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奋勇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蚌埠这片土地。而这些壮烈的革命斗争史,在真实记录着党领导下的蚌埠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奋斗的抗争事迹以及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的同时,更为教育和引导后辈继续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留下了宝贵财富。

1.3 丰富的革命遗址留存——城市发展进程中红色精神的传承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根据2012年《蚌埠市革命遗址普查报告》统计,蚌埠共有革命遗址62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27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5处,革命领导人故居3处,纪念设施5处[3]。淮河阻击战纪念墙、怀远龙亢新四军淮上行署纪念馆、固镇任桥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五河申集于圩革命烈士陵园、固镇县革命烈士公墓、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淮河铁路桥建桥烈士纪念碑、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近年来,蚌埠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固镇县革命烈士公墓分别被列为市级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也已成为蚌埠市各级各类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陆续被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领导干部党史教育基地。这些革命遗址的留存在时刻提醒后人铭记历史、自强不息的同时,更为蚌埠人民在新时代继续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提供了优质的现实载体。

2 红色资源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双向优势

红色资源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深远的思想性。本地红色资源在兼具红色资源共性的同时,更因其突出的地方色彩而颇具教育本土化优势,进而能够为本地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新的保障。必须“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本地红色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2.1 教育者施教优势

化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化、抽象化难题,扫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障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点问题,更是难点问题。本地红色资源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珍贵教材,也是助力教育者提升队伍素质、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法宝。

一是以蚌埠红色资源理论研究为契机,能够提升思政教育队伍素质。思政教育主体间的理论储备及施教水平等素质差异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产生着关键影响。蚌埠红色资源研究的主力在本地、阵地在本地,便于以研究合力激发规模效益,打造出一支在高校中极富影响力、感召力且专业精、能力强的高素质思政教育工作者兼本土红色资源研究者队伍,从而使大学生对其自发产生足够的信任与崇拜,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状态。

二是以蚌埠红色资源课程开发为抓手,能够丰富本土思政教育内容层次。蚌埠红色资源总量及种类丰富,能够为高校充实思政教育内容结构提供有力补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对其内容的合理性、一致性、创新性、目的性与包容性要求,而将蚌埠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课程开发,无疑能够在保证思政教育内容兼具合理性、一致性与目的性的同时,以地方素材的引入激发创新性,以本地因素的融合展现包容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是以蚌埠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为驱动,能够推进本土思政教育方式创新。适宜教育方法的运用能够轻松实现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高效互联,充分发挥其桥梁与纽带作用,便于教育者对教育理念的传递与灌输,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近年来,本地学者围绕蚌埠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愈发增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亦在不断创新创优本地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力争以方式创新促进思政教育效果提升。

四是以蚌埠红色资源文化背景为依托,能够保障本土思政教育目标实现。蚌埠红色资源立足本土革命历史,贴近地方生活实践,厚植本土人文情怀,更具吸引力、感染力与亲和力。将蚌埠红色资源引入本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谓“本山取土”“就地取材”,便于因地制宜地形成个性化、定制化教育方案,让“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身边人”,深化受教育者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引导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以践行,从而保障施教者教育目标的达成及教育成效的实现。

2.2 受教育者研学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高低直接反映为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可、接受、内化及践行程度。可以说,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一切因素,受教育者自身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本土红色资源的融入,能够以增强教育吸引力、亲和力、影响力方式,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研学优势,进而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个性优势有利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兴趣,增强思政教育吸引力。蚌埠红色资源在兼具红色资源共性的同时,又具有相当鲜明的地域个性色彩。将蚌埠红色资源融入本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蚌埠红色革命历史、革命人物故事等丰富教学内容,以革命遗址实地走访、参观、调研等创新教学方法,可以为原本单调、晦涩的思政教育内容增添新鲜因子,从而使思政教育在长期以来偏向于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思政教育中脱颖而出,以创新性的本土教育资源引入提升思政教育新鲜感与吸引力,增强受教育者学习兴趣,引导受教育者自觉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投身思政学习,进而起到间接提升受教育者理解力的作用。

其次,情感优势有利于减少受教育者心理排斥,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4]思政教育绝不是简单、乏味的理论说教,而是一种通过感情交互而浸润出的精神滋养。本地红色资源是一种地方历史文化遗产[5],根植于本地革命历史,以地方文化为依托,更易于潜移默化中引发情感共鸣。特别是借助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心理归属与认可,依托本土红色资源所具有的情感优势,使得受教育者更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教育亲和力,让红色资源所蕴藏的政治性、文化性、思想性、教育性充分挥发,潜移默化地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距离,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逐步认可与接受思政教育,并伴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进一步加以内化、践行。

最后,实践优势有利强化受教育者感官体验,增强教育影响力。以直接现实性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活动能够通过给予客体相当程度上的感官刺激进而加大主体教育影响力。而蚌埠红色资源中诸多红色革命遗址的留存,让思想政治教育所需传递的抽象化、理论化内容得以借助物质载体实现直接现实性转述。同时,依托红色资源本土化优势,尤其是距离、交通所带来的实践优势,使得思政教育能够便捷地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调研、研学旅行等实践形式得到补充,以直接现实性强化受教育者感官体验,提高思政教育趣味性、吸引力,增强教育影响力。

3 红色资源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四维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关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成败,关乎大学生群体对国家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遵循及个人的全面发展[6]。与此同时,“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亦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1 盘活红色资源,打造有利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红色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7]正是人与环境间的这种“互构”关系,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环境的塑造变得极为重要。蚌埠红色资源是构建红色校园环境的优质材料,能够为营造校园红色氛围、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有力支撑。

一要梳理蚌埠红色历史,更新资源普查数据。“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尽可能全面、详细地了解蚌埠革命历史,对蚌埠红色资源形成科学、系统性认识。随着时间推移,原有诸如蚌埠革命遗址数量及保护级别等细节内容已发生改变,急需更新整改。蚌埠高校众多,拥有一批专业人才,完全有能力开展新一轮蚌埠红色资源普查,从而在更新数据的同时,为本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的运用打好基础。

二要创设校内红色景观,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有益于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是要积极以营造红色文化氛围为抓手。要扩大校园、教室、寝室、图书馆等重点区域的红色景观覆盖范围,通过红色主题浮雕墙、雕塑、展板、宣传标语、图片、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净化思想、振奋精神,潜移默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开发红色宣教产品。优良思政教育环境的构建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打造红色文化自主品牌、开发红色主题宣教产品是高校解决建设资金问题的一剂良方。一方面,高校自有红色品牌的打造以及诸如红色专著、专刊等宣教产品的开发可有效缓解部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红色品牌及产品的开发过程也就是蚌埠红色资源的研究过程,有利于师生进一步了解本土红色资源,体味革命精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2 强化思政抓手,夯实有利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理论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是要引导学生将自我对政治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努力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质量,保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

一是要加快建设以蚌埠红色资源融入为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必须加快打通本地红色资源融入通道,建设以本土红色资源融入为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要擅于根据思政课授课内容,灵活穿插蚌埠红色革命历史、红色人物等内容,增强教育亲和力;要结合思政课程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参与式教学比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实践等形式搜集与整理蚌埠红色资源相关资料,通过切身体悟增强革命历史认知;要编订以蚌埠红色资源为特色的思政教材,开设一批以蚌埠革命事迹、遗址等宣传为亮点的线上思政精品课程,发挥文化育人效用,巩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二是要加快建设以蚌埠红色资源研究为专长的思政教师队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重视高校思政教育施教队伍建设,选拔建设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业务精的思政教师及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发挥好蚌埠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主导作用,引领思政专业教师做精、做实、做深本土红色资源研究,在做好思政教育的同时,为拓展红色资源应用途径提供理论支撑;要加大思政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利用线上线下途径开展蚌埠红色资源主题讲座或培训,多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

三是要加快建设以蚌埠红色资源数字化为亮点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数字化共享平台的建立既是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资源的必要手段。”[8]高校具有网络平台建设所需的人才与技术,借助大数据技术首先可以实现对学生网页浏览时间、评论转发等多方面信息的精细化动态捕捉,掌握学生总体偏好,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时效性;其次,借用数字化手段建立蚌埠红色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本土红色资源数字化转述与二次创作,加快资源传播速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最后,依托技术发展,搭建以蚌埠红色资源为特色的思政教育线上共享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对蚌埠革命遗址、历史及人物等进行整合与展示,凸显本土思政教育特色。

3.3 注重体悟认知,拓展有利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红色实践

一是推动蚌埠校企合作,开发红色研学线路。蚌埠红色资源中虽有部分具备承接高校红色研学团队条件,但总体看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革命遗址保存情况不容乐观。”[9]例如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常年缺乏固定经费,管理与讲解人员不足;开发较好的孙家圩子也因经费不足问题仅能聘任当地农民经培训后承担讲解工作。因此,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必须致力于摆脱资金匮乏困境,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将蚌埠分散的红色资源加以保护、串联与整合,开发具有蚌埠特色的红色研学线路,在实践育人的同时,拉动蚌埠红色旅游经济增长。

二是善用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协同育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淮河铁路桥建桥烈士纪念碑、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等均被批为蚌埠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蚌埠高校正在逐步加大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力度,如蚌埠学院近年与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签订了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并成功挂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必须积极寻求外部力量支持与合作,不断扩充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打造高校与社会力量协同育人局面。

三是紧贴党团建设活动,培养新型实践团队。党团组织为大学生校内外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必须要充分发挥好党团组织作用,以党团活动为契机,培养一批懂理论、敢钻研、会宣传的多元复合型实践团队。首先,聘任一批素质过硬的辅导教师指导团队实践活动;其次,在提倡同专业组队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跨专业组队,确立各具特色的实践主题;再次,培养党团组织中的优秀学生成为实践团队骨干力量,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朋辈群体影响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四是开展红色实践研究,鼓励师生红色创作。有意识地增加研究型实践比重,积极鼓励创作型实践开展,是创新思政政治教育实践模式的有益选择。有关红色资源的研究型实践,可以在加快蚌埠红色资源理论研究进度的同时,引导本地大学生掌握蚌埠红色资源知识,加深本地红色资源影响力。应鼓励学生在研学本地红色资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土红色主题创作,例如将蚌埠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引导学生围绕“蚌埠红色旅游开发”等主题申报项目。

五是整合红色活动系列,增强学生“体悟”认知。要充分动员本地大学生开展以蚌埠红色资源为主题的“红色活动”,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校红色主题活动系列,以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增强大学生“体悟”认知,以体验式、参与式教学为主要手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加速实现红色主题班会课程化,打造一批以蚌埠红色文化融入为特色的班会精品;积极组织以宣传蚌埠红色资源为重点的“校园红色文化节”活动,将红歌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赛、微视频比赛等进行整合;注重以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为切入口,将本土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遗址等有效融入其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一批具有理论基础的学生担任蚌埠革命旧址、纪念馆等场所志愿讲解员,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4 优化顶层设计,完善有利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制度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其指引方向、保驾护航。要重视以制度建设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以制度创新引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以制度合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首先,创新红色资源治理体系,引入大学生协同治理。优良的治理状况是蚌埠红色资源持续、深入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实现蚌埠红色资源治理现代化,必须创新红色资源治理体系,增强红色资源治理能力,积极改革旧有开发与保护机制的不足,在强调政府、高校、企业等协同治理基础上,合理增加大学生参与比重,引发学生学习本地红色资源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从而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蚌埠红色资源的运用“固化于制、内化于心”。

其次,引入“红色学分”管理,增加创新创业学分必修板块。学分制是当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可以在蚌埠高校中增加“红色学分”必修板块,在设置“红色学分”基数的同时,细化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标准及获取途径,把优秀红色主题活动成果纳入加分认定范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有关蚌埠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最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合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部门间通力合作,制度间顺畅衔接,形成紧密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机制。要谨防高校不同部门在制度设计与执行时的各自为政状态,防范“制度打架”与“制度消解”;要落实制度设计与执行主体责任,确立高校党委的权威地位;要尽快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考核标准,将思政教育中蚌埠红色资源的运用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以强制手段的适量介入切实保障本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高效运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猜你喜欢

蚌埠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
蚌埠儿童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