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美学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22-03-16车学文邹琴
车学文,邹琴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 绵阳)
一 引言
音乐美学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曾说:音乐是建筑在美的基础上面的一种艺术。音乐中的美学体现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音乐美学抽象在它是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音乐本质、音乐审美;音乐美学的具体是在于它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对社会、对人的影响和价值。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今社会,我们每个人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都会多多少少接触到不同的音乐,音乐以我们不为察觉的形式正在悄悄影响着你我的生活、心态。一曲舒缓的乐曲能够慢慢缓解紧张的心情,一曲激昂的乐曲能够瞬间唤醒身体机能,好的音乐能让你悲伤,也能让你开心快乐。无疑,音乐能够影响人的心理。音乐中的美学体验对一个“三观”正在成长定型的新时代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问题不容忽视。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国之骄子,是国家和未来寄予厚望的一个群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学业问题、情感问题、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越来越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单亲大学生在原生家庭中的成长经历、独生子女在学校集体中的人际交往、有“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在大学生活中感情的渴求和释放等等问题,让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异常突出。但是,同时也会发现,当代大学生群体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热衷高于其他社会群体。良好的教育基础使得他们能够较为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而音乐因其丰富的美学表现产生的多重心理效应针对大学生较为普遍的疲劳、睡眠质量不高、拖延、抑郁等症状的改善有重要作用。所以,利用音乐美学教育来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面向大学生普通群体,以提高普通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前提,通过合理的音乐审美方案和美学视角的教育,探讨音乐美学教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及实施途径。制定科学有效的音乐审美方案和符合实际的教学课堂,借鉴音乐治疗的操作程序,心理素质形成过程,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进行有效干预。
二 音乐美学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 美育的内涵
“美育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关于审美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人格形成的认识。美是具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中国的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美育的宗旨,也就是将人塑造为全面完整的人。在2018 年9 月10 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强调中国的教育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中共中央在1993 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2]。中共中央在1999 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规定:“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3]”
(二) 音乐审美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古今中外,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关于音乐对人类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证据。“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告诉我们音乐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长时间的影响;“四面楚歌”的故事告诉我们音乐能够对人的认知判断以及心理承受力造成严重影响。音乐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个途径发挥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又与音乐的表达元素和形式紧密相关[4]。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音乐能够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和效能,是因为音乐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
1.音乐的生理效能和心理效能
音乐与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能够在一定成都上影响到人的呼吸状态、肌肉状态、血压状态、新陈代谢等生理状态,这些早己被近代的科学实验研究所证实。音乐最基础的构成是音,而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有规律的振动的音形成乐音。而人体内部的各生理器官在产生正常的生理节奏时,遇到有规律的音乐振动就会产生共振反应,正是这种共振反应使人体生理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音乐的生理效能和心理效能既是相互联系又能够相互产生作用。是因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起伏、思考认知以及躯干运动和其生理结构中的各器官的活动是相互作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变化会在自己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中有所体现,继而开始对人体内脏器官也产生生理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包括在紧张时启动的交感神经和在松弛时启动的副交感神经,情绪的紧张状态能直接导致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用音乐改善情绪,可以间接的促进人体健康[5]。
2.音乐欣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在高校针对打学生开展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大多是以中国传统音乐鉴赏和西方古典音乐鉴赏为主,尤其是强调音乐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调节作用的,多为古典音乐。运用音乐来调节心情、塑造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发展,已经被很多学者、领域认可并实施。
有学者认为,音乐同文学、美术等艺术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关联。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美化,情绪得到调节,心理健康得到完善,还可以全面提高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对艺术鉴赏能力,有效地提升欣赏者的个人素养[6]。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对知识的大量学习、经历感受丰富的情感以及逐渐建立健全心理成长机制的关键阶段,能够通过音乐教育的艺术手段帮助大学生在建立健全人格发展方面起到有效作用是十分有益的。如果能让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慢慢走进音乐、认识音乐,让音乐在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起到有益填补,陶冶其道德情操,促进其生理、心理、感知、情感等多方面发展,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心理调整,从而起到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一些普遍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形成的心理健康危机不容乐观,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学业压力、身体健康压力、个人感情压力等多种压力可能会集于一身,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音乐欣赏或者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比较特别的艺术手段,是能够针对大学生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实施引导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情况来看,音乐欣赏或者音乐治疗具有疏导不良情绪、促进情感沟通,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
三 音乐美学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 音乐美学教育对大学生心理能量的影响
心理能量是能够影响一个人心理的整个动力系统能否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个人的心理能量经常受到个体内部或者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从而使心理能量的正常调节失去平衡受到阻碍。如果在受到影响的时候没有通过合理的发泄、置换或者调节升华让其恢复平衡,那么心理能量就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
1.音乐美学教育以艺术的多种展现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能量起作用
音乐艺术有多种展现形式,不同的形式表现能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基本的展现形式有声乐和器乐,声乐又有独唱和合唱,器乐也有独奏和合奏。
以声乐曲《小白菜》为例,通过歌词“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上,没了娘呀”以及下行音阶的旋律,加上缓慢的演唱速度,让听者能够迅速产生悲伤怜悯之心。
以器乐曲《春节序曲》为例,采用五声音阶调式,具有陕北民歌以及秧歌的元素,以锣鼓和乐队开场演奏,明快的节奏、流畅的曲调,概括出了全曲十分欢快愉悦的气氛。让听者能迅速感受到“秧歌过街”的热闹氛围,从而心情愉悦、甚至欢乐激动。
2.音乐美学教育以音乐背后的人事物的故事对大学生的心理能量起作用
虽然音乐本体不能代表任何特定的、固定的文化内涵,但是每一个音乐作品中都承载着不一样的文化使命。这是作者将要表达的文化、情感赋予音乐作品,听者再从作品中接收到这些内容,从而达到听懂音乐作品的效果。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优秀的音乐作品大多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所以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要通过音乐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者音乐作品所要表达反映的故事来理解,通过这些文化故事来对个体产生影响。
以声乐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例,歌曲背后的故事反映了一个为拯救丹顶鹤而牺牲了自己年轻生命的大学生,让听者通过歌曲和背后的故事了解到了环保与生命,梦想与行动。在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时,通过欣赏该作品让大学生有正确的生死观,思考人生理想与行动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同时也对国家保护动物、国家保护区、环保等概念有正确的认识。
以交响乐曲《命运交响曲》为例,一部伟大的交响乐背后是作者与命运抗争的真实写照。开篇强有力的四个音被称为“命运的叩门声”贯穿全曲,在了解了这首作品作者的身体疾病情况以及对待生活、对待音乐的态度后,听者自然会从这首作品中感受到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勇气。通过欣赏该作品,让在大学生活中感到迷茫,对生活不自信,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的大学生能够重拾斗志,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自己以勇敢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
(二) 音乐美学教育对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
1.音乐美学教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音乐的调节功能
《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意思就是说音乐是具有人类情感的艺术。音乐作为人的一种细腻的情感流露和表达,是文字乃至语言无法表达的。多种研究事实也表明音乐对于人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联觉反应正是将人与音乐连接起来的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比如人听到轻快的音乐会觉得心情轻松愉悦,听到沉重哀伤的音乐心情会变得低沉,是因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与人的情感产生了共振,形成了情感共鸣,人的感情会随着音乐的情绪在音乐所表现的特定状态中淋漓变化。比如大家在听德彪西的《第一号阿拉伯风华丽曲》的时候,随着竖琴演奏初美妙的乐音时,听着脑海中已然浮现出竖琴细长优雅的曼妙身姿,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清澈的溪水边温柔细语,顿时觉得心中满是美好,心情变得轻松舒缓。又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全曲的开始是四个刚劲有力的音,这让所有听过这首曲子的人都无法忘却,贝多芬本人将这四个音解释为“命运在敲门”。听者在这段音乐当中能够感受到贝多芬与命运所做的抗争,激起自身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斗志。
2.音乐美学教育教授给学生使用音乐自我调节的手段
在一项关于“心情不好时你会选择以何种方式作为调节”的调查中,通过对问卷分析发现,调查对象经常使用的调节情绪的方式主要有:使用音乐(听唱)方式调节、使用肢体运动方式调节、使用个人认知方式调节这几类。其中选择了使用音乐(听唱)方式调节的人占86%。这说明在现实中音乐确实能够成为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普遍且重要的手段。
首先通过音乐美学教育,引导学生合理的去运用这一手段,让学生在遇到轻微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够主动、自觉的选择使用音乐进行自我调节;其次在美学教育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感知音乐中的情绪,教会学生如何挑选适合的音乐来调节情绪,很多经典的古典音乐对调节情绪非常有效,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不够,造成无法正确选取以及使用这些音乐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所以需要既要让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使用音乐来调节情绪,也要让她们能够正确有效的选择合适的音乐调节情绪,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
四 高校音乐美学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途径探究
(一) 音乐欣赏教学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不管是主动演唱、演奏还是欣赏音乐作品,都需要人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通过联觉反应唤醒自己的记忆、想象以及各类认知等很多的心理反应。一个经典音乐作品所具有的逻辑性、和声的美感、旋律的流畅感、节奏的规律性、音色的色彩感都会有效的唤醒人的各类心理和生理反应,锻炼人的思维想象力以及调节情绪的作用。
1.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乐记》中说“唯乐不可以为伪”,意思是说只有音乐是不可以作假的。音乐的产生是源于人的内心,是人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流露与表达。音乐的演唱演奏是演唱(奏)者对音乐作品的个人理解的二度创作,也是属于个人真实情感的表达。音乐作品的欣赏者也是一样,面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以音乐从创作到演唱(奏)再到欣赏,是一个对艺术真实性的强烈追求。故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真实欣赏让学生在个人价值观的成长中增强对“真”的理解和形成。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西方有个说法是“音乐家是离上帝最近的人,因为他掌握着与上帝沟通的语言----音乐”。音乐作为反应人类真实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承载、传递至善、至美的文化精神是它一贯的意义。音乐通过其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多种音乐元素使其具有独特的直达人内心的美感,通过音乐欣赏的教学,将人类借助音乐所传递的真善美的情感和价值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对真善美的追求。
2.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听与说”的吸收与表达能力
翻转课堂、雅典式教学模式都是针对传统课堂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不足的情况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能动性,不但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学生在参与听与说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心智发展。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与说的吸收及表达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欣赏音乐。很多学生认为古典音乐是难懂的,但其实简单的掌握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之后,理解古典音乐并不难。其次,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出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本身是具有形象性的,当学生听完之后用说的方式将感受描述出来的时候,能够激发他的情感、记忆、想象等多种心理,而激发出的这些跟他个人成长经历和心理状态是密不可分的。通过音乐欣赏后的鉴赏分享,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有益于学生心理能量的有效有益释放。
(二) 音乐治疗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音乐治疗的内涵与形式
音乐治疗是将音乐、医疗、心理学等学科集合为一体,常用于心理咨询及治疗的过程中,改善人的身心健康。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干预的过程,在整个干预的过程中,治疗师使用音乐工具,形成各样的音乐体验,通过音乐体验让治疗对象达到身心康复。目前音乐治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在美国发展的较为成熟。在国内因为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并未大量的开展实践。
音乐治疗一般情况下有个体和团体治疗两种形式,个体音乐治疗就是治疗师与受助者一对一进行交流,比较适合深层次的个体交流。团体音乐治疗是以多人团体的形式进行的音乐治疗,通过团体治疗使得受助者进行自我探索和发展。这种自我的探索和发展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表达和探索、对自身问题的自查自省、摸索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音乐治疗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整个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并且大学生群体成为了心理疾病可能发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学业压力、个人情感及社交问题等多重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频发,且逐年增多。因心理健康原因导致许多大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轻生结束生命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音乐因其自身的表达特点,在调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大调具有明亮的色彩,所表达的音乐会使听者心情愉悦;小调的色彩偏向暗淡,所表达的音乐使听者心情哀伤。上行的旋律音阶使人兴奋,下行的旋律音阶使人情绪低落。所以不同的音乐作品因其调性、和声、旋律、音色的差异,就使听者的情绪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情绪表达继而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成长。
五 结语
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学习中避免不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拖延、疲惫、焦虑甚至抑郁是大学生身上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音乐艺术的手段通过有效的审美引导,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干预,改善大学生群体中这些常见的群体性心理症状,促进大学生群体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