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以智逃禅前行迹及其思想的挖掘与阐择

2022-03-16汪孔丰

关键词:桐城遗民学界

汪孔丰

2021年,适逢方以智诞辰410周年。为此,学界歆然在怀,先后通过多种方式,举办多样活动,隆重纪念这位博采众长、会通中西的伟大先贤。在方以智故里桐城,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纪念方以智诞辰410 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桐城世家文化论坛”;在安徽省会合肥,安徽省博物院举办“集千古智——方以智主题文物展”,并出版发行《方以智文物集萃》,开展“方以智诗词朗诵会”;安徽大学和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方以智学术研讨(2021·安徽)——方以智学说之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湖北武汉,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主办“方以智与明清学术思想的转型”学术研讨会。一时间,盛会云集,线上线下,群贤互动,迎来了新时代方以智研究的高光时刻,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和社会影响。诸多密集涌现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不仅展现了方以智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最新进展,同时也暗示着方以智研究还存在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在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中,方以智在明清易代之际的生平行迹、学术思想、遗民心态等问题受到不同程度地关注和探讨,且又有新的创获。

其实,自20 世纪70 年代余英时先生的《方以智晚节考》问世以来,方以智的晚节及其相关问题便由此成为学界常谈常新的重要论题之一。蒋国保、张永堂、任道斌、邢益海、张永义、张昭炜、谢明阳、廖肇亨、罗炽、姜伯勤、周勤勤、曹刚华、宋豪飞等海内外学者对此多有探讨,有力推进了方以智的生平与思想研究。不过,鉴于方以智在明亡后行踪飘忽不定,事迹隐晦难彰,且其思想又会通三教,深邃复杂,故而这方面研究仍有继续推进的深广空间。

当前,在方以智行迹研究方面,学界较多关注他在清初的逃禅问题,而对其亡国后至逃禅前的一段行迹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欲要全面、客观地理解方以智的逃禅行为,我们有必要追溯和弄清他在逃禅之前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对此,本期发表的郑晨晨《“十召坚辞一羽毛”:方以智“十辞疏”考论》一文有所回应、有所揭示。

郑文是为纪念方以智诞辰410周年而作,体现了方以智行迹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者注意到方以智逃禅前,在南明永历政权中有过一段令人费解的辞官经历。当时,永历皇帝朱由榔求贤若渴,四年间数次下诏,以东阁大学士之职召方以智入朝。毫无疑问,这是方以智人生中的重大抉择关口,何去何从,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关乎永历王朝的气数。最终,方以智十作辞疏,婉拒征召,由此受到时人非议。作为被崇祯皇帝称赞过的忠臣孝子,方以智为何不愿在永历政权风雨飘摇之际挺身而出呢?为此,论者从鲜为人所注意的“十辞疏”入手,通过考察它们生成的历史语境,在认真考证和界定其具体篇目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方以智的辞官缘由,进而揭示出“十辞疏”在方以智研究乃至明遗民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这不仅给方以智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同时也给明遗民心态研究提供了新的注脚。

李白诗云:“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随着《方以智全书》的整理出版以及相关稀见文献的不断发现,加之诸多新鲜力量进入研究队伍,今后,关于方以智生平与思想研究的成果必然会越来越丰富。由此,这位伟大先贤的光辉形象也必将越来越清晰,其高尚节操也必将越来越彰明。

猜你喜欢

桐城遗民学界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西夏遗民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评介
学界亮点
安徽桐城六尺巷
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代西夏遗民营建说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蒙元时期金遗民研究——以金遗民的地域特性为中心
“桐城歌”的保护和传承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