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2-03-16

船舶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院校

田 野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河北 承德 067000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教育宗旨,经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成为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覆盖专业较多且学生基数较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序、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技术技能的必然载体,以及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1]。笔者结合高职院校金工实训课程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总结出几种融合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高职实践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

1 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并不是要求系统化、体系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不是所有课程都要教条、机械地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是应结合高职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本质,在授业和解惑的同时注重传道,以引导学生成人成才[2]。

1.1 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思想政治元素,尽量选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故事,去讲述朴素而深刻的道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做到真懂、真信,并愿意主动将之付诸实践[3]。

1.2 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实践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涉及较多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生产机床和经验技术,因此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国内外行业产业的发展与成就比较,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的理性对比与分析、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实践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和因时而进。

1.3 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挖掘并梳理高职实践教学中所蕴含的隐性教育因素,提升教育艺术性。在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进行显性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隐性教育的途径,通过隐性渗透,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践教学之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有机统一,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和理论性。

1.4 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以摆事实、讲道理、树典型等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坚持以理服人、积极疏导、启发教育,并辅之以考核、批评、处分等必要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以及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向正确、积极、健康方向发展。

2 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

2.1 做好课程顶层设计,细化育人要求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对在实践课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编制“课程标准/ 大纲”和“教学计划”等各类教学指导文件,制定实践教学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要求、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重点环节指南和教师实践教学行为指南等与基本教学文件同等地位的纲领性文件,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实践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发挥和增强作为首要因素和重要的检测指标,重点考量“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实现红专并进[4]。同时规范教学进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严谨、行之有效。通过实践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而且其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也得以提高。

2.2 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明确育人目标

根据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构建模块式、分层式、渐进式课程体系,增添基础知识认知模块、课外创新训练模块、实践技能竞赛模块等,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挖掘并梳理实践教学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内涵,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创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点培育学生精益求精、实践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追求卓越和踏实严谨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技术技能人才。

2.3 改革实践评价体系,提升育人效果

进行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推进以素质考核和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应知与应会合一”的评价标准,将职业素养、工艺规范、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纳入考核体系[5]。如增加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增加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增加工程素养评价(包括安全防范、工具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物料的合理利用、环境卫生等);增加综合能力评价(包括应知考核、应会考核等),强化学生理性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他人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向他人学习的意识。避免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或“一个工件定终身”的评价标准,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践教学中。

2.4 加强实践师资培训,发挥育人作用

指导教师是实现实践课程育人理念最核心的主力军。因此,指导教师应提高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转变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为目标,既要当好“经师”和“技师”,更要做好“人师”,切实做到爱学生、有技能、会传授、做榜样。通过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课程中营造爱岗敬业、遵规守纪和团结协作的育人环境。提高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实践课程教学的能力,通过教研活动、入职培训、专题培训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每节课的教学过程。

2.5 拓宽实践教学途径,推动系统育人

除了站稳守好课堂教学这一育人主阵地外,应加强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探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形式、立体化育人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例如基于“环境育人”的理念,为学生营造一种全真的工程环境,各实践教室均按企业车间的模式布置,学生进入实践教室就像进入生产车间一样,从零件的加工工艺、检验验收到安全技术和纪律规定等各方面均按工程实际要求,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进行“真刀真枪”的学习,快速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此外,重视文化环境建设[6],从文化展板、设备简介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工业文化、职业文化氛围营造,划定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展示区,通过展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设备、优秀实训学生典型事迹、大国工匠奋斗历程、校企合作成果展示和国内外工业史上比较大的历史事件等,宣传正能量,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起直追。

3 总结

毋庸置疑,开展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索,加强实训基地硬件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发教学载体,丰富教学手段,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后续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努力培养出立场坚定、素质过硬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走具有高职自身特色的实践育人之路。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