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路径探索

2022-03-16刘晓燕

船舶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教育

刘晓燕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1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因此,创业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层次:首先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学生具有了创业的需求以及意愿,才能对创业产生兴趣,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作为。二是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创业者拥有的隐形知识,包括大学生所具备的创业者品质、创业知识储备、创业风险应对能力等。三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创业教育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并转化为创业行动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严峻考验,大学生创业率并不高,创业成功率则更低,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资源和创业环境的同时,创业胜任力的提升是大学生成功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1]。

2 高职大学生创业需求因素分析

2.1 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研究旨在多方位了解大学生创业的意向,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其中对3 所高校的300 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5 份,有效率为95%,根据问卷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若干学生进行访谈。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高职大学生创业需求现状

创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热情的激发。285 名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学校创业环境好、有利于自己创业选择的占69.1%;认为创业环境对自己创业选择影响不大的占25.2%;创业环境和创业选择无关的占5.7%。可见创业环境和创业氛围对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养仍需加强。在高职大学生创业目的与动力的调查中,30.5%的学生是为了“展示自我价值和才能”;28.9%的学生其目的是“发财致富”;为了实现“理想抱负”的学生占10.5%;因为“兴趣爱好”的占5.1%;“谋生”的占18.9%;选择“其他”的占6.1%。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和才能的大学生仍然占少数,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创业会带来更多的收入,并没有考虑到其风险以及创业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创业价值观的教育需要加强。

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空间较大。关于“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多少”,其中“很了解”只占2.5%;回答“有一些了解”的占23.4%;回答“根本不了解”的占74.1%。在“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创业教育”的问题中,认为“有必要”的学生占70.9%;“没有必要”的占10.3%;“无所谓”的占18.8%。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抱有兴趣和热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创业知识储备不足,迫切需要创业知识的学习和指导。在接触创业知识的途径的调查中,通过创业讲座了解创业知识的占15%;通过课程了解获取创业知识的占18%;通过参加创业大赛获取创业知识的占45%;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创业知识的占22%。

2.2.2 高职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性别差异。问卷样本中,男生样本153,占53.7%;女生样本132,占46.3%,通过对男女样本的比较,发现对创业基础课程以及创业实践的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创业专业课的需求上差异不显著[2]。这种情况与男女生对创业的关注点以及创业的需求有一定的关系,女大学生更希望通过创业基础的夯实打开创业的思维。

创业教育内容需求年级差异。在创业内容的需求方面大三的需求较高,培养创业精神方面大一需求较高,在拓展自身视野方面大三年级需求最低,丰富创业知识方面大一年级需求最高。造成这样的结果原因主要是大三面临着现实就业和理想就业之间的差距,更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大一的学生刚刚步入大学,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并没有形成较好的规划,所以希望通过创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创业知识对于每一个年级均值都排在前列,可见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渴求是十分强烈的。

3 高职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路径

3.1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筑牢大学生创业基础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通过创业知识的学习、创业技能的训练、创业实战的参与、创业大赛的检验、创业项目的孵化等培养,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使学生从谋职者变成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3.1.1 建立创业基础课程群,提高创业意识

创业基础课程群的目标是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形成对创业的价值认识。此类课程主要包括:商务沟通、创业心理学、创新思维训练、创业管理、创业营销、网络创业等专题学习,通过通识教育,学生把经济、管理、文化等知识相互融合,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知识,让学生学会创业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以及就业能力。

3.1.2 建立创业学科课程群,增进创业认知

创业课程要结合专业特色、教学规律和学生需求,通过修订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方法、创新思维等内容融入课程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强化学生的创业信心、创业能力。同时还要将教师项目以及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实践课堂,让学生进入真实企业环境中参与项目运营,实现传统专业教育实习平台与创业教育实训平台的统一。

3.1.3 建立创业活动课程群,内化创业思维

一是开展双创讲坛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创业大咖进校园提升双创意识,强化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二是开展主题明确的创业活动,如创业项目选择的头脑风暴活动、企业的市场评估市场调查、创业团队创建拓展训练等,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探究型学习、创新型实践。三是进行针对创业大赛的创业集训,对创业计划书的完善、创业路演等需求进行集中辅导。

3.1.4 建立创业实践课程群,提升创业能力

一是把竞赛作为创业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等赛项,在竞赛中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充分利用创业竞赛的平台,使学生乐于创新、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二是以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载体,对适合在大学期间创业的项目进行初级孵化,通过经营场地、政策指导、资金申请、咨询策划等多类创业服务的实践学习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3.2 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大学生创业

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专兼结合原则,一方面要从校内外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骨干和专家学者,建设创业导师队伍;另一方面培养专职的创业教师队伍,由专职导师和兼职导师共同推进创业工作的开展。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原则,在注重选拔和培养校内创业导师的同时,也注重从校外、社会各界选拔优秀的专家学者充实导师队伍,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导师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导师资源,不断扩大创业导师队伍。

3.2.1 强化创业队伍的业务培训

强化创业队伍的培训,在创业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实现多元化,如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管理知识等;在创业培训形式上,为教师提供创业师资培训的平台,比如参加国家劳工组织开发的SYB 培训、团中央组织的KAB 培训、北森教育开展的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等,通过各类培训的参与可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能激发教师的创业热情,有效开展学生的创业指导。

3.2.2 鼓励创业教师开展创业实践

一是要为校内创业教师提供创业尝试的实践平台,让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不断积累创业的实战经验,不断总结创业的艰辛和挫折、创业团队的选择、创业机会的把握等,这种实践的探究会为教师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带来更多、更直接、更生动的教育案例,授课内容也更有说服力,更能达到教学效果。二是要鼓励创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如到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针对社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3]。

3.2.3 扩充校外兼职创业教师队伍

为保证创业师资的有效利用,校内外共同授课的方式是较为适宜的,所以应该聘请熟悉国家法律法规,熟悉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技术创新,对科技、经济、市场发展有判断能力的成功创业企业家或者投资、金融、法律、咨询等专家,和校内的创业师资实现优势上的互补,发挥其在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创办企业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或专业特长,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及创业者提供辅导服务[4]。

3.3 巩固外部支撑体系构建大学生创业机制

3.3.1 建立大学生创业传动机制

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还需要上下年级之间创新精神的传承、创业项目的带动,所以传动机制的建立正是实现这种传承。在各类创业活动之中,鼓励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以老带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相互研讨创业的机会,共同分析创业项目的优势和劣势,在传动之中共同提高;同时,在各类创业大赛之中,要求跨年级、跨专业进行组队,形成优势互补,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在相互学习中提升创业能力。

3.3.2 完善大学生创业组织机制

要实现创业的目标,就必须有组织领导机构,带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成立创业学院势在必行。创业学院的成立意味着把创新的理念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并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贯通人才培养环节、形成多维协同的创业教育合作机制提供组织保障。

3.3.3 探索大学生创业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一方面是要激励在创业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可给予学生相应的素质教育学分,同时参与创业实践可以替代选修课程或部分必修的创业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业的项目之中;学校在奖学金评选中也要倾向在创业大赛中获奖的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要不断激励创业教师,稳定创业师资队伍,创业导师开展的讲座、沙龙、论坛或咨询,应算作教学任务并发放酬金,通过各类新闻媒体、组织推介活动,宣传推广导师工作业绩,开展工作交流,组织相关活动,在物质和情感上不断激励教师。

3.4 营造大学生创业环境

3.4.1 做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宣传

创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激情的因素之一,大学生是创业的主力军,优良环境的营造为大学生创业成功加足砝码。让大学生创业政策落实到每一名学生,需要营造就业创业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创业工作。目前我国现行的创业政策主要包括:融资政策、场地扶持、税收减免、激励制度、创业指导、能力提升、科技创业、孵化器等。在创业政策落实方面,要对就业创业政策、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创业指导、就业信息监测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要在学校广泛宣传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宣传栏、政策汇编广泛发放,提高政策的知晓度;要对创业的典型学生进行宣传,让身边创业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给予大学生鼓励和正能量,让大学生意识到只要敢于和勇于创业,就有成功的可能[5]。

3.4.2 形成创业协作体系

创业教育的开展除了高校自身平台搭建、体系构建之外,还需要主动协调创业教育外部支撑体系建设,优化创业教育模式,构建高校与政府、市场之间协同创新的关系。一方面高校要借助协助体系促进政府、企业发挥其优势,合理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另一方面借助协作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水平,并将科技含量高的创业项目实现技术转化,发展为高科技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项目孵化、场地支持、成果转化等全要素服务,多渠道助力学生创业[6]。

创业是一种价值导向和精神导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但又和其他任何一种职业不同,它不和学习成绩正相关、它不与学历正相关,通过创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双创环境四个方面的建设,对高职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能够持续地掌握前沿知识、锻炼挑战思维、形成创新人格,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实现以创业带动和推动就业。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