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特色成长辅导室心理育人功能发挥的路径实践探索
——以湖南大众传媒学职业技术学院“互联聆心”特色成长辅导室为例
2022-03-16曾小娟
曾小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大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各高校二级学院通过建设大学生特色成长辅导室,能够构建工作前移、重心下移到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根据湖南省湘教工委发〔2021〕2号文件《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尤其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要求。我院“互联聆心”特色成长辅导室将结合新媒体技术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湖南省高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标准,对二级学院特色成长辅导室心理育人功能发挥的路径实践进行初探。
1 成长辅导室现状
新媒体技术学院“互联聆心”特色成长辅导室于2019年3月建成,其主要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提升、学业发展、生活适应能力、职业规划、特殊群体的辅导及突发危机的预防。
1.1 前期建设基本完成
1.1.1 机制建设初步确立
目前辅导室由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负责,由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职辅导员负责日常运行。已初步制订成长辅导室管理制度及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制度,学生朋辈辅导员选拔、管理和制度,并完成了2021年学生成长辅导室工作专项预算经费申报工作。
1.1.2 队伍建设基本完成
目前成长辅导室团队成员包括党政领导2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项目负责人1名,专职辅导员7名,就业干事1名,教研室主任6名和朋辈辅导员若干。基本建立了学院领导及辅导员、专业带头教师和朋辈辅导员相结合的成长辅导工作队伍。
1.1.3 条件建设基本完善
“互联聆心”特色成长辅导室在教学楼A104旁,面积50平方米。以粉色为主色调,温馨舒适、清新淡雅,主要用于开展预约、办公、咨询、体验服务,重点围绕学业辅导、职业发展辅导、心理辅导、团队辅导等方面进行互动拓展。
1.1.4 日常运行逐步规范
成长辅导室自2019年建成以来,已经接待二级学院学生80余人。同时,我院特色成长辅导室每年依托心理普查、心理危机排查、“5.25心理健康教育日”等活动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1.2 项目特色基本确立
1.2.1 结合专业特色,建立网络心育平台
结合我院新媒体专业特色,成长辅导室将网络心理育人作为特色工作。早在建成初期已经创建了微信公众号,目前关注人数已有600余人,发表推文40余篇,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常识,心理测试,学院新闻等,覆盖面较广。
1.2.2 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参与度
特色成长辅导室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特色成长室的命名、整体设计、装饰、布置都是学生直接参与并提出思路的。在个体和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活动中,学生尽可能参与,获得直接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将知识感悟、掌握、吸收并真正内化为其自身经验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其处理类似情境问题的应对策略。
1.3 心理育人初见成效
1.3.1 学生心理健康保持稳定
自2019年建成至今,成长辅导室策划并组织了5·25心理健康节活动系列之《你好,同窗》《探寻红色回忆》创意微视频大赛,在学生中反响很好。同时,我院危机干预和心育工作也有较好的预防体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近几年未发生因心理问题造成的学生安全事故。
1.3.2 学生思想素质获得提升
我院青志协在雷锋月期间组织学生在长沙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义务咨询、敬老院探望老人等公益活动;实施党员示范寝室,树典型、立标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院还组织无偿献血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3.3 学生技能水平不断增强
在专业技能辅导上,成绩斐然。在全国的专业技能竞赛中,我院学生李连欢等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在全国行业技能竞赛“5G+MR资源开发赛项”获团体三等奖。
1.4 项目具有推广价值
项目建设具示范性。根据湖南省教育工委湘教工委发〔2021〕2号《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通知要求,高校每个二级院(系)应建成1个标准成长辅导室,完善成长辅导制度。目前我校已经建成两个成长辅导室,其他四个也正在准备建设。此项目从实际出发,对如何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特色成长辅导室心理育人功能进行不断实践与探索,为其他二级学院提供范例。
2 心理成长辅导室育人功能发挥实践探索
2.1 建设目标
在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背景下,针对目前二级学院特色成长辅导室没有完全发挥心理育人功能的实际问题,“互联聆心”特色成长辅导室将根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心理成长辅导室建设标准,结合新媒体技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六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着“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宗旨,以“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之中”为工作理念,构建“分级管理、双向联系”的机制建设,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辅导队伍,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日常运行机制,打造“网络思政、团体咨询”的特色工作,为学生提供更有深度、更加专业和精准化的关于入学适应、学习咨询、人生规划、发展成长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咨询服务,促进各专业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2.2 推进方案
2.2.1 构建“分级管理、制度完善”的发展机制
成长辅导室管理的第一级为督查、指导人员,由学院专门机构(心理咨询中心)的人员构成,负责为辅导室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并为成长辅导室转介的学生提供进一步辅导和相关工作的指导及协调。第二级为辅导室运作的主管人员,由总支书记主管,负责辅导室的整体运作;第三级为辅导室运作核心成员即辅导室工作人员,由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负责日常运行,其他辅导员、专业教师及朋辈辅导人员共同参与工作;制定学生成长辅导工作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生成长辅导室管理制度、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朋辈辅导员选拔、考核和管理制度等,每年在校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经费中列支学生成长辅导室建设和运转专项经费,形成学生成长辅导室建设发展长效机制。
2.2.2 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辅导队伍
遵循学校、二级学院共同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及朋辈人员共同参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原则,加强朋辈辅导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学生成长辅导队伍。辅导队伍定期培训与讨论,每个月开展辅导经验交流,分享讨论辅导案例,指导撰写典型的辅导个案报告,形成专业的辅导理论成果。
2.2.3 建立“规范化、数字化”的日常运行机制
成长辅导室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将由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老师负责日常运行工作。制定科学规范的学期辅导工作计划和辅导室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每周各个时段的值班,保障对学生的开放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预约方式,获得便捷的个体辅导、小团体辅导、电话辅导、信函辅导、网络辅导等,集中就特殊学生群体和学生思想、学业、生活、就业、危机应对等进行主动、便捷、及时、有效的辅导服务,并将辅导前后的具体情况如实进行跟踪记录和管理,并及时进行总结,促进工作开展。
2.2.4 打造“网络思政、团体咨询”的特色工作
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注重网上辅导。利用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学生发展性辅导,可以同时为大量学生服务,从而避免了常规教育形式中人员不够,时间紧张的矛盾,心理辅导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可以定期推送和分享心理知识资料和案例等,供学生随时随地查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和普及。建立心理聊天室,专供学生自由交谈交流和讨论,同时辅导室的老师从中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思想和心理状况,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线下心理辅导。
设立成长性小组,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咨询。通过设立成长性小组开展团体咨询,可以在学生发展性需要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阶段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其人生世界价值观初步形成,但并未最终定型,各种发展新任务要在这个阶段完成。
2.3 重点举措
2.3.1 建立网上心理辅导站
接下来我院心理辅导室将结合专业特色,大力发展互联网+形式,充分挖掘校园网和自媒体等网络资源,把现实生活中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转移到网上,建立网上心理辅导站等线上平台,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块交互性强,且具有可保密性等特点,向学生提供发展性辅导,使学生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得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
2.3.2 分组开展团体咨询
心理成长辅导室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服务需求设立不同的小组,如学习绩效小组,人际交往小组等,制定小组活动计划,通过游戏互动分享等形式,帮助学生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团体经验,处理各种关系问题。也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如自我激励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训练等等,潜移默化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2.3.3 探索家校合力辅导新模式
近几年,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是否留守学生、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童年创伤、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因素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家校合力辅导新模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