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探索

2022-03-16王明星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国史料情怀

王明星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探索

王明星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徐州221300)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人文性突出的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重要责任。文章首先概括了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内涵,然后梳理了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意义,最后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选用适当的教学资料、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多元的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具体路径。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内涵;意义;路径

历史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为导向,旨在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就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内涵

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指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学会关注现实问题,将个人、社会、国家、全球紧密相连,从中丰富人文精神和爱国精神,涵养学生的正义感、荣辱感、责任感、使命感等,进而孕育出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向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高中历史的家国情怀培养,应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依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适时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视频资料展示、图片展示、文字史料、探究学习等情境,引导学生置于相应的情境学习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中“敌后战场的抗战”时,对于“根据地的建设”这一子目内容,学生接触、了解较少,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从中获得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笔者首先展示了一幅历史图片即“向荒山开战”,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解读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将其引入相应的历史背景中。接着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南泥湾》,同步呈现歌词,学生在欣赏优美旋律的同时,融入了大生产运动的历史情境之中。然后笔者设疑:这是描述中国共产党的哪一项运动?运动的开展有何历史意义?学生仔细聆听,分析歌词,从往年的南泥湾与现在的南泥湾变化进行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见解。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他们首先肯定了民众的开发运动,表达了应向他们学习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接着诸多学生从大生产运动开展的历史进步意义层面,进行多个角度阐释,认为其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今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同时对形成的南泥湾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当今和平年代,仍然需要继续发扬此优良作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显然,学生的家国情怀在笔者的情境创设中得到点燃。

(二)选用适当的教学资料

高中历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离不开适量的、合适的历史史料的选取和运用,这些史料包括历史教材中的部分史料,也包括从其他资源库中选取的史料。尤其是开展家国情怀的培养,更应当选取与教材密切相关具有启迪教育意义的、典型性的资料,包括一些历史影像资料、图片资料、文献资料等,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资料、解读其隐含的关键信息,从中激发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全民族浴血奋战——两个战场”时,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政治保证,在这一战线的指挥下,中国出现了两个战场协同作战的局面。在学习正面战场抗战时,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可以选取有关正面战场抗战的图文资料,即涵盖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相关史实,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在形象地展示激烈会战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时空素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学生了解了国民政府组织的各大会战史实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可以精心选取有关《中国国防报》的部分内容,即描述了抗战8年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大型战役次数,大小战斗次数,涌现出如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爱国官兵等,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值得全民族尊敬与爱戴。再引导学生阅读文献,从中体会文献的内涵,组织开展小组的探讨活动,通过分析、探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怀定会油然而生。

(三)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的素养,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地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情景模拟活动、材料搜集活动、探讨交流等诸多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观看、质疑、陈述、思辨等亲身实践,培养、提升学习兴致,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家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时,叙述了“工业内迁”和“高校内迁”的相关史实,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致,展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笔者首先展示了一幅《宜昌大撤退示意图》,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地图活动。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结合教材知识,对照地图介绍了从宜昌到重庆的撤退线路,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一则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的文献史料,学生积极阅读文献,分析、探讨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探讨了解了这一场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的相关史实,从中深刻地体会众多民族企业家的爱国情怀,即他们誓不以企业资助日军,而愿意为国民政府生产军用物资,主动要求工厂内迁的史实。接着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两则有关“高校内迁”的文献史料和一幅中国各大高校的分布图示,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讨:提取有关高校内迁的核心信息,评价高校内迁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对当代学生有何启迪。学生对于各大高校兴致浓厚,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积极行动起来,他们解读形势图、分析文献史料、开展探讨活动、联系教材知识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在分析高校迁移过程的史料时,学生被高校师生在恶劣环境中保持高昂的士气精神折服,纷纷介绍对自己的启迪意义,承诺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具有优秀的个人品格,明确自己作为时代新青年应担负的家国责任。

(四)开展多元的教学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以提升学生素养、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在此宗旨的指导下,在开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动态成长历程,开展多元的教学评价,如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点评、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教师应该从平时学习中的点滴小事关注其成效,如探究学习活动中的互助意识、对于所在班集体的集体荣誉感、对于当今自己的历史使命意识等,这些都是评价的重点,通过这些评价,间接引导学生时刻树立家国情怀的意识。

如学习“抗日战争终胜利——浴火重生”这一子目时,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笔者展示了几组史料:①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图片;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图片;③1945年9月5日的解放日报刊载的诗人飞涛《为和平而歌》的诗文;④摘编自新华网等相关的文字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资料,从中归纳相关的信息,全面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之后笔者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尤其是增强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启迪认识,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感悟。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笔者给予相应的鼓励。接着笔者展示一段2020年9月3日,国家领导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让学生集体阅读,从中感悟“抗战精神”的内涵。接着再展示一段有关采访中国抗战老兵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从中更好地体会“抗战精神”。最后,为了更好地检测、了解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养成情况,让学生以“抗战精神”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介绍对自己的启迪。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结合文献、视频及自己的感悟,认真书写自己的切身感悟。在学生写完后,笔者通过投影仪展示优秀学生的文章,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点评。当中,部分学生能联系当前现实,强调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的重要性,获得师生的赞誉。

三、结语

总之,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历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想提高学生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需要历史教学工作者潜心研讨、不断实践,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求有效的教学路径。

[1] 袁顺.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路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28):54-55.

[2] 王能靠.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6):27-29.

[3] 张盼.“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教学案例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1(14):91-94.

[4] 景永顺.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21):84-85.

R363.2+5,TM757.1

A

1002-7661(2022)15-0121-02

猜你喜欢

家国史料情怀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史料二则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