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2022-03-16张国宝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物理信息技术探究

张国宝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张国宝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双龙镇永和学校,甘肃靖远730600)

在初中物理教学环节中,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教学工作创新的研究方向,可以在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这对于初中物理素质教育目标带来了助力。文章以物理课堂为基础,先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进行简要概述,之后提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落实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初中物理;信息技术;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越来越多的创新教育技术得以在初中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更是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对于物理学科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物理知识摆脱书本化的束缚,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感知和体会物理知识的魅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由此获得了效果方面的提升。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实现对该科学教育方法的普及,做好对其应用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

(一)丰富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方式的丰富,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带来了重要助力。传统教育模式下,物理课堂教学方法以一名教师、一块黑板、一本课本为主,虽然教师也会进行一些实验演示,但学生的体验效果并不好,学习兴趣也因此难以调动。但当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时,课堂教学模式会变得丰富,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看到生活中物理学的缤纷世界,物理知识的表现方式由此变得新颖,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得到提升。另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有很多的机会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让物理课堂教学工作变得更科学,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因此得到提升。

(二)实现知识关联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课内外物理知识的关联,这可以让物理知识以更全面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效果也会因此得到提升。从初中物理教学角度来看,其虽然只是学科启蒙,但初中生的求知欲望强烈,这就会出现教材中的知识量、难度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理学科的发展。当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时,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课内外知识能够实现关联,学生不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原理,认识物理知识的本质,同时,还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明白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这会为学生正确的物理思想构建和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带来帮助。

(三)降低学习难度

降低学习难度是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予以应用能够带来的重要价值。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虽然他们在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面对之前从未系统接触和学习过的物理知识时,他们还是会出现理解困难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让物理知识以更全面、科学的方式予以呈现,还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方式和进度的调整。如当学生出现某一知识点理解困难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详尽地分析和讲解,由此解决学生的困难。所以,对于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知识学习难度,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了重要助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物理知识,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构建高效物理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点,提高物理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但是,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得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实物场景,这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非常不利。另外,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引用物理设备较少,对于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够重视,这样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行为。当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物理课堂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提升,同时也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理念的运用理解不够透彻。在物理课堂中,教师虽然运用到信息技术,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并不理解,无法发挥出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的优势。针对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这一时期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还较薄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学习较被动,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演示和讲解为主,学生们缺少实践的平台,这也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物理知识,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做好兴趣激发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就必须要让其在关键性的教学时机出现,以确保其可以给学生良好的引导,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对信息技术予以应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产生认知冲击,并将其转变为探究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做好铺垫。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之前,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认知兴趣的基础上,选择在课前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了“苹果砸牛顿”的故事。实际上,很多学生都听过这个故事,但他们对故事中的知识并不了解,所以借助该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以该故事为基础的课前导入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关联,让他们明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牛顿和苹果落地有关,这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思维认知,并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更主动地与教师完成互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前导入工作由此得以完成,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有效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是教师教学的好助手,也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挑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们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基于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入各类智能软件,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为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提供专业化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学习《探究电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引入智能软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电路原理,结合之前学习的物理知识,在智能软件中设计电路模型,从而使学生得到锻炼。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不仅活跃了物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了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为学生未来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互动

信息技术作为当前最科学的教学辅助技术,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在丰富知识表现方式的同时,实现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方式创新,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这一环节中,为了保证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教师必须要做好知识内容、学生能力的整合分析。例如在进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的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了两种电路的分别展示,并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对比找出两者的异同点,由此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两种电路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选择将《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这一内容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基础单位进行该内容的分析,并最终完成总结。之所以会采取这种方式,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已经完成了串、并联电路基本知识的学习,只要他们能够认真分析和讨论,那么电压规律的问题一定可以解决。另一方面,此种课堂学习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并让学生依托信息技术获得知识探究能力的进步,这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物理素养。

(三)妙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训练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在任意一个环节中的应用都能够给学生的进步带来帮助。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的物理启蒙,教师需要做好信息技术在各教学环节中的应用研究,课堂训练作为课堂上的关键性教学环节更是如此。对学生而言,课堂训练可以强化他们的知识记忆,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但很多时候课堂训练都比较枯燥和乏味,这会让学生出现训练热情不足的情况。为了改变这一问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堂训练模式得以出现,这让物理课堂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例如在进行《透镜》的学习之后,教师就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学生展示了望远镜,让学生对望远镜产生探究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望远镜的制作,由此考查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效果。又或者在完成《摩擦力》的学习之后,在课堂训练阶段为学生展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司机停车时会在轮胎旁放石头或砖头,如果是上坡,石头会放在轮胎后面,如果是下坡,石头则放在轮胎前面。还有汽车在急刹车时会留下轮胎印,汽车的速度越快,轮胎印越重、越长等。学生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分组讨论,并最终形成小组统一的观点,之后,让各小组再进行观点交流,由此做到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训练模式的创新,最终达到强化知识理解,提升物理素养的目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由于物理知识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引用下,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生动直观地为学生们展示,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从而为学生打造优质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难理解的物理知识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从不同角度为学生展现物理知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汽化与液化》这节教学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教师可以开展“汽化与液化”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但是由于实验环境和场地的限制,这一实验无法在课堂中操作,这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实验流程和最终的实验现象,在视频中学生们可以仔细观看,重点环节教师可以暂停或多次播放,从而强化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的应用。教师也可以在专业场地进行实验,然后将实验的全过程做好记录,并制作为视频,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为学生们回放实验视频,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四)善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指导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被教师青睐,就是因为其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指导,还能够在课后发挥出自身优势实现线上的师生互动和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抓住信息技术的特点,借助其线上互通的优势完成对学生在课后的家庭实验或活动指导。例如为学生布置以实验为基础的课后作业,因为实验活动的课后指导效果要远超理论知识的记忆。如在完成《透镜》的知识学习之后,为学生布置了“用太阳光点燃小纸片”的课后实验活动。在该活动中,整个实验的流程、原理和演示,教师都会借助信息技术予以展示,学生需要通过登录班级系统予以查看。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也要以视频方式予以记录,并将视频上传到班级系统当中,由此实现本次课后活动的成果汇报。在这种课后作业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强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物理知识探究和应用能力,初中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由此得以实现。

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根本目的,是可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基于此,为了强化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师在物理课堂中,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组织探究实践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感受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和价值,从而突出物理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在初中物理实践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能够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自觉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探究中深入挖掘物理知识,激活学生物理思维,为学生创造实践探索的机会。物理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很大作用,实现了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们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引入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物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学习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物理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学科之一,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创新,对于物理教学工作而言是锦上添花的选择,对学生而言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认知兴趣,借助信息技术为他们展示以生活为基础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可以产生认知冲击,并将其有效转变成探究物理知识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物理知识的自主探究,由此进一步实现对他们的有效引导,真正意义上实现初中物理教育的启蒙目标。

[1] 顾天学.育人为本智能创新——浅谈物理教育信息化顺应性发展的优势[J].数码世界,2021(6):259-260.

[2] 王南极.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探究[J].读与写,2021,18(15):209.

[3] 范丽燕.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师道·教研,2021(4):90.

[4] 宋永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有效融合的研究分析[J].散文百家,2021(12):293.

[5] 孙少辉.从微能力点到融合点的思考与实践——以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数字教育,2021,7(2):63-67.

[6] 王裕清.基于合作学习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研究[J].读与写,2021,18(9):224.

R857.3

A

1002-7661(2022)15-0025-03

猜你喜欢

物理信息技术探究
只因是物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