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2022-03-16金敏燕
金敏燕
(湛江科技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3)
1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监督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确保国家重大政策落实和维护财经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亟须大量高素质和应用型的审计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的设立和发展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适应了市场经济要求。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直接面向社会,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认可,使这个专业更加务实,更具有号召力,成为社会热门专业。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能够让学校的课程与企业的要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以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工作中,企业也能定向招聘合适的人才,学校也提升了就业率,扩大了影响力。
2 当前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一定的局限性
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和前提,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水平综合考量。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科学、有效和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课程的设置等,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效率和质量。我国当前审计学专业人才主要由财经类的高校进行集中培养,但是很多财经类高校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的认识存在问题,定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缺乏足够的研究,不能将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应用型本科审计学偏向于单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走出校门后难以找到准确的定位,很难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很多财经类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更多地偏向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对高层次审计人才的培养则相对薄弱一些。
2.2 人才培养的环境落后,审计课程设置不合理
校企协同育人需要有优越的环境,需要为培养专业技能强和综合能力高的审计专业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培养审计人才的功能缺失,很多高校对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的人才认识不足,精力和时间投入少,物质和资金的投入也不足,使得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种种困难。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需要有科学的审计课程,但当前很多高校的审计课程设置并不是很科学。很多高校课程还是以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和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为主,学生也主要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为重点。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需要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舞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公共政策审计、资源环境审计、计算机审计等课程,这些都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将这些课程安排为主修课,而是安排为选修课。
2.3 审计实训质量缺乏保障,审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训,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增强实践,而目前审计实训质量缺乏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审计人才是应用和实践的人才,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积累有关审计的丰富经验。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缺乏完善的实训基地,没有良好的实践模拟环境,有关审计的综合实验教学也做得不够,这样学生就难以通过审计的综合实验软件来完成实践教学,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很难达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质量要求。
3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策略
3.1 确立校企协同育人目标,提升审计人才培养层次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的关键是要确立校企协同育人目标,提升审计人才的培养层次。校企协同育人目标是将学校培养人的目标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积极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要培养综合素质强和专业能力高的人才,就要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导向,树立国际视野,产学研融合,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专业的新途径。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深厚的人文情怀。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审计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审计专业的兴起实际上满足了审计职业化和审计国家化的要求,因此要提升审计人才的培养层次,满足高端审计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高端审计人才的培养途径较为狭窄,培养方法较为单一,人才质量和人才储存都严重不足。为了破解人才培养难题,要加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加强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认识与培养,鼓励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学生申报审计专硕和审计学硕,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企业活动。
3.2 完善校企合作审计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建立审计人才培养互赢模式
要积极完善校企合作审计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建立审计人才培养互赢模式。完善审计学科的建设和建立健全审计专业体系,不断拓展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各种专业审计课程学习,比如计算机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学习自然环境审计、大数据审计、工程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这些课程都是比较实用的课程,不应该作为选修课,要有目的有步骤地转为必修课。要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去实习和实践,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融合线上和线下资源,发挥审计课程特色,打造新的审计专业品牌。要建立和完善审计人才培养互赢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实现三方共赢,也就是学校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很好地就业,企业能够招收大量的人才,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点。基于此,要寻求和建立三方互惠机制,保证在校企合作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审计人才,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满足市场经济需求,学校和企业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根据双方制定的协议,加强深度合作。学校和企业都是独立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培养人才的需求和目标,但是由于共同的利益而需要合理进行分工,合理划分责任,建立和完善课题的研究机制、师资交流机制以及互惠共赢机制。总之,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关键是处理各自的利益,进行良好的协商和沟通,促进学校和企业合作进一步融洽,不断为社会注入新鲜力量,更好地解决应用型本科审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增强高校的办学水平。
3.3 增强审计实训条件,健全校企合作培养的反馈机制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人才要满足市场需求,得到企业认可,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训,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增强实践。由于很多学校缺乏充足的实训基地,没有良好的实践模拟环境,造成很多学生的实践能力短缺,很难达到要求。因此,要不断增强和保障审计实训的条件。为了强化实践,学校要开设专门的综合实训的课程。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学校要增加大数据审计课程和审计软件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操作的能力,熟练利用审计软件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购买各种审计软件,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审计的各种业务;要加强审计的硬件建设,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体验审计的环境。要加强校企合作,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不断提升在未来职场中的适应能力。校企合作要有稳定的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都要进行各方面的投入。学校可以投入大量的教育资源,而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力量。学校要邀请用人单位参加座谈会和研讨会,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和质量等进行充分的沟通,高校在获取反馈意见后,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4 建设高质量的审计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需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教师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财经院校审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当前审计专业的教师实践能力也比较差,很多教师没有直接接触具体的审计工作。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中,学校和企业要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高校要为校企合作提供大量的教师资源,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专职教师的使用制度》和《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等。审计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师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强大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实现审计教师的专业化和全面化发展,要聘请政府财务部门和著名企业财务部门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课教师,同时让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教师向这些第一线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要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的力度,更新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方式。高校要选派教师到知名学校和知名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增强各方面的能力。要到大型企业进行锻炼和挂职,了解最新的审计理论,提高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人才要满足市场需求,得到企业认可。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要确立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提升审计人才的培养层次,完善校企合作审计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建立审计人才培养互赢模式。增强审计实训条件,健全校企合作培养的反馈机制,建设高质量的审计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