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增慧铸魂:新时代教材建设的价值恪守
2022-03-16刘理衡
江 宏 江 楠 刘理衡
价值恪守是新时代教材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关乎教材建设的发展走向和价值路线。“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材建设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暗含新时代教材建设的价值恪守。事实上,培根铸魂即要求教材建设需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启智增慧即强调教材建设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是对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殷切希望。基于此,可立足智慧的历史溯源明晰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意义,将其与新时代的教材建设相结合,明晰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核心要义,厘清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探寻,进而提出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实践路径,从而在认识上提高对教材启智增慧铸魂的理解,在能力上提高建设教材启智增慧铸魂的本领,以此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提供可能的学理支持,不断努力提升新时代教材建设的认识和能力,持续推动新时代的教材建设迈向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一、启智增慧铸魂的历史溯源
启智增慧铸魂的核心在于智慧,目的在于铸魂,其过程是通过对智慧的培养实现铸魂的目的。因此,厘清启智增慧铸魂中的智慧含义,对于厘清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对智慧的研究源远流长,智和慧往往放在一起思考。在西方哲学中,智慧被认为存在于人类大脑之中,追求对问题的本真思考,它强调事物的“真”,可看作是理论层面的智慧。如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指出:“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1]苏格拉底(Socrates)提出智慧是一种知识,它是一种关于德性的知识。柏拉图(Plato)也指出智慧是一种知识,这种知识是真正合理的符合实践原则的普遍必然知识[2]。到了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更是将智慧与知识相提并论,提出智慧与知识是等同的,科学的知识即是智慧。
我国对智慧的理解早有所涉及。从词源上来看,“智”通“知”,意思为知道,认识。如在《淮南子·览冥》中说道:“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慧”最早见于《说文》小篆,由“彗”和“心”构成,其意思是心里想到把无用的野草变成有用的扫帚,以使事物变得有用,其本义为聪明、智慧。那么智慧放在一起,意思便可理解为通过知道或认识知识使之在实践中变聪明。如在《墨子·尚贤中》中指出:“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到了近代,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认为智慧是由学问维、道德维、事功维三个维度组成的体系。其中学问维指知识,即尚未意识化的客观信息;道德维指道德品性;事功维指作为,即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善于实践[3]。
由上可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对智慧的理解各不相同,西方较为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我国则较为提倡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事实上,智慧的本义是聪慧,即通过知识的学习实现转识成智。也就是说,要想成为智慧的人,则需在知识学习中不断实践,以此达到化知识为智慧的过程。因此,智慧是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启智增慧铸魂则是通过学习知识、增强智慧,以此真正成为具有灵魂的人。
二、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核心要义
结合启智增慧铸魂的历史溯源,可知智慧与知识、实践和人的培养密切相关,而新时代教材建设需紧密结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新时代教材建设的根本问题也与知识、智慧和人的培养密切相关,即教材应通过启民智、开民慧、铸人魂的方式为人提供知识载体,并促使人在知识学习中通过实践养成智慧,以铸人魂的方式为育人提供文明向导,从而形成启智增慧铸魂的时代价值。
(一)启民智:教材为育人提供知识载体
教材的本体价值即为知识提供载体,以知识载体的方式在育人过程中开启民智。“将课程与教学的资源通过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实际上体现了教科书的文本特征,是教科书区别于其他课程资源或载体的最重要属性。”[4]由此可见,教材最本质的特征是通过文本传递知识,知识是教材的核心内容。事实上,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还内在蕴含着知识背后的社会规范和价值导向,隐藏着认识世界的特殊模式[5]。在我国,教材作为传递课程知识、实施课程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材建设必须要重视知识的问题,它是通过“如何选知识”为开民智的育人过程发挥作用。
一方面,教材提供综合性的知识选择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社会进入知识膨胀的时代,具体表现为:知识类型不断增多、知识内容不断变换、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面对巨量、丰富的知识,如何选择知识成为一大难题。教材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需要选择适宜学生发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知识选择方式,因为人的“大脑具有精细的分析综合功能,为学科课程知识的分科学习、内在综合、外在运用提供了条件”[6]。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材知识选择要具有创造性。教材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创造性的知识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相关学生大脑的相关思维,使其发挥知识的真正价值。二是知识选择要具有时代性。教材知识既要“凸显不同学科知识的特有价值与学科属性,又要关注学生兴趣、身心发展的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实现教材的育人价值”[7]。因此,要凸显具有时代学科特性的知识体系,使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立足教材知识选择的育人导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等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此可知,教材指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教材知识的选择应始终基于育人导向。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教材的发展,其态势呈现出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的过程,并逐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已不再是单纯的传承人类知识经验的载体,更像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具备人文关怀的意义开放系统[8]。因此,从教材开发到教材实施的全过程,都需立足于教材知识的育人价值,进而帮助学生获取、学习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知识,使其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获得民智的开启,以适应未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开民慧:教材为育人提供实践支撑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若要将育人这一目的贯穿教育的各个环节,当然也需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教材是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教材的育人功能开民慧,使学生借助教材的学习充分发展智慧是必要的。基于此,发掘“教材的深层含义、深刻关切和核心追求应当是,在使用中,通过教学改革探索并逐步构建学科育人、教学育人模式”[9],以有效地实现教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育人目的。教材为育人提供实践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教材对于提升教学实践活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材的使用过程本质上是教材的实践化过程,这一过程是教材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环节。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展示了教材的编写思想、价值理念、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呈现方式以及编排方式等方面,通过教材各个方面在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表达,以此达到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实际上,教材是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意志的深刻体现。尤其是在统编教材中表现得较为明显,统编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需彰显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使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育人理念提供了内化的实现方式。由此可见,教材不仅仅是知识表达的载体,还能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效果,为育人活动提供实践上的支持。
二是,教材具有教学性的重要属性。教材具有很多属性,但教学性是其重要属性。“你编得再好,那里面的道理讲得多么透彻,理论讲得多么深刻,学生接受不了,也没有用。”[10]由此可见,教材若要发挥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意蕴,则需具备教学性,所谓教学性即为教育者方便操作,学生能够接受。换句话说,教材的可教性则是教学性,是教材“作为教与学的特殊文本,具有其特有的便于教和便于学的特性”[11],同时还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使其符合时代、社会、学科、学生等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可见,教学性对于教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在实践中解决教育者不好教教材和学生不好学教材的双方矛盾,还能在实践中探索教材的本体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材建设,以教学性的特点在实践活动中开民智。
(三)铸人魂:教材为育人提供文明向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2]。因此,新时代的教材建设也应为育人提供文明导向,使教师以教材铸人魂,充分利用教材建设建立起文明、规范、健康的铸魂体系,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获得灵魂的洗礼和升华。教材的主要使用主体是师生,是通过教师的利用和再加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基于此,新时代教材建设为育人铸魂的实质即通过使教材建设符合教育、社会和学生的发展规律,以期为育人提供文明的理念向导。利用教材建设铸人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材建设需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为育人铸魂提供教育理念向导。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教育教学活动的发生和开展需以教材为中介,因此教育规律是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基本遵循。新时代的教材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铸人魂、育新人的导向,使教材建设的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编排设计等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同时始终秉持和贯彻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教育方针政策,并以此为基础,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本质问题进行新时代的教材建设;从而牢记教材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使新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相契合,与教育的发展规律相契合,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教材铸人魂提供及时而必要的教育理念向导,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铸人魂的指导,使教材成为学生发展和成长路上的引路指南,使教师成为学生发展和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其次,教材建设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育人铸魂提供社会理念向导。教材为育人提供文明向导的重要体现之一即新时代的教材建设需以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体现铸魂理念,因为教材建设育人铸魂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具有服务和改造社会的能力,进而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因此,新时代的教材建设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体现服务和发展社会的理念指引,进而为教师育人提供社会理念指导,促使教师通过使用教材铸学生人魂,提升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水平。
最后,教材建设需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为育人铸魂提供自我理念向导。教材育人铸魂价值的影响不仅需借助外在的环境,还需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通过教材学习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和发展自我”[13]。基于此,教材建设铸人魂的特性还需使教材建设符合学生的身心、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学习坚定内心的价值理念、理想信念,进而自主锤炼相关品格,以此实现灵魂的塑造和升华,促进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地自我指导和教育,从而以教材为载体从学生层面为育人铸魂提供自我理念向导,坚定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和认同。
三、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探寻
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核心要义为以知识载体启民智,以实践载体开民慧,以铸人魂提供文明向导。教材建设与启智增慧铸魂的育人本质息息相关,可见教材建设不仅是国家事权,更是文化传承,需要在教材建设中将国家事权、铸魂育人、文化传承三者紧密结合,以此体现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具体而言,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探寻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坚持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
教材是政治的产物,与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事实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教材建设一直被国家所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就提出了教材应由国家统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材建设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成就,特别是步入新时代以来,教材建设的力度获得空前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讲,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14]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之后,教育部相继成立教材局、国家教材委员会、课程教材研究所,分别负责国家教材建设不同方面的工作,形成了集审议、咨询、研究于一体的教材建设发展局面。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指出:“要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健全国家教材制度。”可见,教材建设是未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事关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事关“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15]。因此,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意蕴必须坚持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使其上升为国家高度[16],从国家层面发挥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特点。
(二)强化铸魂育人的实质
教材是铸魂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思想引领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担负着培育时代人才的重要使命。正确的价值观犹如航海中的指明灯,引导学生始终走向正确之路。教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铸魂育人就是以教材正确的价值观铸学生的“精神魂、价值魂和信仰魂”。
其一,铸学生的精神魂。教材传递正确的真善美的价值观念,通过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铸学生的精神魂。教材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梦想、积极向上,它在精神上为学生提供动力和力量,从而帮助学生成为有用之人。作为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真善美的价值理念能够通过教材的发展和建设使其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不断指引学生前行,使其为青春奋斗、为梦想出征。其二,铸学生的价值魂。教材是塑造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它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17]因此,我们需认识到思想对于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唯有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材建设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指引学生将自身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融入到为中国梦奋斗的过程之中,使其通过教材的学习树立自身的价值魂。其三,铸学生的信仰魂。教材能够在精神魂和价值魂的基础之上培育学生的信仰,信仰魂是铸魂育人的最高阶段。信仰魂为学生提供了信仰,使学生能够具有期待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学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坚定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探索和追寻,使其成长为有梦想、有信念、有抱负、有志向的符合国家需求、与社会并肩前行的时代人。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恪守除了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强化铸魂育人实质外,还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教材不仅具有正确的政治理念和坚定的政治方向,以教材知识载体的方式承担育人的目标,还是传承、承载、发扬优秀文化的载体。教材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专家审慎筛选编写,供全国统一使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18]。基于此,我们应从文化的角度思考教材的载体价值。
其一,教材具有保存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教材与其他形式的文本略有差别,教材承担着文化育人的功能和使命。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即学生将教材作为基本媒介,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可以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进一步将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思想传递到学生身上,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增强自身的文化品质,以此提升和强化自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水平。其二,教材具有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历程。教材作为育人载体,必须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整合,使其有针对性、精准性地呈现在教材中。教材唯有保持价值一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才能向学生传递统一的价值观,进而使其产生与价值观相协调的行为活动,促使学生符合社会中的规范,以此进入社会中发展。其三,教材具有筛选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使命。教材是“学校对文化进行优选和重组的结果,是从浩如烟海的文化中提取出的人类生产生活中必备的文化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所必需的文化经验”[19]。基于此可知,教材不是简简单单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移植过来,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时代需求以及人才培养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筛选,从而使学生经过对教材中文化的理解进行文化的创新与生成。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越来越深刻的认同,探索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成为这个时代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使命”[20]。
四、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实践路径
基于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民智、开民慧、铸人魂的核心要义,认为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包含坚持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强化铸魂育人实质以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方面。基于此,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实践路径应牢牢把握教材政治方向,奠定教材建设根基;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落实教材育人本质;提升文化自信意识,展现教材文化底色。
(一)把握教材政治方向,奠定教材建设根基
党的领导是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根本遵循,它为教材把握政治方向提供了指引。教材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媒介,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正式载体,它是建构国家认同的主阵地与中心域”[21]。因此,新时代教材建设需把握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够科学地指导新时代的教材建设。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指引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我们走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指针,就是我们理论自信的思想源泉。”[22]在教材中,应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以一种科学发展的观点和态度”[23],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科学性,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特点需要具有正确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是引领中国特色教材制度建立、发展和创新的根本指导思想。”[24]由此可知,新时代教材建设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我国教材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的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教材建设中的思想防线,为教材建设不断获得创新,贯彻落实新时代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方针政策。
另一方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核心的东西是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指导方针。”[25]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最先进的指导思想,它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新时代教材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思想遵循。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的建设必须以该思想为本,以此为未来教材建设指明方向,即新时代教材的发展应超越历史新高度,以中国当前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从新思想、新理念的视角出发,坚定教材建设的政治方向,有效推动教材建设的发展,从而强化党在未来教材建设中的领导地位,牢牢把握教材建设的根本方向,为教材建设提供思想上的遵循[26]。
(二)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落实教材育人本质
新时代教材建设的启智增慧铸魂要与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需求密切联系,与教育的根本任务紧密联系。“教材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育人的根本载体。”[27]自学生进入学校开始,教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教育学生的根本载体,可见教材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价值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的教材建设应发挥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恪守,落实教育方针政策,贯彻教材育人本质。
首先,教材应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8]“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被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由此可见,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观是教材育人的终极目标,它是对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中“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所以,新时代的教材建设需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观,在教材研发、编写、审定过程中将其作为人才发展目标,以此体现教材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恪守。
其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9]由此可知,教材建设不仅要以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观为依据,还需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以下特点:它是“在奋斗中的追梦人;是有实干精神和本领的人;是讲奉献、有道德、有创新的人”[30]。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是从个人角度思考学生的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学生的发展。教材建设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还要强调其社会发展。因此,新时代的教材建设也需体现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观,激发广大青年学生追梦、圆梦,进而将梦想内化为理想信念、外化为实践行为习惯,使学生通过学习将教材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体现教材启智增慧铸魂的深刻意蕴,进一步促进学生成为饱含理想信念、具有高尚情操、善于开拓创新的时代前进者。
(三)提升文化自信意识,展现教材文化底色
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是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核心要义。提升文化自信在于展现中国文化底色,使学生深入认同、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它应广泛存在于新时期教材建设之中,使教材承载传承文化精华、弘扬文化精神的功能,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了解中华文化所渗透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在学生内心植入中华文化基因,提升新时代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
一方面,新时代的教材建设中应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教材作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更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结晶,折射出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基础”[31]。基于此,新时代的教材建设就需渗透中华文化思想,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和经验,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坚守本土文化理想,使教材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以此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弘扬中华文化,为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32]。小学思想政治与品德、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的出现,就是为了保证“在全国范围内的规范性、有序性和统一性,以此培养具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3]。因此,若要凸显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意蕴,则需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全方位、多层次地进入教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培养扎根中国文化大地、饱含中国文化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教材建设应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教材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还是传递新思想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恪守既需吸收中华优秀文化思想,又需在扎根中国大地的基础之上面向全球、面向全世界,广泛吸收人类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当前,全球化思潮加剧,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越来越紧密。全球化的世界已经到来,整个世界文化也进入了全球化的文化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愈发明显,因此,实现扎根本土与面向世界的统一,通过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达成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相处显得尤为必要。教材是在教育领域传播文化价值和思想的载体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34]基于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思想,新时代教材建设启智增慧铸魂的价值恪守也需把握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在教材建设中广泛吸收世界人类文明成果,使世界人类文明成为我国教材建设过程中得以吸收借鉴的宝贵经验,正确处理好世界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让新时代启智增慧铸魂的教材建设成为学生了解新思想的宝贵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