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2022-03-16安徽省凤台县第一中学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劳动者深度探究

安徽省凤台县第一中学/ 董 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 对于高中语文课程实施方式和目标预期作了明确表述:“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这一表述提供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施依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自主”“语言实践活动”及四个核心素养等关键信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予重视并落实。高中阶段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设计语文教学。

一、对深度学习意涵的认识

依据深度学习理论设计语文教学,首先要厘清深度学习是什么。深度学习通过理解、应用、综合、评价、创造等高阶认知活动,追求知识的深度加工、思维的深度发展、意义的深度建构,指向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深度学习关注理解,要求学习者既要掌握显性意义,更要探究其原理、规律、思想等隐性意义。关注迁移,要求学习者将学习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解决现实问题,致力于提升实践能力。关注创造,要求学习者用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旧的认知框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这些论断很好地揭示了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并运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教学有积极作用。学者们对于深度学习教学活动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成果也十分丰硕。见仁见智,各有主张。笔者比较认同郭华先生对深度学习发生过程的阐释:“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对于上述阐释,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的引领。深度学习不是学生自学,必须有教师的自觉引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决定着深度学习的发生状态和程度。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价值追求,具备相应的眼界、情怀和智慧,才能发挥引领的功能。教师要通过深度教学,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第二,深度学习需要挑战性学习主题,或者说是学习内容、学习对象。统编教材将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组合的重要依据,但是人文主题并不等同于挑战性学习主题,教材内容也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或者学习对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凝聚形成挑战性学习主题,并把它作为教学设计的灵魂与线索。

第三,深度学习需要开展实践活动。深度学习要求教师根据育人追求、学情学力、教材意图和学校资源,精心设计并开展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可以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精神养分。

二、对深度学习教学设计路径的探讨

基于深度学习视角设计语文教学,要明确教材单元的课程定位。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上册第二单元的主体属于必修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综合课程定位、选文属性和深度学习意涵,可以尝试以下教学设计路径:

(一)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具有挑战性,才能够激发兴趣,增强参与度,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痛并快乐着”,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挑战性目标任务应具备三个特征:

第一,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激发并引领学生从潜在发展水平达到现实发展水平;

第二,具有一定的思维高度,能够引发复杂的思维加工活动,需要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多维度的高度投入;

第三,聚焦问题导向,注重任务驱动,能激起头脑风暴,启发多向思维,导向多元答案。

关于必修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可以设置如下四个目标任务:

第一,选文的人物都是感动中国的杰出劳动者,这些劳动者是怎样感动中国的?这个任务具有三个鲜明的功能: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选文,并开展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认知活动;三是激发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兴趣。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后,教师可以提供如下参考解读:劳动者的突出成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高度责任感和忘我的劳动情怀。

第二,在第一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个任务:这些劳动者为什么能成为杰出的劳动者,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个任务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搜索这些杰出劳动者的人生经历、事业成就、思想轨迹和精神境界,从而加深对单元内容及其主题的深刻理解。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后,教师可以提供如下参考解读:责任与奉献,耕耘与创造,平凡与伟大。

第三,在第二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提出第三个任务:新闻工作者是怎么理解并报道他们的?从这个任务切入,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新闻实用文体的学习、探究。比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通讯记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感人的言行细节,作者有怎样的思考与观点。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新闻文体的认识。

第四,在前三个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提出第四个任务:这些劳动者的事迹会给我们怎样的积极启发呢?这个任务,可引导学生思考新闻传播的价值,激发阅读新闻作品的热情,树立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的劳动观念,立志成为奉献祖国的优秀劳动者。

(二)整合凸显学习意义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打破单篇独文和文体限制,具有鲜明的整合属性。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应该以目标任务为引领,整合学习内容,着力凸显提升阅读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素养等学习意义。必修教材上册第二单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整合:

第一,从实用文本阅读的角度看,单元选文有的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有的评论践行工匠精神,有的描绘古代社会的劳动情景,以通讯、评论和诗歌等不同体裁,从不同角度展现劳动者的人格魅力,揭示劳动的丰富内涵。教学设计应该把劳动作为主题,以“光荣、崇高、伟大、美丽”为关键词,通过群文比较阅读的方式,采取演讲、辩论、报告等形式,整合单元所有选文,引导学生深入把握选文内容,深度参与作品情境,深刻分析人物形象,深切理解文章意蕴,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积极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第二,从实用文本写作的角度看,统编教材舍弃了以往教材阅读与写作各自独立的方式,选择了相互融合的读写一体化方式,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也提供了写作方法,同时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本单元三篇优秀的通讯作品都体现了通讯的一般写作特点,比如运用典型材料和生动细节刻画人物个性,利用相关新闻背景塑造人物形象,在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有机融合记者的观点、情感,突出思想主旨等。本单元可以设计两个写作任务:一是写优秀新闻推荐书,二是“写人要关注事例和细节”。这两个写作任务与单元人文主题和新闻文体密切关联,其中写触动我们心灵的劳动者的选材要求,选取典型事件和感人细节写出人物特征的方法要求,都与单元选文相互勾连呼应。教学设计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在阅读中提升写作素养,在写作中培养阅读能力。

(三)构建学生全身心参与的教学情境

只有将学习与真实的情境关联起来,才能发生深度学习。根据第二单元选文题材和体裁特点,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构建四个真实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评选最美新闻人物。结合选文人物形象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状况,首先研制新闻人物评选标准,比如体现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具有感人的事迹和杰出的成就,具备鲜明的个性和崇高的人格。每个小组对照评选标准,从课内、课外或者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位劳动者,并在班级内阐述交流评选理由。

第二,评选最美通讯作品。围绕三篇通讯作品为什么能感染受众、直击心灵的问题,分组探究它们在新闻价值、报道角度、结构层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评选出最美通讯作品,并在班级内阐述交流评选理由。

第三,撰写新闻评论。比如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为借鉴,或另选几篇新闻评论为模板,总结新闻评论的基本写法,为评选出的新闻人物撰写新闻评论,共同评选出优秀新闻评论作品,在班级展示交流或者向校内外媒体投稿。

第四,走近身边的劳动者。每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访谈方案,了解访谈对象,制订访谈提纲,开展访谈活动。活动结束后整理访谈成果撰写一篇通讯报道,在班级展示交流或者向校内外媒体投稿。

通过以上情境,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合作,在合作中共享,尝试成功,实现发展,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置活动情境,制定活动方案,评价活动结果。

(四)选择有利于深度建构的学习方式

理论和实践证明,问题探究式和沉浸体验式是两种最适合深度建构的有效学习方式。前者主要指向知识、思维和能力的深度建构,后者主要指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度建构。

第一,问题探究式学习。问题探究式学习将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成具有挑战性、探究性和生成性的问题,以问题引领驱动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围绕着问题开展的探究性活动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激活思维、激发潜能,促进深度探究和深度理解,在问题解决中建构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深度学习的问题探究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两种类型。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初步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深入对话,展开广泛交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得出开放性结论。“自主—合作问题探究式”学习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未来社会需要的关键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比如上述的四个挑战性目标任务,即这些劳动者怎样感动中国、这些劳动者为什么能成为杰出的劳动者、新闻工作者怎么理解并报道他们、这些劳动者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这些问题为抓手,可以引导学生有效统整单元学习资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高阶思维和深度建构。

第二,沉浸体验式学习。深度学习需要沉浸式的情感体验,学科属性决定了语文学习尤其需要沉浸式的情感体验。第二单元教学可以通过生活展示(将学生带入劳动现场)、图画再现(展示优秀劳动者的劳动画面)、音乐渲染(播放劳动主题的歌声乐曲)、语言描述(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劳动者印象)、表演模拟(扮演优秀劳动者角色)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杰出劳动者,细腻体验杰出劳动者丰盈的精神家园和高尚的人格境界,引导学生向杰出劳动者学习,传承劳模和工匠精神,丰富自我的情感世界,成长为一个家国情怀深厚的劳动者。

综上所述,教师要准确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的最佳教学实施路径,使学生的知识、思维和能力得到深度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显著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之成为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猜你喜欢

劳动者深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劳动者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