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2022-03-16伏桂梅
伏桂梅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原泉小学,甘肃 天水 741400)
所谓“读写不分家”,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仅仅依靠写作教学不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会让学生的写作素材单一,写作水平很难有提高。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写作手法以及技巧,让学生在丰富自身阅读积累量的同时,对自身的思维以及思想产生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阅读与写作经常是分离的,两者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教学效果一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语文的阅读教学目标,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教会学生具体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得以应用。通过读写结合教学方式,不仅响应了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还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通过读写结合加强对文章细节的深入分析
在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细节的掌握,要多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在学生自己写作的时候,将积累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恰当地进行应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同时,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阅读与写作看似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两者又是唇齿相依,有着分不开的关系,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在自己应用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如鱼得水。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的因素,注意力很难集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文章细节的把控很难到位,因此,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进行全面的分析,带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进行大致了解,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抓住细节,更容易掌握文中采用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才能够在训练的时候更容易应用。
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们细致地观察作者是如何对爬山虎的脚进行描写的?分别从哪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描写?分别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然后将学生们进行小组分组,分别进行观察与讨论自己身边的生物有什么特点、应该用什么样的手法进行描写才能将这种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对已学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进行有效的应用。在练习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些说明方法以及写作手法的理解与掌握,真正地实现活学活用。在练习完之后,老师还可以进行小组展示,分别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也是对写作手法以及说明方法的另一种掌握与加强。
二、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刚开始接触到写作类型是看图写话,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力,后来,通过对阅读过程中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技巧的积累,为写作积累足够的素材。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加之老师也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强调培养正确阅读习惯的意识,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积累足够的素材,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从下手。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写作习惯,让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消除对写作的恐惧感,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写作手法与说明手法进行训练,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慢慢地加强写作的能力。此外,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读的内容,写下自己的见解与感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大致的归纳与总结,这样,学生将不再是单一的阅读或者写作,而是将二者结合,既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
比如,在学习《北京》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本篇文章进行预习,在阅读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对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在提高学生查找信息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再次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细节进行阅读,并带着问题思考,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在笔记中记录本篇文章作者的基本情况、优秀的句子以及文章的题材,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坚持做读书笔记,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这种阅读习惯将会让学生受益终身,为学生之后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创作就像是没有了灵魂一样。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折射出不一样的人生态度,老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那些干巴巴的写作手法,而是要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人或者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那些看似的小事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加对生活的感悟,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让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充满真情实感。而且著名的金字塔理论将学习方式分为七种,其中被动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差,而将自己所学知识能够教授给他人的学生,学习效果最好,如果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也会让学生对陌生的知识产生亲切感,有了情感共鸣之后,对于理解也会变得更加轻松,这既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对学生接触到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首先,老师在课前就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利用互联网了解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有趣、印象深刻的往事。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地分享自己在课下搜集到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课堂气氛。然后老师通过问题将学生带入《背影》这篇文章当中,比如,四次背景分别出现在哪些地方?哪一次描写得最详细?这些背影的描写对整篇文章有何意义?文中父亲的话不多,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发生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以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也能够让作者更好地体会到倒叙的写作手法,在学生的心里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慈父形象。
四、通过读写结合仿写精彩的句子
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读文章作为一篇例子进行分析,充分理解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技巧,然后进行仿写创作,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仿写之前,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将文章中的重点把握清楚,认真地阅读原文章,在准确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与写作手法之后,确定每一个层次的写作重点,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围绕原文的要点,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扩写训练,由小到大、由点及面、由少到多,一点一滴地进行积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创作,在指导过程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将大纲一一列举,便于学生展开想象。正所谓“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读得再多,不下笔写,写作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通过阅读掌握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通过仿写,将这些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得以应用,在写作技能培养阶段,多读、多写、多练,才能够将这些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熟练地应用,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石榴》这篇文章时,老师首先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形式对石榴的生存环境以及特点进行了解,对石榴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知,还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石榴,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加深对石榴的印象,也能够更好地、更加真实地对石榴进行观察,对文章能够有更好的了解。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照石榴画自己喜欢的水果”,通过对石榴的描写,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仿写创造,引导学生对自己想要描写的水果进行观察与想象,充分了解自己想要描写的水果,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强调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逐渐培养学生对事物细致观察的习惯,为之后的写作积累必要的素材以及生活经验。“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就是因为生活面过于狭窄,思维容易局限,生活经验少,通过读写训练对优秀的地方进行仿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将接触到的写作手法与写作技巧付诸训练。
五、通过读写结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作文虽不能称之为什么大的艺术创作,但是需要充满想象力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生活的常识以及沉淀下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想象,将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进行表达,写出充满创造力的作品。想象力并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能力,这需要对学生课后的培养,指导他们写作文之前,要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作文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平时积累一定的表象,为相似题材的创作提供丰富的储备。
例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时,老师可以先利用问题“在作者的眼里,同学们都可以发现什么呢?在草虫的村落里都有哪些迷人的景色呢?”由此带入本节课的主题,然后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入阅读,学生就会下意识地留意刚刚的问题,对草虫的村落里景色的描写就会更加注意,对景色的描写就会印象更加深刻,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想象草虫的村落里其他的样子,让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再比如,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而且情节比较生动有趣的片子,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观看完之后,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对剧中的角色进行扮演,对画面中的动作、神情、语言进行模仿再创造,这样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对人物的刻画,还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人物的特点进行二次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六、通过读写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写作和阅读是分离开的,老师也没有将读写结合的教学意识,只是一味地将写作手法、写作技巧一股脑地全部教授给学生,忽略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由形象思维慢慢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概念式的东西,学生很难理解,慢慢就会对阅读甚至是写作产生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厌恶,这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启蒙教育非常不利。老师过于强调方法的教授,而忽略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会让学生的作文显得枯燥、没有营养,老师的照本宣科同样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加之老师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更加难对阅读产生兴趣,学生生活经历的缺乏、过分地依赖老师、没有充分的知识作为写作的支撑,这些都是小学生阅读教学进展缓慢的原因。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他人的作文中获取灵感汲取养分,让学生在写作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才思泉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之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的便利,多进行信息的搜集,对知识进行积累。比如,让学生收看每日的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里收集当今的热议话题,了解时事政治;推荐学生看一些图文并茂、言简意赅但深含哲理的优秀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鼓励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并独自撰写调查报告;开展一些有利于知识积累的集体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读书会、文艺活动等;学校组织看展专题培训,专门传授有关拓展自身知识面的方法……让学生不再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而是要做一个“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学生,学生也会为了自己的将来主动学习,不断地积累,让自己“满腹经纶”,娴熟地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展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开展写作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积累的信息得以有效应用,借助这些文字表达心中所想,因此,阅读与写作本身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读写结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解决了学生写作素材单一的弊病,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更有甚者,二者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广泛知识面的支撑,学生也不再惧怕写作,通过大量阅读的积累,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好地学习文中出现的写作手法以及技巧,当再次应用时,也就更加如鱼得水。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积极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地将读写结合教学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当中,以此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