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3-16陈艳红
陈艳红
(哈尔滨市新阳路小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从数学的学科特征来看,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应用性,很多生活问题都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而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灵活地应用知识处理问题。所以,教师应该以此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多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尤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等,可以渗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将教学与生活完美融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生活教学的概念和应用背景
(一)概念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生活教学就是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类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增加数学和生活的关联性,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运用数学知识,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以此降低数学解题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此外,数学本身就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生活问题都可以采用数学知识解决,包括计算消费金额、折后价格、日常统计等等。应用数学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对提升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要通过生活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数学,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和进步。
(二)应用背景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各个学科的教学理念、方式、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教学改革的成果逐渐显现出来。为了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教师应该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同时重视结合实践,将强化学生核心素养放在主要位置。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应该具备逻辑思维、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在教学中渗透更多生活要素、提出更多生活问题,使学生的潜能可以充分发挥,同时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小学拥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并合理运用知识,发挥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小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二、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能力,解决问题
生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主要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直观有效。在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中,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逐渐成为更重要的教育目标。采用生活教学的方式,可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解决为主。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实验猜测的方式,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促使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使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利用知识解决更多类似的问题。
(二)激发兴趣,提升效率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对新鲜事物有丰富的好奇心,容易产生兴趣的同时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小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但由于数学比较抽象复杂,学生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课堂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而影响教学效率。采用生活教学的方式,可以增加教学的活跃性、灵活性,使学生有更强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自主动手、合作探索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长时间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容。此外,生活教学也可以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通过具体的问题展现数学逻辑、应用方法,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规律和方法,有助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对数学产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进而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三)促进沟通,改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学普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中主要承担倾听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并不多,课堂呈现出沉闷、死板的氛围。而采用生活教学的方式,学生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发挥引导学生的作用,由学生亲自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从第一视角出发了解问题并作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其他同学讨论,遇到问题也会向教师寻求帮助,所以课堂互动也就随之增多,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为了使生活教学更加有效,教师不能完全让学生自己探索答案,在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出提示或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所以,生活教学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点,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改善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使课堂形成一个平等、活跃、积极的氛围,不仅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使教师教学更加轻松。
(四)丰富内容,优化教学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的基础阶段,大部分知识学生都会感到陌生,如果教师直接讲述这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或者教师仅仅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会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只能死板地应用公式解决学过的问题,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学生很难灵活地运用旧知识处理。采用生活教学的方式,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引入生活中的案例、素材和问题,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谈到生活教学,自然离不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将生活看作教育的本质,认为生活和教育之间紧密相连,教育应该从生活入手,并且回归到生活中,通过学习知识改造社会、改善生活。教师应该树立这种观念,明确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引入生活要素,将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实际上,生活对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要根据生活需求确定教育内容和方向。就如在人才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今社会,素质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而传统社会以资本竞争为主,对劳动力需求较高,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不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数学来说,随着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该结合当前发展的脚步,在课堂中引入生活素材,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促进教学内容的创新。
(二)社会即学校
在“生活即教育”的基础上,那么社会可以看作一所学校,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学到各种知识和经验。学校本身就会影响社会,通过培养人才、道德教育可以改善社会生活。然而,学校中的教学资源有限,要想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往往需要深入到社会之中,获取各种社会资源、材料或组织各类社会活动,使教育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强化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或在社会生活中挖掘需要运用数学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购物的时候需要运用计算知识、在学习规划中需要运用统计知识、在拼图娱乐中需要运用图形知识等等。学生学习数学从自我开始,然后逐步向社会化延伸,通过生活教学培养学生,学生再利用知识改造社会。
(三)教学做合一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中,不仅要确定生活和教育的关系、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还要明确教、学、做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做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过的知识,进而促进知识的转化。所以,教师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贴近生活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使学生逐渐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四、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挖掘教材,结合生活案例
在生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先为学生打好基础,然后结合生活中的案例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较强的年龄段,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这个特点,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生活中的具体案例融合在一起,营造真实、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和思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具体来说,小学生的智力、思想、能力等与生活经验的积累有关,通过生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提升和进步。所以,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使学生积累更多解决问题的经验。
例如,在《混合运算》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小熊购物”的问题进行教学讲解,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引出情境内容,在课件中展示导入语:“今天是个好天气,恰巧机灵狗的百货店开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然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百货店的照片,让学生看一看百货店的货柜上都有些什么。学生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放出下一张图片,图片中小熊胖胖站在货架前,周围配文写明他要购买4 个面包(单价3 元)和1 瓶可乐(单价6 元),教师随即提问学生:“小熊胖胖需要付多少钱?”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购物经验进行分析,同学之间可以讨论,最后得出答案:3×4=12(元),12+6=18(元);也有一些同学的答案为:3+3+3+3+6=18(元)。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算法都是正确的,然后带领学生分析算式之间有什么不同,顺利引出本课内容。
(二)创新方式,引入生活素材
在生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探索更多生活素材,使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更加活跃。通常小学教学以趣味性为主,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所以可以采用游戏教学、互动提问等方式。
例如,在“加减法”相关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选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游戏材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白色的纸盘,然后在纸盘中画两条线,将纸盘分为三个部分,同时准备两张贴纸,分别写上“+”和“-”,并且将“+”或“-”贴在其中一条线上。再准备一些纽扣和一个骰子。学生可以扔骰子确认点数,然后将相应数量的纽扣放在盘子的其中一格,再扔一次骰子,将另一个也放上纽扣,然后在两个中间线贴上“+”或“-”,计算出结果之后,将对应数量的纽扣放在最后一格中。游戏中采用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同时通过简单的游戏,可以直观地感受数学逻辑和计算方法,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设置作业,鼓励生活实践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通常会布置课后作业。在生活教学的模式下,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与生活相关的作业内容。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中的“教学做合一”,教师可以增加课后实践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运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和魅力。
例如,在“加减法”相关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自己计算购买商品的价格,不论是购买文具还是零食,学生都可以自己计算,并且把购买的物品、计算的过程记录下来。如学生在挑选好喜欢的文具之后,确认文具的单价和数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教师和家长应该做好沟通,指导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些生活中比较简单的计算或统计问题,并且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记录下来,可以采用拍视频或文字记录的方式。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即学校”的理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包括带领学生到银行、商店等场所,参与“小小银行家”等实践体验互动,学校与银行之间相互配合,调查好活动场地,并进行文明教育、纪律规范,然后组织学生认识银行卡、自助设备,在现场学习存取款一体机的操作流程,使学生认识到银行卡密码设置、资产安全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了解各种银行工具的使用方式,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增强自我认知的同时,社会认知也不断强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教学的方式。首先,要明确生活教学的概念和开展生活教学的背景,了解生活教学的价值作用;其次,要了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为生活教学打下理论基础;最后,采用多种方法开展生活教学,包括挖掘教材、创新方式、布置作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