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特色街区文化与大班角色游戏教育融合探究
2022-03-16王辛妹
王辛妹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中心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0)
笔者任教的幼儿园所处的周庄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水乡古镇,蕴含着非常浓郁的水乡文化的底蕴。处处“小桥、流水”家家“粉墙黛瓦”的独特水乡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吸引着许多艺术家前来采风创作。千年古镇周庄让人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童年故乡般的温馨情感。在古镇区中,有着一条特色的文化体验街区,被周庄人称之为“文化一条街”。街区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艺术品琳琅满目,特色小吃香飘云外。最有特色的便是一些当地的一些民间手工艺品。如,剪纸、画像、铁匠铺、竹编、草编制品等。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给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游戏资源。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与乡土文化资源融合的教育价值
所谓乡土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处的地域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方面的资源。其中包括了乡土建筑、民情风俗、传统文化、饮食生活等。每一个幼儿园所在地都有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和民情风俗,有着丰富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乡土资源。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资源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拓展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空间,而且可以促使幼儿园教育进一步走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可以让每一位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家乡认知与了解。
乡土资源是幼儿园课程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从幼儿园的自身条件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将本地的乡土资源有效、合理地运用于学前教育之中,利用本土社会文化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孩子们进行全方位的浸润式教育,对于开启幼儿智慧,挖掘潜在的能力,培养幼儿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无数的教育实践表明,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对于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各方协力合作,共同努力,乡土文化教育资源一定可以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二、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现状
乡土文化资源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是幼儿教育的活教材。当前,许多幼儿园对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对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片面地利用一些自然资源,而对于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一点也没有用上,导致了许多宝贵乡土资源白白浪费。还有幼儿教师出于自身的原因,在乡土资源的融合教育过程中,缺乏明确、合理的教育目标,导致乡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具体表现在有些教师选择的教育内容没有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情况。这样难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与能力。幼儿才能将这种经验和能力迁移到生活中,从而促进幼儿生活习惯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其次,没有到注意幼儿个性特点。每个孩子都拥有不同的特长,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剪纸,有的喜欢过家家等等。教师应该充分注意到每个幼儿的特点,按照每个幼儿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提升幼儿教育工作成效的目的,充分发挥幼儿教育与本土文化资源融合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要求保教并重的原则,注重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最主要的、最受幼儿欢迎的游戏之一,在活动与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作为水乡的孩子,生活在水乡的环境下,耳濡目染感受着家乡的美,应该了解自己的家乡特有的文化底蕴。结合园本课题特色“周庄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的研究”,笔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与特点,探讨了如何把家乡文化与大班角色游戏特色融合,让幼儿在其中感受家乡文化,又能愉快地游戏。
三、挖掘古镇街区特色文化资源
江南文化体验街区,也有人称之为“文化一条街”。这是一条处于古镇中心地段的街道。在狭长的街道上,有许多有特色工艺特色店。如“豆腐坊、鞋艺坊、砖坯坊、铁铺坊、绣艺坊”等,让你感受不一样的特色文化。孩子们还能跟着艺人们进行制作体验部分手工艺。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资源。虽然文化街区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但在了解的过程发现孩子其实只是了解其中一小部分,只有极少的孩子稍微了解一些。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需要在活动前,进行一些适当准备工作。
(一)地域文化资源
作为水乡古镇的孩子,每天生活在“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之间,有很多机会到古镇区里走走。看看双桥,瞧瞧沈厅。此外,教师还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们到古镇上去定向观察,体验了解家乡的文化街特色,加深幼儿的印象。另外,家乡的旅游公司也给幼儿提供了很多的参考资料与参观的机会。部分手工艺坊,还让孩子们参与到其中活动,跟着手工艺者学做插花、剪纸、绘画等,进行乡土文化体验学习,这一切都为孩子们学习乡土文化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二)网络信息资源
1.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查询到许多古今中外对于角色游戏与本土游戏利用的案例与经验。这对于教育融合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互联网上有一些适合亲子参观的特色资料。教师可以选择其中比较有特色、比较有意义的,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通过网络查询知道文化街区里面原来有很多的工艺坊,很值得去选择参观。也能查到很多其他有用的参考资料,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参考。
3.古镇旅游公司的官方网站对于文化街区的部分工艺有详尽的介绍,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些特色工艺坊。特色工艺坊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街区文化与大班角色游戏的融合提供了方便。
(三)家长资源
家园配合互动是幼儿园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因为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让孩子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本地有着较好的地理资源可以参观,配合网络资源搜索,家长带着调查表和幼儿有目地去古镇参观文化街里工艺坊,部分工艺坊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实践体验一下制作,可以带好拍摄设备,留下美好足迹,从而增加亲子活动的同时,让幼儿初步地了解家乡文化街的工艺。亲子的陪伴,使幼儿在快乐氛围中成长,人们有一句话这样讲: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教师应鼓励家长都能积极地配合起来,陪伴孩子完成文化街里的工艺品调查,一起进行亲子特色手工艺制作,相信通过家长的配合,幼儿对其相关的制品与用途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四)课堂资源
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幼儿的短时记忆是有限的、零碎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只能记其中的一部分。在幼儿参观后,应结合图片资料,家长完成参观调查,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孩子及时地回忆所看到的,就如幼儿在学习新事物后,必须复习加强巩固一样。在教室里可以进行相关的布置,如,墙上贴上相关的图片、阅读区文化街的图书本;部分手工艺可以在特色活动中尝试;在空余的时间提供相关的图片给孩子们欣赏、初步学习,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四、角色游戏与街区文化融合途径
通过多方面的结合资源利用,为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为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把古镇文化融合到课程游戏活动之中时,可以角色游戏活动切入。角色游戏是大班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比如,经典角色娃娃家、美食店、银行等。这些游戏活动以幼儿兴趣与年龄特点为核心而开展,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开心地玩耍、快乐地扮演,从中学到许多社会职业经验,有效提升各项社会生活能力。所以幼儿园不仅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更要传承乡土文化,向世界展示古镇的文化特色。
为了更好地对古镇的街区文化选择与融合,大班组教师一起对于网络资源、亲子调查表的收集进行研究与探讨。小组讨论中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文化街里的工艺是否都适合大班孩子、是否纯粹的工艺形式、单一形式是否满足不同的孩子需求、是否能把文化街特色运用在角色游戏中等。
1.角色游戏的选择。首先考虑安全性,在没有成熟的情况下,部分具有不安全因素的工艺,并不会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其次需要选择有特色的、可投放工艺,比如有些工艺用到的材料比较大,没有足够的空间放入角色游戏,有的具有季节性等。另外文化街里只有工艺坊吗?在收集的资料与调查表,以及实地中发现,在文化街上,以各式的工艺手工坊为主,但也有一些特色美食与农家菜坊等,他们也是特色文化街区的一部分。
2.角色游戏特色分区。经验小组商讨,角色游戏在保留原有的经典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特色的分区,比如工艺坊:摆放文化街里可以让幼儿制作的工艺,如盘子画、竹编艺术、泥工制品等,边上会有工艺展示区;把美食体验坊的与农家乐进行组合,这里有特产、有农家菜、品阿婆茶,还有体验制作豆腐、青团子等;对于还是不熟悉文化街的幼儿,或者弟弟妹妹前来参观,安排了有导游的休息区,有导游介绍让你更好地了解文化街,累了可以休息观看水乡特色的表演。
3.角色游戏特色布置。在布置方面幼儿园以缩小版文化街布置形式,每个地方突出特点,其中会利用蓝印花布进行布置,包括孩子的头饰、围裙、桌布等,到处可见。另外一些农家特色的稻草、木制品、红灯笼等融入进特色环境布置,半成品投入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作坊都有部分环境空间留给大班孩子进行创设,这是一个创设环境的空间,让幼儿利用自己对文化街的了解,提出自己看法进行布置。
4.角色游戏弹性替换。角色游戏中的特色融入具有弹性,应根据季节、孩子的兴趣等,进行更换与调整,把符合孩子的特色主题内容进行特色融合,从幼儿的兴趣、接受点出发,让孩子在文化街里感受家乡特色,体验角色游戏快乐。
这次实践活动把街区文化的部分精华以浓缩方式融入角色游戏之中,在保留了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同时,进行了以街区文化为主题的特色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角色扮演中充分领略到家乡的古镇街区文化特色,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
五、幼儿角色游戏里的街区文化融合实践
实践是为了了解是否符合幼儿、是否能更好地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开心扮演,从而能了解家乡文化街特色,能融入角色、融入文化街区。在活动开展前,让幼儿先对文化街的角色游戏进行熟悉,教师发现,有的孩子会把对了解文化街想法提出来,这一点大大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把孩子的想法融合角色游戏里。
在角色游戏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参与兴趣都显得比较高。他们自己进行分配角色,自主进行扮演游戏。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郁的水乡街区传统文化特色。工艺坊的幼儿利用其中的材料,进行特色制作;“小导游”带着游客进行参观解说介绍;农家乐的“大厨师”忙得不可开交……可以说每一位幼儿都能充分地融入角色游戏中,融入街区文化特色游戏中。游戏结束之后,孩子们还意犹未尽,争相表述着自己在游戏活动中的收获与发现。根据调查研究结果了解,起初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游戏,约有一半的孩子持有很多的怀疑与不观望。但是经过几次的游戏下来,他们能很好投入特色角色扮演。大家都对于这样的游戏活动表示非常喜爱。他们从普通角色游戏到地域特色游戏,是一个令人惊奇的飞跃。他们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很好地诠释了是他们就是古镇街区文化里的一员。幼儿园崭新的特色游戏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游戏内容与形式,把更多的活动空间还给了孩子。孩子们最初感到陌生,觉得文化街区里乐趣不够,觉得手工作坊,材料很少。但是随着工艺坊里慢慢有了自己布置作品,他们在地域特色游戏玩得特别开心,感觉特别满意。
这是一次角色游戏课程与古镇街区特色文化的融合。两者在保留角色游戏的经典情况下,融入了浓郁的本土特色,以文化街区的主题特色元素为主,进行布置与开展特色化游戏。
综上所述,在古镇特色街区文化与大班角色游戏教育融合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有很多的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往后有很多需要经过实践进一步完善。在开展游戏活动前,收集资源做好准备;在游戏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找出根源;在活动开展后,要进行反思,改进遇到的问题。从孩子的角度、实际等情况进行考虑安排,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幼儿的特色角色游戏,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所收获、有所习得。让幼儿对家乡的文化街特色有所了解,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