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策略浅析
2022-03-16瞿诗佳
瞿诗佳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要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主动性。虽然幼儿园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但由于每个幼儿具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通过区域性活动,才可以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只有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才能从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一、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学习的作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是幼儿通过游戏展开的自主学习方式。此活动符合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方式,在满足快乐的同时,以操作和游戏为途径解决了幼儿遇到的问题,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提供良好心理环境
区域活动具有层次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孩子创造出了丰富的环境,使其探索、求知、交往等欲望都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幼儿的自身能力水平。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根据幼儿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操作活动,创造出幼儿自由放松的心理氛围,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生活区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自主进行分组,一部分孩子承担“小厨师”的职责做出美食招待客人,另一部分幼儿作为“品尝师”享受“小厨师”做的美食,还有一部分孩子作为“小帮厨”在活动中进行“打下手”和收拾整理的工作。这些孩子同在生活区,体验到了三种不同的快乐,也都互相有交流、有发展,互相促进,让孩子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享受活动,从而提高孩子对开展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体验出每个角色的不同情感。例如,在扮演医生时,要细心照顾病人;做店员时,要热心接待客人;做餐厅的大厨时,要礼貌接待客人,学习打扫卫生;在成为小舞台的表演者时,要与同时段表演伙伴合作演出、有序上下场,对观众致谢。在各种各样的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加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为之后的独立活动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幼儿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拥有更广阔的自由交往空间,通过活动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并得到同伴的认同,通过交流彼此的想法协调自己的行为。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使幼儿在模仿他人行为的同时,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并自主解决矛盾冲突,使幼儿和同伴在共享、交流中得到成长,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品格和良好的社会情感。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与指导不足
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认识产生偏差,直接会影响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的教师对区域活动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在实际开展中不能够区分是学习活动还是教育活动,会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效果。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将教育目标与幼儿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合理把握,避免出现对区域活动理解偏差的情况出现。多数教师认为区域活动是“小集体活动”,一对一教会幼儿材料的玩法,在实际上控制了区域活动的进行,使幼儿丧失了对活动的兴趣,无法与教师进行互动。而且孩子的能力水平存在有差异性,有的孩子就是对这一部分不够感兴趣,因此接触少、能力水平达不到,一味地让孩子学习材料的玩法,过于管控,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抵触情绪,更是限制了孩子的创造空间。
部分教师认为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操作学习,只要负责好秩序,就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首先要进行充分观察,少部分教师由于未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就展开指导,并且介入的时机和方式不够规范,就会使教师的指导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引导幼儿,从而对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幼儿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也浪费了创设的区域环境和材料。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指导。
(二)探索与合作意识较低
幼儿区域活动具有自主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材料进行操作,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幼儿过于依赖教师,不会主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不能够对整体活动进行构思,在遇到不会使用的材料时,就会一味地模仿别人或寻求教师的帮助,绝对不会自己探索思考,过于缺少独立性和自主性。部分幼儿对区域活动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但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拿到材料后就直接操作,不会对材料进行思考,甚至操作一次之后就放弃,重新拿另外的材料。由于不能持续对材料进行探索,这部分幼儿就会对区域的探索停留在“认识、接触”的初级阶段。这样一来就达不到区域作为个别化学习的教育目的。大多数幼儿缺少合作的意识,不愿意与其他人共用一份材料,都是自己操作材料,缺少了同伴之间的交流,有的幼儿具有合作的意识,但缺乏合作的技巧,因此要加强合作意识,提升合作技巧。
(三)材料环境布置不规范
幼儿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会挖掘出材料的多种玩法。在活动过程中不同的幼儿对材料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同一个幼儿也会对同一个材料有不同的玩法,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研究材料就直接将其投放到活动区域,就会使材料的使用产生误区,使材料功能和教育价值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教师常常按照教育目标制定活动材料,而“一种材料一个教育目标”的方式限制了幼儿的发展。而有的教师认为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投入精致完美的高结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但是过于完善的材料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思维,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不出自己的想法,使幼儿丧失创造性。材料的布置不能忽略幼儿的兴趣,只有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投入材料,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由于幼儿的思维水平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要通过自主操作的游戏展开学习活动,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游戏中操作的内容,使幼儿更好地理解。需要教师严格投放材料,充分考虑投放的材料是否可以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如果幼儿对投放的材料不能展开操作,则此项活动布置不利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的措施
(一)发挥教师角色作用
教师是区域活动中的重要角色,要以“课程”为脉络导向,做好准备,把握时机介入到活动中,扮演好促进幼儿成长的角色。抓住合适的介入时机,比如说当孩子的确在尝试多次后也无法继续操作时、当孩子与材料互动中或因操作不当发生危险时、当幼儿与同伴互动发生不可调节的矛盾时等。教师要相信幼儿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孩子们发展的“观察者”。在课堂集体教学时,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特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教师介入的教育技巧也需要花更多心思进行思考。
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幼儿平等相处,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其中,让幼儿认同自身的价值,感受到被平等对待。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有把自己当成孩子的玩伴一起加入活动和游戏,才会发现孩子们在活动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发现了问题和困惑,教师这时就应该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孩子们进行点拨以走出困境。当幼儿区域活动由于缺乏知识、经验等因素,导致活动停滞不前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教师要时刻关注着幼儿区域活动的进程,发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点拨,通过启发的方式,让幼儿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升其独立性,使幼儿在自由的氛围里体验到成功,并对后续的区域活动充满期待。
(二)增强幼儿与材料互动
幼儿阶段正处于探索时期,只有让幼儿操作并探索材料才可以增加幼儿的积极性,使其动手参与进来。在区域中应该投放更多元化的低结构材料,更贴近实际生活的生活化材料供幼儿操作。幼儿与材料进行互动,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有层次性的材料满足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例如可以根据能力较弱、普通能力水平、能力较强的孩子都需要哪些程度的材料进行层次的划分。在笔者任教的班就有“必选材料”和“挑战材料”之分。材料的选择首先要注重其操作性,过于烦琐的材料会打消幼儿的积极性;其次要注重更深层次的学习;最后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不同材料的选择,可以使不同阶段的幼儿获得不同的体验。
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主体,幼儿的学习内容主要依靠材料传递,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根据教育目标设置区域活动的环境,使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发展。投放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遗漏”一部分材料,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观察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生活区的“美食吧”区域中,教师可以利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小小蛋糕师所需的手工花,让美工区的幼儿制作折纸鲜花、超轻黏土花、扭扭棒花朵,之后将制作好的手工花由幼儿带到“美食吧”区域进行供货,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再例如,种植在自然角的小葱、大蒜等都能成为生活区“美食吧”的制作佐料,孩子们通过自己种植、采摘、洗净、切配、制作等过程,不仅生活技能技巧得到了发展,还培养了班级主人翁意识以及班级归属感,生活化的操作更是有了“家”的实感。
(三)提高对评价环节的重视
评价活动具有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能力,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反馈的信息,可以改变幼儿的活动方式。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幼儿对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在探究材料的过程中,或者与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评价自己的表现。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要让其分享自己的活动经验,在鼓励的同时,也可调动其他幼儿的积极性,使基础较薄弱的幼儿学会与伙伴交流,鼓励幼儿合作完成区域活动。例如在笔者任教的班,每次区域活动结束时都会有一个总结的环节,教师将该次活动时出现的闪光点和仍需优化的点用拍照的形式记录,在大屏幕上与孩子们进行分享,孩子们看到照片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
除此之外,也有分享“游戏记录本”的环节,每次请两至三个幼儿分享今天在区域里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今天需要跟大家分享的地方有哪些?通过这些举动孩子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挖掘区域活动中有意思的瞬间,进一步发展孩子的自主探索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表征记录能力等。在幼儿开展活动的时候,当教师发现其采用了合作的方式,就要进行鼓励,在结束后也要给予肯定,如“你俩配合得真好!”教师的鼓励会使幼儿更加配合活动的开展。针对不愿意配合的幼儿,教师也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建议。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可以使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构筑开放型环境提高幼儿自主能力
(一)设置区域方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自身兴趣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例如,建构区、益智棋区、自然材料区等,并投入相应的材料,按照幼儿的意愿和能力进行自主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在区域中投放与课程主题相关的材料,依托课程主题创设的活动氛围吸引孩子们的兴趣点也都围绕在课程主题里。例如最近笔者任教的班在开展“我运动,我快乐”的课程,孩子们在建构区也会尝试着建构体育场馆等作品,根据孩子的兴趣点笔者投入各大体育场馆的正面图给孩子们作为参考和支持,孩子们都很投入。
教师也可以为一些幼儿设立特色区,如笔者任教的班喜欢乐高的孩子特别多,因此单独设立“乐高造梦场”区域。区域的设置可以由教师、幼儿、家长共同设定,让幼儿根据教育的需要和自身的兴趣,设置固定的区域位置,并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本来笔者任教的班生活区只是有一些茶叶作为材料放置,但是有一天孩子们问:“只有茶叶没有茶壶该怎么使用呢?”于是从孩子的问题入手,笔者干脆在生活区中打造了一个区中区——茶吧,笔者让孩子自己设计茶叶、茶壶、品茶、泡茶、洗茶的区域位置和材料设置。再例如让幼儿自主摆放生活区域可灵活移动的小锅、菜篮、铲子等,不仅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从而达到探索创造的目的,还抓住了偶发的教育契机完成了一次生发探索活动。
(二)营造区域氛围
在自主创造氛围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需求,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可以有效地改进区域活动的设置,从而使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展区域活动,使其更好地自主发展。在创造区域氛围时,只依靠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在创造前和孩子共同探讨,结合其意见,吸引幼儿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出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是创设好了就一成不变永久使用,而是随着孩子的变化而不断改进的一个过程,只有满足孩子积极好动的特点,符合孩子的个别发展需要和实时兴趣点,创造出区域活动氛围,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机会,促进了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经过教师的不断创新,给予幼儿切实性的指导,才能使幼儿在区域活动里有效提升自主能力,使区域活动涌现出不断的活力,带动着其他方面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