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三语文教学对策探讨
2022-03-16卜俊霞
卜俊霞
(东阿县实验高中,山东 东阿 25200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改革,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不断出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阻碍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语文教师应该反思当前教学现状,积极从教学实践中寻找教学问题,完善语文教学模式,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教学理念问题
(一)教师没有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本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理念,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过去,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述,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得不到提升,课程主体地位也得不到体现。这就导致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自己学习,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现代技术运用理念出现偏差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对传统的高三语文教学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以往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部分教师的使用理念出现问题。一方面,很多学校,尤其是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没有设置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部分多媒体设备只是为了应付,实际教学中很少进行应用。而且教师也不喜欢使用,导致多媒体的效果大大下降。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导致几乎每节语文课都用到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虽然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偏离了实际的教学目标,尤其是针对高三学生来说,无异于浪费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时机不对,有的课文利用多媒体会增强教学效果,但是有的课文则不适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文言文和诗歌的学习,前者重视理解,后者则重视朗读体会,如果过多或者不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反而会降低教学效果,得不偿失。
二、教学方法陈旧
(一)课堂互动较少
很多高三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吸收到更多知识,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知识,而学生则在自己的座位上一直记笔记,教师没有时间休息,学生也没有时间进行思考。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学自己的,教师教自己的,彼此之间缺少互动交流,这明显与时代的发展不相符。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在课堂上记完笔记之后,还需要花费大量的课下时间对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学习压力较大。
(二)忽略学生学习习惯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基本功和学习习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并且书写速度不能过慢,还需要按照笔画顺序进行书写。除此之外,需要注意字体的大小是否一致,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意美。如此种种要求,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需要长时间培养。高三语文教学时间本就紧凑,很多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导致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混乱等问题,长此以往,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就会定型,从而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语文训练方式枯燥单一
(一)训练习题缺少原创
现如今的高三语文教师手中拥有大量的习题,包括历年来各个省市的高考真题,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网络上搜寻大量习题,但是这些习题都不是最适合学生的。作为高三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性地设计相关习题,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但目前教师已成为试卷的奴隶、答案的传声筒,虽然将答案解说得非常详细到位,却缺少灵活性和针对性,训练效果不高。
(二)训练模式机械枯燥
应试教育的理念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根深蒂固,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但是却湮灭了学生的灵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学科,即便是训练,也应该是语文学科的训练,不能丢掉文本的情感和内涵,这样无异于本末倒置,不仅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最后可能成为“做题机器”。
(三)训练散漫无序缺少时效性
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数学或许能够通过大量的练习强化解题能力,但是语文需要长时间的系统性积累,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迫于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只关注高考试题,将各种考点印刷成相关试卷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目的性非常明显。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并不适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导致训练散漫无序,缺少对应的时效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一)摒弃重讲解、轻阅读的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要走出重讲解、轻阅读的怪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和提炼相关信息,通过自主思考和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读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想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感的培养。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教学性阅读和专题研究性阅读的有效结合,让学生既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视野,也能够通过有效的阅读强化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式阅读,使学生能够熟悉接下来授课的内容,从而消除学生在听课时的盲目性,提升他们的阅读效率。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新课程标准,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充分的预习式阅读,将高三语文教学从“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二)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是一门有感情的学科,而不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既是拥有真谛的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想要实现语文教学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打造具有活力的语文学习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高三时间紧,任务重,教师也绝不能让试题充斥在课堂教学中,阻碍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三)重视活跃课堂气氛的构建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需要创设和谐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探索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是教师不能过分重视课堂气氛的活跃,这样不可避免会偏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部分教师为了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跃氛围,学生虽然参与感极强,但是偏离了主要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创新高三语文教学模式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顺应新课程改革,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出现固化现象,不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含义,教学模式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更新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转变他们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其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高三语文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这样才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并发挥出自己身为引导者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建立平等的对话互动关系,在关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产生思维之间的碰撞。想要加强对话互动,不能光看表面形式,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合作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基本功。
首先教师需要学会反思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很少关注标点符号的学习,也很少会开展标点符号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体会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顺序。一直以来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是写作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忽略了标点符号教学的重要意义,对所有的问题进行浮光掠影式的点评,导致学生的标点符号使用非常不科学。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不仅要把标点符号当作是语文知识,还要将它当作是写作教学过程中体会情感、体会文章内涵的手段。
其次,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分段和概括段意是不可或缺的写作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忽略了其重要性。为了避免陷入教学陷阱中,教师应该摆脱烦琐分析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提倡划段分层使文章更有整体性,让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六、改变传统的语文训练方法
虽然高三与高一、高二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应试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语文知识,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高三语文教学,因为这样会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训练方法教师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也没有考虑到语文学科的特点,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不到发散,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训练方法,进一步提升高三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
(一)深入研究教学大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今教师大多拥有完善的教学大纲,不必再像以往那样凭着感觉进行习题的讲解。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因此每一个高三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深入分析教学大纲和当前指导高考命题的考纲,梳理自己的教学流程。研究考纲不能够搞形式主义,仅仅知道考试的框架结构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拥有研究考纲的不懈精神,懂得这些考点的意义,针对考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考试更加重视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核,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施,教师需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深入分析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内涵本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创新训练模式引导学生参与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体系中,社会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衡量更偏重于智力和书面成绩,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培养。如今很多高三的语文教师更重视学生语文技巧的指导,忽略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取得更高的考试分数,甚至教授学生如何去猜。在实际的高三语文教学中,如果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会大大下降,这就导致最后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只是会考试的人才,而不是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因此高三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探索当前高三语文课程训练新模式,采取更加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渗透情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享知识,相互接纳、互相融合,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高三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前高三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