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育人视野下高校的学生工作实践路径研究
2022-03-16任雪艳
任雪艳
一、管理育人的含义
管理育人主要是指我国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提供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增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等方式,对高校学生在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的思想认识观念、个人行为活动等进行监督与教育引导,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与良好思想素质的符合国家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育人的根本目标。管理育人主要包括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科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内容,是学校行政管理部门领导、组织和管理工作与教学育人宗旨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管理育人作为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对新时代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管理育人对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管理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思路
管理育人作为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法,提高学校的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改变学校以往单一枯燥的教育理念与低效烦琐的管理模式,运用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点与教育运行机制,推动高校学生工作在效率与质量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帮助高校达到从家庭社会环境到学生自身全员性的、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全过程的、从奖学资助到社会实践全方位的育人效果。在新形势下,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为高校学生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波助力。
(二)管理育人有助于高校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
新时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当好学生精神与行动上的领路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育与塑造美好的思想品格与情感意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管理育人能够有效发挥高校教育机制体制的管理功能,行为规范的约束、教育理念的引导等,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发挥管理育人在学生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助力构建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工作主阵地作用,为高校思政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活力。[2]
(三)管理育人体系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独立而开放,他们所接触的信息丰富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他们尊重崇尚科学又富有创新精神,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大学生的这些特点都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2]建立高校完整的管理育人体系,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现实出发,在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加强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和针对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能够使教育工作从各方面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使大学生不论是学习课堂知识,还是参加校园活动,或者参加实践活动都能接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培育,使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亲身体验保持一致,有助于大学生知行合一,从而得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管理育人在高校学生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困境
(一)缺乏相对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应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但不少高校都存在管理模式滞后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不适应现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与科研教学是分离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对于学生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这就导致管理条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其次,由于“管理育人”概念比较新,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管体系都不完善,对于育人的考核系统还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3]第三,管理者缺乏创新思维,生搬硬套固有的管理模式,忽视学生工作的个性,缺乏对管理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二)教师队伍管理育人意识相对淡薄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教师自身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很大程度上会受教师的影响。在教学中,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失偏颇的教育目标导致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仍以讲授法为主,一味地灌输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僵化,缺乏探索研究的自信。其次,将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割裂开来,学生没有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洗礼,思想觉悟不高。最后,教师队伍没有专门系统的管理培训,缺乏对教育规律的总结、对管理工作的反思。
(三)缺乏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支持
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热情,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但伴随着校园的扩建热、合并热,学校为了扩招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大量经费用在改善硬件设施上,讲排场,攀比成风,过于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过多的物质投入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闲置,弱化学校的教育管理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精神文化的培养和熏陶,很多学生在校几年不知校训、校史,部分学校很少甚至没有开展践行校训的相关活动和讲座。学校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培养不够重视、流于形式,学生只当校训是空口号,导致校园管理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缺乏信仰之风、正气之风、学术之风。
(四)娱乐至上带来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时代为高校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富多彩、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好的文化塑造学生的品格,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个性发展都大有裨益;不好的文化则冲击学生的三观,开放和自由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信息,但也造成信息依赖,弱化思考,对大学生来说是更为严峻的挑战。学生越来越关心社会热点事件,但如果被不良媒体和信息煽动情绪,则会给学生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部分学生沉迷社交网络,错误的价值观侵袭学生的身心,用不成熟甚至极端的手段和方法处理问题,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
四、管理育人视角下高校的学生工作实践路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全育人的重要性,管理育人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新时代、新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更重要的任务是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一)探索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取得很大的成效,教育规模大大提升。高校的管理规模也须转变落后的思路,丰富其管理模式,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做好制度保障。要结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制度,完善高校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在为管理工作提供良好制度的基础上,高校的各个部门在具体实施其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时,应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沟通,打破部门间过于独立与分离的状况,形成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整体。[3]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在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前提下,保证学生能够个性发展,结合当前社会与各职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对人才的专业化要求,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全方面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提升教师队伍管理育人整体水平
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还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行为习惯方面,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现在大多由学校的管理部门进行,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较少涉及对学生的管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实际接触颇多,能够更加了解学生。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打破管理与教学出现的分离局面,提升教师的管理水平建设,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同时起到管理作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强化服务和管理育人双环节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全面的布局,积极调动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育人工作的积极性。首先,要从领导班子抓起,提升行政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确保形成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其次,改变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相互独立的局面,针对各职能部门特点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形成分工明确、教育目标一致的良好思想教育环境。[4]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教育途径与非课程教育途径之间的紧密沟通和联系,使服务、管理以及教书三个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一致性。
(四)促进学生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与其主观能动性。学校要促进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需要自觉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律。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讲座、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意识,形成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远大理想与抱负,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从而创建高校良好的管理育人体系。
(五)协同育人助推管理效能
协同育人是国家为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生产教育融合及校企合作的产学合作项目。协同育人理念强调: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强调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通合作,从而有效提高现代教育水平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改进与完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也被更多地落实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对时代发展与社会形势变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提出的全新要求,协同育人项目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各个育人主体之间的良好协作以及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使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得到真正落实。[5]
最后,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需要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改革与创新。在工作理念与方法上,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形成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为服务育人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平台。围绕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安排部署,行政管理部门应做好工作协调,树立服务师生的工作理念,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教师与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做好管理育人,实现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