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人格视域下的大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研究

2022-03-16关静红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运动人格

关静红

现代高校肩负着四种现实责任,即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创新、文化传承。而人才培养居于一切的首位,高校要以思政育人这一思想为核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进而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标准下的合格人才。在此培养进程中,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而体育学科作为一门特殊课程,具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属性。物质作用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通过大量正确的体育训练,强健自身体魄,以此强化身体素质。身体是一切物质来源的载体,而精神层面是作用于体育学科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宝贵意识,其对学生塑造性格、三观取向、道德品质、家国情怀等都息息相关。另外,在教育课改之后一直在提倡创新型人才培养,即涵盖了要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这背后也映射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已经蕴含了体育精神的培育。至此进行体育精神的塑造已经不单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驱动。

一、体育精神的内涵

体育精神是人体意识范畴中的一种,是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强化身体素质基础上衍生出抽象的形态。体育活动和人类文明出现的时间几近相同,是人类文明众多形态中的一种载体,总结来说,国家范围内均可承认的文明转折点都离不开体育运动的辅助作用。第一次为古希腊文明,这一文明的发展使得奥林匹克运动开始风靡全球。第二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完成了向工业时代进军的目标,以及带动人类走向户外的运动。[1]体育精神作为通过运动升华提练而成的思想理念,其肩负的价值和内涵已经完全超过自身,并且伴随时代的不断进化和发展。直到今天,体育精神的内涵已经被清晰地归纳为以下几点:体育精神是在运动行为上生成的逆流而上的果断刚毅,是在运动行为中生成的战胜懒惰的持之以恒,是在运动行为中生成的团结拼搏努力进取。体育精神没有固定的概念,还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就是将文化知识和体育精神进行结合渗透,创造出新型的健康生活。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体育精神是依附于灵魂的契合体。

二、大学生体育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体育精神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体育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然而如今社会,多元化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其中一些不好的观念阻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当代大学生的确忽视了体育的重要性,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导致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偏低,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不断下滑,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体育精神的培养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让其深刻了解体育文化、体育运动、体育思想,不但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体育精神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体育精神已成为全世界人民追求的理想和目标,随着人类的进步在不断蓬勃发展。虽然体育项目没有国界,但是每个体育运动员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国籍。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精神的培养也是爱国主义的培养。大家都知道,体育比赛的胜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地位。所以,一些世界性的体育比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国家与国家综合实力的竞赛,因此这个时候体育精神就可以当作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为国争光是每一个运动员的目标。因此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体育精神能使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

做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诚实,诚信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是体育精神培育的基本价值观念。然而,现在社会仍然存在着许多缺乏诚信的人,这也影响了社会氛围和生活环境。体育运动中,人与人之间能够产生密切联系,为了保证体育目标的实现,大家就要互相信任,团结合作。因此,体育精神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做人原则,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四)体育精神培养能够健全大学生人格

健全的人格就是应该积极面对生活,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做一个客观认识自我、自强、自信、自立的人。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都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通过体育运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使他们遵守法律规范,提高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等,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三、健康人格视域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国家稳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全力以赴,目前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已经完成大半,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深水区,无论是经济结构的优化转型还是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带领。而在如今这样的大环境前提下,要求青年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但要积极储备自身的文化知识,还要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魅力,为日后步入社会服务国家和人民储备力量。从客观层面分析,当前社会体育精神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体育运动的范畴,从其性质来说,体育不但是一个国家运动水平的写照,更是综合国力的直接显现。在当前时代,竞技体育成绩的好坏与国家的荣誉和地位息息相关。[2]所以,体育精神的培养已经升华为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大学生能够通过对体育赛事的观看,切实感受到运动员在运动场上为了国家荣誉激烈角逐时产生的爱国心理,这种精神上的触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

当前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中的主力军,但是0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这些大学生从小就享受着独一份的宠爱,所以在长时间不知不觉中就缺乏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个人和集体之间相互信任以及合作时的团结意识,进而可以对集体观念进行了解和认识,并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最终得以将集体观念融入精神之内。[3]以一项集体体育活动为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篮球竞赛活动,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活动技巧,还要叮嘱学生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正所谓独木不成林。而场下的同学也要为其加油助威,将集体观念迸发得淋漓尽致。通过类似的一次又一次的竞赛活动,学生的集体观念会在不知不觉间被点燃,即便有时会输了比赛,但是根本目的也达到了。并且体育教师要教导学生胜负乃兵家常事,不可只关注表面的输赢。而经过实际的数据表明,经常参加集体比赛的团队更加坚不可摧,这也是集体观念的升华。这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助力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积极组织体育竞赛,以此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和集体观念的形成。

(三)培养大学生的拼搏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灵魂,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进化下,已经融入了东西方文化的重要精华。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也正是这种优渥的温床,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严重缺乏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以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虚度光阴。体育精神的核心就是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体育精神对于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极大程度的影响,是促进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赢得比赛的主要信念。[4]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会参加校内足球队、篮球队等很多类似的运动队伍。体育教师可以在集体的体育课堂中,经常性地展开运动练习,但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肯定会因为疲劳而产生懈怠和放弃的心理,这时候体育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并且在大家共同坚持的氛围中,激励学生坚持下去,因此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成功,进而养成了凭借自身努力而突破困境的拼搏精神。而在体育精神范畴内,只要拥有了这种拼搏精神,就等于领会到了大半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良药。

(四)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

体育精神来自体育运动又高于体育运动,没有具体的现实形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在极大程度上锻炼大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通过相关的体育活动,大学生会在赛场上领会到尊重对手的意识,并且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尊重自己,并以此为基础界限,不断地丰富和超越自己。体育精神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极高的自信心,以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自主精神。很多大学生都可以通过具体的运动实践养成观察习惯和判断能力,以此可以在运动赛事中展现出独当一面的能力。例如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战术设计,并且战胜对手。[5]在体育教师的协助下,长此以往学生会很快适应这种模式,并且在赛场上的表现会逐渐可圈可点。是比赛就会有失败,但是失败并不可怕,而是在积蓄能量和经验,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这种精神的存在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完善绝对是极大的助力。

(五)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体育精神有利于打破校园区域一成不变的封闭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理念和树立身心统一的生命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而在走出校门之前,大学生很少有机会能体验到生活的艰苦,所以体育比赛无疑可以适时地填补这个空缺。体育运动员的硬性要求就是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比赛可以同时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双重方面的素质。[6]例如体育教师可以为了强化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带领学生参加越野跑,越野跑的特点就是极易消耗体力和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除却学生身体本身不允许的情况,其他学生必须参加。但是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尽相同,教师可以相应设置每个人的底线,每一次越野跑成绩只要超越之前的成绩即可。在时间的作用下,学生会在内心为自己加油,每次进步一点点,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自信心就凝聚一步。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步入社会中也会成为学生自身的坚实盾牌,哪怕在逆境中依然能够自强不息。

(六)培养大学生的正义感

从本质上来说,体育运动必须公平公正,具有严格的执行条例,体育精神讲究良性竞争,在实力上一较高下。[7]因此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懂得规则意识,并以此引导大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都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人,尊重规则,弘扬正义精神,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绝不姑息,进而养成明辨是非曲直的良好品格。

总而言之,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无论是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还是技能上的传授,抑或是精神层面的引导,都可以使得每位学生乐在其中,受益终身。同时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练习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具有无限价值。也正是如此,体育运动才能外化于体育精神,陪伴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因此,体育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在健康人格的完善上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使得体育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运动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理念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