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2022-03-16赵越
赵 越
在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大战略背景下,国家及社会更加注重对专项人才和全面性人才的培养。[1]与此同时,高校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为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从教育理念及实践工作入手,提出加快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完善现有高等教育。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以来,持续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绑定,强化学生对民族精神、爱国精神、集体主义等理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2]与此同时,高校需要不断完善学校艺术教育,注重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美学素养,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艺术基础。[3]由此可见,探索大学生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4]
一、对艺术教育及思政教育的认知
艺术教育是近年来新兴的教育,其强调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美学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基本的艺术才气。从细节方面分析,艺术教育更重视对学生艺术工作、艺术技能的培养,以此培养可以从事艺术事业或者将艺术事业融入到其他行业的人才。在高等院校中,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教授学生基本的艺术技能和理论知识,设计针对学生的艺术实践,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而大学思政教育毫不夸张地说,是国之根本。通过思政教育,将国家理论、发展战略、民族精神以及历史发展中总结的经验教训等,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理论、战略和精神。[5]大学的思政教育不仅包含政治理论及社会道德,其更多的在于通过这样一门课程,实现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实现对人格、精神面貌的培养。最终,通过正确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大学生正是通过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熏陶,通过专业教师的培养,可以从不同方面完善学生三观、技能等。[6]二者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故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教育探索。
二、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状况
(一)艺术课堂教育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理论作为基础,无论是思政理论还是艺术理论,都是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重要工具。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艺术节目和相关活动,可以使一些枯燥、无味的思政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一味的灌输导致学生对思政知识产生厌倦情绪。[7]此外,大部分校园还开设有中国美术鉴赏、中外名著导读、中外电影欣赏等多个艺术类的选修课程,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民族特色、历史经历等,开设民族舞蹈、民族歌曲、民族技艺学习等课程,如昆曲、豫剧、傣族舞、蒙古舞等,都具有特殊的民间艺术特色。课堂上加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相关的元素,也将本地的红色革命传统、历史文化加入到课堂中,充分点燃学生的艺术热情,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审美水平,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得到新的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氛围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艺术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和艺术有关的交流会、比赛、讲座,开展校园艺术文化节等,通过校报、广播站、网站、宣传单等方式积极宣传,在学生宿舍、教学楼、餐厅等位置发放宣传信息,并利用新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大氛围。此外,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和思政融合方面,也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聘请专业的艺术家、知名创作人等到学校进行演讲、解答学生的疑惑,在学校设置咨询点,学生可以和艺术大师进行当面交谈,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见解和理解,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有的还和艺术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三)学生社团建设
高校中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如乒乓球社、文学社、羽毛球社、漫画社等,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且精力充沛,经常有同学参加多个社团以充实自己的生活,给自己更多锻炼和交际的机会。同时,大部分学校也非常重视社团在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中的作用,适时开展一系列具有艺术因素的社团活动,如摄影展、围棋比赛、书法长廊等,吸引大量学生参加。还有的学院开展大学生艺术节,定期组织艺术训练、相关比赛等,学生在参与此类活动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最主要的,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构建思想政治意识,培养其高雅的审美情趣。
三、对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客观分析
(一)艺术教育方面
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学校对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一视同仁”,真正确保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能够协同发展,这也是二者融合的基础。目前,我国各高校的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开展都有些成效,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修养也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但其发展中仍然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优化改善。
艺术教育在大学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高校及教师对艺术教育认识不全面,且自身忙于本职工作,认为大学生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就可以,艺术教育只是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等。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就导致相关资源开发不足,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较少、类型单一,导致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不高,无法在学校内部构成浓厚的艺术氛围。
当前部分学校的艺术教育模式,仍然较为单一,其刻板化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究其原因,也离不开学校对艺术教育的态度及措施,在艺术教育方面投入的经费较少。在一些大学美术教学中,理论和教学技法方面存在严重的分化,教师过于重视理论讲述,但是对于应用谈及较少,导致学生无法领悟艺术内涵和精髓。
(二)思政教育方面
思政教育流于形式:虽然大学都开设有专门的思政教育课程,但是大部分的思政教学课堂流于形式,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打瞌睡、聊天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也没有和学生的生活构建联系,进而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学生在乏味的思政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对思政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不关心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只是做自己的事情。一些高校的思政教学课堂,往往是“空有其表,而无其形”。
一些高校的艺术教师在思想上,对思政教育并不全面理解,认为艺术教育就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而不是增强学生思政意识。正是因为这种片面的观念,导致艺术教师对思政教育不重视。在传统的教师培养体系影响下,思政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较为薄弱,对思政教育缺乏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故无法将思政教育很好地融入到艺术教育中。一些教师由于自身没有经过专业的思政教育训练,即使想在艺术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但大多传递的是理论内容,并未进行深层次讲解,无法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大学生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分析
(一)要解决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
1.加深对艺术教育的认知
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本身的出发点不同,其发展的现状也是存在差异的,要实现二者的融合,要求高校必须同步重视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8]国家方面,可以加强对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力度,通过发布文件的形式,引起高校及教师对艺术教育及思政教育的认识,也可以组织高校之间展开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经验交流会,教师之间相互分享经验,让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较为理想的高校介绍经验,形成以点带面效应,带动周围高校实现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步提升。
明白艺术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后,高校要及时开展相关的研讨会、讲座会,组织相关的宣讲活动,让师生对艺术教育有更全面的认知。也可以通过分级宣传的方式,从上到下,先从组织管理层开始加深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学习,再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学习,最后由教师向学生宣讲,层层递进,章法有序,确保全校师生都能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2.加强监督,解决思政教育流于形式的问题
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落实的监督和落实。通过构建专门的督查小组提高监督力度,小组成员从教师和学生中综合选择,确保督察小组的公平性。[9]督察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思政教育进行抽查,采取卧底、临时抽查等方式,督促师生认真对待。此外,外部的监督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要借鉴上文对于艺术教育的学习策略,加强师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必要时进行培训学习,让师生自觉投入到思政教学之中,从思想上认真对待。学校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的考查难度,采取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督促教师教学向更高更深层次,也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只有实现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才能确保二者更好地融合。
(二)强化艺术教育课堂构建,将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课堂结合起来
大学思政教育一直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多数高校开设专门的思政课程,每个学期都有不少的课时,安排有思想品德及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等具体课程。多元化的思政课程开设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为其和艺术教育课程更好地融合打下基础。要强化艺术课堂的构建,让艺术教育真正走入思政课堂。例如,教师教学中不必一味地照本宣科,可以在体现思想政治内容的前提下,加入艺术的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爱国主义故事、民族精神讲解,以红色文化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传记等形式讲解给学生,学生学习先辈们的优秀事迹,体会先辈们的思想感情,之后再将此类例子延续到革命先辈们的家乡艺术文化、民族风情、精神建设,以这样的形式达到思政教育效果,这样既实现了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美学素养。高校也可以以此为借鉴,设置艺术教育课程,结合当地的红色土地、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等,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启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可以对长征重要的转折点“瓦窑堡”“遵义会议”等红色事件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思政教学与艺术教学结合,让学生深刻了解和理解革命精神,实现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效果。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各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高校需要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将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接受更好的艺术和思政教育,也可以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摸索、优化、完善,培养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的新一代青年,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