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22-03-16董露萍朱秀梅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课程

董露萍 朱秀梅

一、红色文化概念解读

(一)红色文化的含义

对于“红色文化”,学术界至今没有给出完整的定义,虽然大多数学者对它的重要性有着一致的肯定,但不同的学者对其内涵的界定也有差异。辽宁大学刘琨在《红色文化研究》一文中把红色文化分成了器物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在此基础上对红色文化界定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缔造的革命文化。[1]管仕廷在《论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中谈到,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与时俱进,是一种革命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文化。[2]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和纪念场所;非物质文化表现为红色革命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意识形态方面无形的产物。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含义丰富,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先进文化,有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把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相结合是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增强政治认同的有力手段。红色文化是一种校外课程资源,对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红色文化的特征

首先,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党在革命时期,领导人民共同创造的,它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文化始终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主旨。思政课作为一门德育和智育相统一的课程,在提升高校学生政治能力和政治素养的同时,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和指引,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因此把红色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很有必要。

其次,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红色文化既是一种革命时期形成的意识形态,更是新时代下蕴含着政治意识的文化形式。红色文化服务于无产阶级政治,服从党的纲领,体现了党的意识,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因此,红色文化可以凝聚人心,彰显民族精神。

最后,红色文化与时俱进,具有开放性。红色文化的形成虽然是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但在新时期下,它又被赋予新的内涵。红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等在新时代背景下有了更加丰富的含义,也适应了不同群体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对于时事性较强的思政课程,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很有意义。

二、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课程设计

我国幅员辽阔,革命斗争时间长,红色文化遍布全国,每个地区都具有本地特有的红色文化,这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资源。[3]比如,各地的红色故事、红色遗址,当这些真实的事迹走进课程,会让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有趣,也会让实践教学更加真实有据。[4]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示出来的精神、品格以及英雄事迹,都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用好红色文化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内容体系。

由此可知,对红色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对文化本身有着积极的正向作用,是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另一方面是对课堂教学的丰富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学生从红色电影、专题讲座、红色景区、红色歌曲等活动中了解百年前的人物,感知历史的兴衰,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红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育人资源,它不像教科书一样通过知识的直接传输让学生获得认知,而是通过意识的传达,如“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等,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开发利用红色文化的道路上,许多学者以小见大,立足于当地各种各样的红色文化,有学者从当地的红色文化——毕节文化出发,探讨蕴含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出把红色文化贯穿到当地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5]我国的红色文化分布广泛,各地几乎都有着本土特色的文化内容及风格,而生活在红色文化熏陶下的学生对这些文化距离更近,关系更紧密,感悟也更深,正如毕节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具体表现,它的运用及价值意义自然而然可以引申到高校思政课程中。因此,红色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革命年代的人物故事,使他们理解先辈的付出,受其感染,从而树立艰苦奋斗的品质和为国家建设奉献的理想信念。

(三)有助于启发教师教学

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与思政课教学在目标与任务上具有一致性,它会启发教师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而扭转思政课教学“空而不实”的倾向,实现知行合一。[6]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教师从内心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扩展老师的知识广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知识颇多的课程,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高校生来讲,是容易感到枯燥的;同时,教师也会有教学疲倦的可能,此时,红色文化的加入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和形式,集中高校生学习的注意力,更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也有学习获得感。

三、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现实问题

(一)内容形式方面

红色文化已经逐渐走进高校思政课堂,但其存在着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形式上缺乏创新的问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仅仅是硬性地进入教材和课堂,为了完成任务,教师会让学生在讲台分享红色故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不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这种做法还会拉开师生距离。[7]这种情况一方面是高校思政课程的文化资源零散,另一方面是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讲解不充分。这都使得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停留在表层,在形式上多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一两个红色故事,或是播放红色影片,没有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即使认真听讲,但对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及精神实质是一知半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红色文化的作用。

(二)教师和学校建设方面

在开发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欠缺,导致他们难以细化红色文化内容,也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使得这种特殊的文化资源无法通过教师这个最直接的桥梁进行渲染。同时高校的文化建设,如校刊校报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校园网络推送也不够精准,未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8]其中欠缺强劲的政策支持则是导致红色文化开发遇到问题的直接原因,管理者不重视、资金缺失、评价指标单一都使得不能做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常态化,大多教师还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利用红色文化的意识浅薄,害怕过多讲解红色文化会耗费精力,更害怕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出现政治偏离问题。这些因素都导致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受阻。

(三)成效方面

我们之所以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就是希望革命时代的精神、无数仁人志士的故事可以感染到青少年,并使他们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但在此过程中成效甚微。在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学校或教师不加选择,其中一些红色文化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且教师阐释抽象理论时所选的例证也有偏差,这都大大降低了开发的成效。同时,部分学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中缺乏长远的规划,导致政治化气息较浓。[9]由此可见,红色文化不仅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困难,还会有最终成果暴露出来的问题。

四、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途径

(一)挖掘并深入探究红色文化

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从一定程度来讲,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依赖的“工具”,基于这样的特殊功能,思政课教师需要把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研究透彻,把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和探究价值意蕴相统一。[10]要开发红色课程资源,可以先延伸教材中的红色案例,然后挖掘其内核,也可以加强校本中红色文化的开发。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讲述具体红色文化故事时,不能只讲表层,不能停留在文化的搜集和堆积上,而要思索它的核心精神,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价值意义,生搬硬套只会让学生倍感枯燥,降低学习欲望。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红色文化,他们才能乐于学习,乐于接受。

(二)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11]教师在思政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他们的授课方式、人格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树立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的意识,结合时代现实背景,善于引导学生。其次,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要深化、梳理课程内容,突出重难点。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研究者。在运用红色文化资源之前,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红色修养,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强行灌输,要学会用正向的情感去影响学生;也要有把红色文化资源和教材、课程设计紧密结合的意识,在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掘红色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内核。

(三)设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设立情境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通过固定情境的设定,让学生换位思考,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心理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入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他们不断地靠近答案,靠近中心思想,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层的精神内核。通过问题的逐渐深化,提升课堂学习的长度。由于高校学生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的不断发展,红色文化也可以以这种方式融入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之中。在情境的设定中,最好是有冲突产生,冲突的出现会让学生产生思考,分辨对错,得出感悟,从而留有深刻印象。

(四)构建师生互动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其他课程都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课程和教学各方面调整,如取消“水课”、打造“金课”等就可以看出,我们不再一味追求应试教育,更希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此情况下,思政课教师也不能局限于过往单一的授课模式,要适时做出改变。众所周知,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让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12]在此背景下,教师要与学生互助共研,相信学生的能力,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教师就不能再“一个人讲,全班人听”了,而是要让学生也进入“讲”的角色,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辩论,激发学生深入探究,让思政课堂“活起来”,让思政课效果升起来。

(五)增强协同育人机制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同样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我们要营造联动氛围,在各学科教学中,都要发挥红色文化的作用,让学生在红色氛围中时刻受到影响。如文科类和艺术类的专业课程可以多多融入红色人物和故事讲解,理科类课程辅以红色文化的相关实践活动,这都可以让学生时时刻刻受其熏陶。同时,在如今广泛倡导各方合力的背景下,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设立红色文化学习基地、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这对高校生接触红色文化,进一步融入思政课程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在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或是关于红色文化的内容形式方面的,或是关于教师意识方面的,也有学校建设方面的,等等,这就意味着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过程可能要经历很长时间。但也有许多学者对此做出了研究和设计。在未来,要想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教师要提高开发和利用文化的意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红色在哪里?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