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磁场教学的实验设计
2022-03-16广东佛山顺德均安文田初级中学528300黄碧玉
广东佛山顺德均安文田初级中学(528300) 黄碧玉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强、敢于想象的特点,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有的物理实验浅显易懂,学生易消化吸收。例如,在“光的反射”实验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反射路径(如图1 所示),并在实验的引导下推导出光的反射定律。又如,在“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探究实验中,虽然电看不见,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丰富的感性体验,看到灯泡发光就可以感知电流的存在,知道灯泡越亮,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如图2所示)。因此,在实验中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大,学生可以立刻知道电流也越大。但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中磁场的教学实验相对难度变大。虽然简单的磁现象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但学生观察磁现象时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另外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弱,所以学生很难感知磁场的存在(如图3所示)。
图1 观察光的反射
图2 感知电流
图3 感知磁场
初中生首次接触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磁场”,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验综合能力。磁场的性质决定了磁场教学的实验与以往教学实验的要求截然不同。但是磁场的教学又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讲透彻,因此实验成为磁场教学的灵魂。那么,根据教学难度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磁场的教学实验应该如何设计呢?
先来认识磁场在整个章节里的地位和作用。磁场是继磁现象之后的内容,也是后面学习电生磁、电磁铁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磁场的教学思路可以是:先从磁针移至磁体附近会发生偏转,得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接着通过实验感知磁场的存在;然后通过磁针的指向来规定磁场的方向,进而引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磁场的内容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磁场的内容体系
磁场的教学思路和内容,要求磁场的实验设计应注意:
1.递进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学生首次接触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若要让他们在实验中感知磁场的存在,应该先引导他们形成观察感知能力。在生活中,我们看见树叶晃动,就知道风的存在,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先在类比实验中形成观察感知能力,再把这种能力迁移到磁场的感知中。
2.研究磁场的实验应有序切入。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验综合能力,所以研究磁场的实验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而且应该有明确的切入点和清晰的研究思路。例如以小磁针作为载体,按“点→线→面→体”的顺序进行研究,逐步引导学生依据实验现象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下面详细阐述磁场教学的实验设计。
一、“感知磁场存在”的实验设计
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何让学生感知磁场的存在呢?普通实验措施:将一条形磁铁靠近静止的小磁针(如图4所示),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变化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磁场存在的结论。
图4
评价: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磁场的存在,但是学生并没有形成直接感知磁场存在的能力。实验前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学生没有形成分析能力,很难分析出磁场的存在。建议在做此实验前准备一些前提实验,用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具体实验步骤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设计及目的
分析:实验①、②能帮助学生形成分析能力。实验①:用手拨小磁针使其转动,是因为手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实验②:用嘴吹小磁针使其转动,是因为空气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本实验还让学生体会到: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如风)产生力的作用。通过实验①、②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进而用这种能力分析实验③。详细分析过程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分析过程
三个实验的相互关系如表4所示。
表4 三个实验的相互关系
实验③的分析:条形磁铁没有接触小磁针,为什么小磁针会发生转动?这说明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磁铁就是通过这种物质对小磁针产生力的作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就把它称为磁场。这样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就能从实验中感知磁场的存在。
二、“认识磁场具有方向性”的实验设计
对于看不见的磁场,如何研究它的方向性呢?生活中的风也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依据彩带飘动的方向,就可以感知风的吹动方向。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常用这种方法。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物体会有力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指向来判断磁场的方向,实验设计如下。
1.把小磁针放入磁场中的某一位置,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南北极指向。
实验现象:如图8所示。
图8 相同点的磁场方向的研究实验
2.用手重复拨动静止在磁场中的小磁针,松手后让学生观察小磁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小磁针静止后仍保持原来的指向。
3.换另一个小磁针重复实验,让学生观察小磁针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小磁针静止后的指向和前一个小磁针的指向相同。
4.在磁场中不同的点放入小磁针,观察小磁针北极的指向是否相同。
实验现象:不同点的小磁针的北极指向不同(如图9所示)。
图9 不同点的磁场方向的研究实验
实验分析:某处小磁针北极总是指向一个方向,说明小磁针受力方向不变。
实验结论:磁场有方向。同一点的磁场方向不变,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不同。
教师解析:物理学规定,把小磁针放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例如在图10中,A点的磁场方向如图11所示。
图10
图11
从同一点到不同点,在实验的引导下,更有利于学生用小磁针的北极指向来判定磁场的方向。
三、“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实验设计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虽然知道了如何判断磁场的方向,但依然看不见磁场。如何让看不见的磁场变得“可见”呢?风吹彩带时,可根据彩带飘动的样子,用带箭头的曲线描画出“风”。同样,我们也可以根据磁场所产生的效应,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验综合能力,所以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更应该有明确的切入点和清晰的实验思路。为此,以小磁针为载体,按“点→线→面→体”的顺序进行研究,逐步引导学生依据实验现象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上面的实验,已经从“点”上研究了磁场。那么不同点的磁场方向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实验探究如下。
1.磁场的线性研究:在条形磁铁附近放入小磁针,观察小磁针的排列情况。
小磁针的排列情况如图12所示。
图12
实验分析: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可以用一些曲线连起来(如图13),曲线上任一点的方向和小磁针的北极指向相同。
图13
磁感线的引入: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连起来,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作磁感线。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
注意: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引入的,磁感线并不真实存在。
2.磁场的平面性研究(如果把小磁针换成细小的铁屑,实验现象更明显)。
做法:把玻璃板分别放在条形磁铁、U 形磁铁,两个同名磁极及两个异名磁极的磁铁上,在玻璃板上均匀洒上铁屑,然后轻轻敲击玻璃板,发现磁场的分布情况如图14、图15、图16、图17 所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了解磁场的分布。
图14 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
图15 U形磁铁的磁场分布
图16 两个N极相对时的磁场分布
图17 S极和N极相对时的磁场分布
3.磁场的立体性研究。
(1)出示磁场空间分布演示仪(如图18),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图18 加入磁场前
(2)在磁场空间分布演示仪中放入条形磁铁(如图19),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图19 加入磁场后
实验结论:磁铁周围的空间都存在磁场。
原本抽象复杂的磁场,在实验的引导和启发下变得通俗易懂。而在按“点→线→面→体”顺序进行递进式的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感知了磁场的存在,会判定磁场的方向,而且学会了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在这些实验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形成了较强的分析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