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脑包虫病治疗与预防
2022-03-16卓玛加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苏鲁乡农牧业技术服务站815399
卓玛加/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苏鲁乡农牧业技术服务站 815399
1 病原
脑多头蚴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形状为圆形或者卵圆形,幼虫的大小和动身体的寄主部位和发育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成虫为多头绦虫,成熟的节片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犬类是最终的宿主,成虫主要寄生在狼和犬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发育成熟之后节片自然脱落,然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形成感染的虫卵,污染外部的环境,虫卵被易感动物食物之后能够在体内发育成熟,之后随着血液进入到脑和脊髓。犬科动物是脑多头蚴的最终宿主,而牛和羊是中间宿主,对1~2 岁的牦牛的危害比较大。
2 临床症状
在发病的初期阶段,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很容易被养殖户忽视,错过了最佳的诊断和治疗的时机。在1~3周内,虫体能够在大脑内移动。患病牦牛的体温升高比较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扩散之后体温可能恢复正常。患病牦牛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牦牛在放牧的过程中离群,有一些牦牛向前冲撞和摇头,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急性病例的临床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和脉搏的次数明显增加,出现明显的兴奋或者原地转圈的症状,有些患病牦牛磨牙、颈部弯向一侧,许多患病毛有可能患有急性脑炎,甚至死亡,有些耐过的牦牛可能转变为慢性型病例。慢性性患病牦牛中有少数的囊包寄生在脑部组织,会对脑部组织的四周产生压迫,出现不同的症状,当囊泡逐渐增多和增大,对脑和脊髓的威胁比较严重,表现出神经症状。其症状的程度主要由多头蚴的寄生程度决定,有些患病牦牛可能直线行走,有些患病牦牛转圈和后退运动,不能正常锻站立,或者运动失去平衡。
3 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的牦牛会呈现脑炎和脑膜炎的病理变化,脑部组织能够清晰的看到六钩蚴,在脑膜中有留下行走的痕迹。慢性病例主要威胁脑和脊髓等部位,不同部位的囊包的多头蚴的数量存在差异性,一些患病部位可能出现骨质疏松和穿孔等症状,或者萎缩和钙化,对牦牛的健康影响比较大。
4 科学的诊断
4.1 流行病学诊断调查研究显示,牛脑包虫病在全世界范围都有分布,并且呈现地方流行性的特点,其最终的宿主是犬类动物,多头蚴的成虫为绦虫,主要寄生在犬的小肠内,能够存活数年之久,期间会不断的向外部排出孕卵节片,在任何季节任何时候都可能成为传染源。牛和羊等动物是绦虫的中间速宿主,如果误食带有绦虫虫卵的草会感染脑包虫病,成年的绦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性,主要集中在肝脏部位,之后转移到其他的器官。
4.2 临床诊断刚感染绦虫之后,绦虫的虫卵六钩蚴直接进入血管中,然后在血管内移动,之后移动到脑部和脊髓部,出现明显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会出现共济失调和头部偏斜等症状,虫幼虫也会出现在肌肉和皮下组织中。也会出现腱鞘囊肿,通常出现在肠系膜和腹膜中,很少出现在胸膜和心包中,也会出现在肺部和肾脏部位,有些牦牛的子宫和阴道中也有发现。如果出现重度感染的话,幼虫会引起肝脏部位的出血和纤维化的病变,被称为囊性肝炎。幼虫出现在脑部会出现脑部炎症病变明显,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和脉搏加快,同时会出现强烈的兴奋症状,患病牦牛向后或者向前移动,神经症状较为明显,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死亡。有些患病动物耐过之后会转入慢性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和采食量下降,身体逐渐的消瘦,反刍减少或者停止。如果虫体在脑部生长和发育,会影响脑组织的正常发育。
4.3 病理学诊断如果牦牛误食大量的绦虫的虫卵,可能会出现急性死亡的症状,对病死牦牛进行解剖可发现脑部炎症明显,在体内移动时会留下弯曲的痕迹,肌肉中存在大量的脑多头蚴。在慢性的病例中,会发现脑部有脑多头蚴,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的病变,甚至有穿孔的现象。
5 治疗方式
5.1 手术之前的准备工作和患病部位的确定第一,在手术之前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手术剪、手术刀、刀片、镊子、缝合针线和20mL的注射器等,选择常规的药物和用品,包括75%的酒精、95%的酒精、碘酊、纱布、脱脂棉等,还要准备手术的场地,准备好消毒药品,3%的来苏尔喷洒手术场地。第二,手术部位的确定。为了提高手术的效果,要做好手术部位的确定工作,如果患病牛向右侧方向转圈,手术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右侧。如果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牦牛头部顶部右侧中上方的位置,要选择顶骨中上方软化部位手术。
5.2 手术如果选择和牦牛头部顶骨软化部位为中心手术的话,需要剪毛处理,并且使用75%的酒精消毒,在患病的皮肤上切口,使用圆锯,钻一个直径为2cm 左右的孔,放入生理盐水,将脑膜暴露,然后在脑膜部位剪开一个小切口,在手术的过程中会导致颅内压高,包囊便自动向外突出,为了完全的去除包囊,要轻轻的向外拉出,如果无法拉动,需要使用20mL 的注射器刺穿到囊包内,抽出囊液,然后注射95%的酒精,目的是清洗,之后再注射2mL 左右的95%的酒精,做好皮肤的缝合工作,在伤口出药涂抹普鲁卡因油剂青霉素,然后使用碘酊擦拭,然后使用碘酊制作的小块脱脂棉盖住伤口,包好纱布,做好手术之后的护理。
5.3 手术之后的护理工作为了提高治疗的效果,在手术之后要做好护理工作,可以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00mL,注射葡萄糖500mL,在伤口涂抹普鲁卡因油剂青霉素,肌肉注射链霉素,连续用药3d。为了防止牦牛在术后不适应生长,需要安排专人的看管,并且为手术之后的牦牛提供营养均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便于牦牛能够尽早的恢复。经过10d 之后,牦牛能够站立,并且可以正常的进食,说明已经康复。
5.4 药物治疗针对脑包虫病,还可以选择药物治疗,通常情况下,每7d口服1 次吡喹酮片,要控制好第1 次服用的剂量,经过7d 之后可以适当的增加剂量,连续口服3~4 个疗程,在用药的过程中辅助使用5%的葡萄糖500mL 和、10%的磺胺嘧啶钠100mL和维生素50mL,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同时选择一定剂量的青霉素肌肉注射,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病情,经过5~6 周基本痊愈。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驱虫药物之后可能会出现囊壁破裂导致液体流出,从而引发神经症状和食欲减退等病症,会造成患病牦牛的病情加剧,甚至死亡,要采取以下的急救措施,强心和降低颅内的压力,选择适量的安纳加和甘露醇2000mL,如果要控制激发感染,应该选择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
6 防控措施
6.1 做好犬类动物的管理养殖户要重视对牦牛的养殖的卫生管理,禁止随意向犬类动物抛食,如果犬类动物使用了还有脑包虫的器官或内脏之后可能会造成传染,后果比较严重。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犬类动物的管理,禁止在养殖的区域运营范围内养殖犬类动物。如果在牦牛养殖附近养殖全类动物的话要做好全类动物的排泄物的处理工作,严格的清洁和消毒,防止该类害虫的出现。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要做好犬类动物的驱虫管理工作,可以选择阿苯达唑和吡奎酮等药物,针对病情严重的养殖地区,应该采取多次驱虫方式,提高驱虫的效果,减少该病的发生概率。
6.2 加强对养殖场的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在日常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养殖场的消毒和卫生管理,能够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在养殖的过程中严格落实,灭杀寄生虫卵。加强对牦牛粪便的清理工作,每天定期的清理粪便,并且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和驱虫处理,灭杀粪便的虫卵,控制脑包虫病的扩散和蔓延。此外,还要定期的打扫养殖场和运动场,保证养殖场的干净和卫生。每天让牦牛适量的运动,增强牦牛的整体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也可以减少脑包虫病的发生概率。
7 结语
选择药物治疗脑包虫病的效果比较差,尤其对脑部治疗的效果比较差。通常情况下,如果发现及时,选择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好,这就需要养殖户要密切观察牦牛的生长动态,坚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如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应该采取手术治疗方式,确定手术的部位,选择手术的方式,做好手术前的消毒管理工作,减少牦牛脑包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扩散。加强对牦牛养殖户的防疫宣传,让其认识到牦牛脑包虫病的危害,在养殖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发现疑似病例之后要及时的隔离,有针对性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针对没有治疗价值的牦牛,要做好处理工作,防止病情的扩散和蔓延。在日常养殖中还要做好驱虫工作,选择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进行,选择的去除药物包括苯硫醚唑和吡喹酮,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对防控牦牛脑包虫病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