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治疗中路径化康复护理的应用及对患者生活状态的影响

2022-03-16徐佳璐余慧耿慧枫

河北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徐佳璐 余慧 耿慧枫

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是盆底的支持结构损伤而引发,主要表现在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1]。据相关资料显示,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妊娠及分娩,且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因此临床中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2]。目前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但受多因素影响,患者在治疗中的接受度较低,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来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是临床关注的热点课题[3]。我院在门诊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治疗,应用路径化康复护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1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64例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82例。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30.5±2.5)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47例;其中子宫脱垂22例,尿失禁37例,慢性盆腔疼痛23例;研究组年龄23~40岁,平均年(30.0±3.0)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49例;其中子宫脱垂21例,尿失禁39例,慢性盆腔疼痛22例。2组产妇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②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③精神、意识及沟通能力无障碍;④治疗及护理均在我院门诊进行。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②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③依从性差拒绝配合本次研究。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辅助患者完成检查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并在用药、治疗、心理、饮食、环境、运动上给予指导。

1.3.2 研究组:实施路径化康复护理方法如下:①成立路径化康复护理小组,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且具有丰富的盆底功能障碍护理经验,对组内成员进行有关路径化康复护理、盆底功能障碍康复知识的培训,培训完后考核,通过者进入临床工作。②询问产妇对护理的需求,并根据产妇的病情、家庭及文化程度,结合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制定出路径化护理表,确定护理措施后将表单下发,并严格按照表内内容落实护理步骤。具体实施:a就诊当日:评估产妇对疾病及护理的认知度,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手册、PPT播放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疾病、治疗、康复训练、饮食、生活指导、相关注意事项等,以此来改善产妇错误的认知,提高其治疗及护理的配合性。同时讲解路径化护理表的使用,并根据产妇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情绪,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可通过注意力转移、行为认知、情感支持等方式进行。b治疗期间:评估产妇的盆底功能级别后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强度。其中生物反馈治疗:排空膀胱,应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PHENIX USB 8)设置参数后根据产妇情况选取电极片及探头,强度以产生刺激但无痛感为度,20 min/次,3次/周,持续治疗4周。盆底肌肉训练,指导产妇回家自行训练:反复进行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紧≥3 s,然后放松,连续做15~30 min为1组,进行2~3组/d。锻炼原则:正确、规律、持之以恒;锻炼注意事项:收缩时专注训练阴道、肛门周围肌肉,腹部及臀部肌肉注意放松;可用不同的姿势(躺、坐成站)练习;症状改善者仍需要坚持锻炼。每周组织1次产妇交流活动,分享自身的康复心得、历程及经验,各产妇之间相互鼓励及安慰,不断提高护理及治疗的依从性;③就诊结束后回收路径化护理表,并收集产妇对护理及治疗的评价、意见,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根据产妇就诊时间,就诊后定期通过电话、上门随访来了解产妇的情况,并做出护理方案的调整。

1.4 观察指标

1.4.1 比较2组的盆底肌力:应用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测压,Ⅰ级:肌肉收缩1 s且重复1次或不收缩;Ⅱ级:肌肉收缩2 s且重复2次;Ⅲ级:肌肉收缩3 s且重复3次;Ⅳ级:肌肉收缩4 s且重复4次;Ⅴ级:肌肉收缩5 s且重复≥5次。应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满意率,总分100分,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5]。

1.4.2 干预前后应用尿失禁ICIQ(ICIQ-SF)调查表评估2组的症状,总分21分,分数越高,尿失禁越严重;应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疾病对生活状态的影响,分数越高,影响越严重[6]。

1.4.3 应用WHOQOL-BREF(量表)测定生活治疗,包括5个领域,总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

2 结果

2.1 2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Ⅲ级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n=82,例

2.2 2组盆底功能及尿失禁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PFIQ-7、PFDI-20、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干预后PFIQ-7、PFDI-20、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生活状态比较 2组干预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盆底功能及尿失禁评分比较 n=82,分,

表3 2组生活状态比较 n=82,分,

3 讨论

盆腔具有维持盆腔器官的解剖位置、阴道松紧度、排尿排便、性快感的功能,当盆底功能损伤后会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其中妊娠、分娩是独立的诱发因素,主要是于以下几种原因有关:(1)妊娠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引起盆底结缔组织的代谢异常,不能有效支持正常的盆底结构[8]。(2)随着子宫的不断增重,盆腔肌肉长期处在受压状态而引起盆底肌肉扩张异常,导致神经异常改变、结缔组织分离而引发尿道闭合下降[9]。(3)生产时胎儿的娩出会影响盆腔及阴道,不断扩大阴腔而松弛阴道壁,最终引起各种症状。

盆底功能障碍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均能有效使会阴及尿道的肌肉收缩,缓解临床症状[10]。路径化康复护理目的是针对性的指导某一疾病的护理工作来产生病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效果[11]。路径化康复护理是依据循证医学理念,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并对组内成员进行相关培训,通过结合患者的相关资料、临床文献及临床经验而制定出适合其自身的路径化康复护理表,在临床中严格按照表内内容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12]。

盆底肌肉锻炼又称为“凯格尔运动”,其治疗的关键是可准确掌握锻炼方法并能坚持完成锻炼。部分患者在锻炼一段时间后症状会明显改善,认为不需要继续锻炼,终止锻炼导致效果达不到理想目标。在本次研究中,给予2组产妇相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实施路径化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盆底肌力恢复≥Ⅲ率、护理满意率高(P<0.05);提示路径化康复护理的实施可更好改善实验室指标,提高盆底肌力的恢复效果。分析其原因是由于路径化康复护理在产妇接受治疗前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健康指导及宣传,改变产妇对疾病错误的认知,消除内心的“羞耻感”,且在治疗中为产妇提供生理护理、心理疏导,进而有效稳定产妇治疗的心态,保证后期治疗的顺利进行。

在路径化康复护理实施前,对组内成员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保证护理人员自身具有专业的护理意识及操作技能,进而为护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效保障[13]。路径化康复护理工作的实施,使护理工作更具有计划性、预见性。同时产妇能够了解自身的护理计划及目标,可增强其主动护理意识[14]。在护理中根据产妇的情绪变化来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通过注意力转移、行为认知、情感支持及组织交流会等方式来不断增强产妇康复的信心[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FIQ-7、PFDI-20、ICIQ-SF评分低(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项WHOQOL-BREF评分高(P<0.05);提示在门诊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治疗中应用路径化康复护理能够更好的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对产妇生活状态的影响,进而可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门诊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治疗中,应用路径化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改善生活状态,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