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测算与比较

2022-03-16王美凤王海银俞双燕

卫生软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创领域创新能力

蔡 明,石 瑛,王美凤,王海银,何 达,俞双燕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2.上海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000)

健康科技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是四个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北京和上海均属于超大城市,尽管两地在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领先发达的地区,在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两地在健康科技领域具有相似的特点,如健康科技资源丰富集中、期望寿命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对健康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增加等;同时,京沪两地也在该领域面临着挑战,如卫生资源配置失衡、人口老龄化、健康产业市场相对混乱等。

本文对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京沪两地在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上海市发展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借鉴经验,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构建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评价指数体系

1.1.1 构建过程

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健康科技创新评价指标资料[1-6],对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和指标细目进行归纳整理。同时收集国家、京沪两地涉及健康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7-13],并结合全行业对健康科技创新评价的中英文文献和公开报告等相关资料,基于京沪构建全球健康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定位的要求,在前期《上海健康科技创新评价报告》[14]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框架,遵循MECE、SMART、一致性、重要性、全面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灵敏性原则,结合数据可及性,整理形成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评价的初步指标体系,并结合专家咨询方式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体系。

1.1.2 确定指标体系

形成以“投入-过程-产出”为框架的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与1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有健康科创投入、健康科创过程和健康科创产出。其中健康科创投入下有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健康科创过程下有1个二级指标,2个三级指标;健康科创产出下有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京沪健康领域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0-2019年《北京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院士官网、工程院院士官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中国知网(CNKI)、国家科技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知网、读秀学术平台等。

1.3 研究方法

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是历史数据纵向测算得到的结果,根据对标研究方法需要确定基准得分,故为保证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的延续性,设定2010年为基准年,京沪各自健康科技创新指数基准年值为100,其他年份指数与2010年相比乘以100,得出该年份的上海健康科技创新指数。本文使用的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由健康科技创新投入、健康科技创新过程、健康科技创新产出3分类指数加权求和形成。借鉴“全球创新指数”“国家创新指数”评价的权重处理方法,采用等权重测算各年健康科技创新指数综合得分。

上海健康科技创新指数=

式中,t=(1~10)为2011-2019年,i代表一级指标,j代表二级指标,k代表三级指标,q代表一级指标权重,Z代表二级指标权重,y代表三级指标权重,x代表三级指标值。

2 结果

2.1 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比较

2010-2019年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均呈不断增长趋势,北京年均增速高于上海。京沪各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年均增速北京高于上海,分别为13.01%和12.19 %,其中2019年京沪健康科技创新指数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66.05和251.05。从历年变化情况来看,京沪各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在2011年增速为最快,2015年增速为最慢,上海有4个年度年均增速超过北京,分别为2011年、2012年、2014年、2019年,见表2。

表2 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指数历年变化及增速趋势

2.2 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一级指数比较

京沪健康科创投入大幅增长,上海年均增速高于北京。2019年京沪两地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04.27和353.51,2010-2019年京沪健康科创投入年均增速上海高于北京,分别为8.26%和15.06%,上海健康科技投入指数年均增速高于北京。从历年变化情况看,上海历年增速均高于北京,其中上海2011年和2014年增速最为明显分别为38.6%和24.61%,2015年京沪健康科创投入指数均呈现负增长分别为-7.14%和-8.59%,同年上海健康科技投入指数增速呈第三次高峰为26.26%。

京沪健康科创过程指数均呈增长趋势且增速总体相当,上海的增长趋势相对平稳,北京则波动幅度较大。2010-2019年京沪健康科创过程指数不断增加,京沪总体增速相当,年均增速分别为6.34%和8.78%,上海健康科技过程指数年均增速高于北京。从历年变化情况看,上海除2011年度外,其余年份年增速均高于北京,其中北京和上海2011年增速最明显分别为82.33%和56.24%,在2012年和2018年北京健康科创过程指数均为负增长,分别为-18.01%和-0.11%,同年上海健康科技过程指数为27.25%和0.67%。

京沪健康科创产出指数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且北京年均增速高于上海。2010-2019年京沪健康科创产出指数年均增速北京高于上海,分别为17.29%和7.17%,京沪健康科创产出指数不断增加,且北京高于上海,北京于2019年达到年最高值为419.96,上海市于2018年达到最高值为202.6。从历年变化情况看,2011年北京和上海年增速最为明显分别为30.74%和 35.19%,上海在2015年和2019年出现了负增长,分别为-5.99%和-7.99%,同年北京健康科创产指数增速为24.32%和19.64%,见图1。

图1 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一级指标指数历年变化及增速趋势

2.3 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二级指数比较

京沪健康科创投入的二级指标包括人力资源投入以及经费资源投入,两者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且上海高于北京。人力资源投入方面,上海年均(6.14%)增速高于北京(4.76%)。经费资源投入方面,2019年京沪两市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6.59和536.01,平均增速为11.04%和20.51%,上海健康经费资源投入指数年均增速是北京近1.92倍。

健康科创过程的二级指标为健康学科建设,2010-2019年京沪健康学科建设指数不断增加,平均增速为6.34%和8.78%,上海健康学科建设指数年均增速高于北京。

健康科创产出的二级指标包括健康科研产出及健康社会效益,两者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前者为上海高于北京,后者则相反。健康科研产出方面,京沪平均增速为3.47%和6.48%,上海健康科研产出指数年均增速是北京的2.05倍。健康社会效益方面,北京在2019年达到最大值为704.03,上海则在2018年达到最大值为225.02,京沪两市健康社会效益指数平均增速为24.22%和7.81%,北京健康社会效益指数年均增速高于上海3.13倍,见图2。

图2 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二级指标指数历年变化及增速趋势

2.4 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三级指数比较

16个三级指数中,上海有4个指数10年间均高于北京,占比25%,分别为健康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数、R&D经费支出、健康领域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增速是北京的2.39倍)、健康领域专利拥有总量(增速是北京的2.19倍);北京市同样也有4个指数10年间均高于上海,占比25%,分别为健康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所占比重、健康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健康领域两院院士数、健康领域科技论文收录数;另有8个指数(占比50%)显示京沪两地增速时有交错,其中从京沪2010-2019年历年年份依次比较,上海有3个三级指数(37.50 %)年较高总次数总数多于北京,分别为:健康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额、健康领域图书出版种数占比、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而就2019年比较,上海仅有2个指数(25%)高于北京。另外,北京市在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健康领域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的指数增速分别在2012年和2018年开始反超上海,平均增速分别是上海的2.71倍和2.89倍,见表3-表7。

表3 京沪人力资源投入分指数及其三级指标指数变化趋势

表5 京沪健康学科建设分指数及其三级指标指数变化趋势

表6 京沪健康科研产出分指数及其三级指标指数变化趋势

2.5 小结

2010-2019年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北京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增速要高于上海。但就一二级指标而言,上海在2010-2019年健康科创投入包括二级指标的人力资源投入以及经费资源投入、健康科创过程包括二级指标的健康学科建设、健康科创产出中的二级指标科研效益产出,以上指标上海年均增速高于北京,其中经费资源投入年均增速为北京的1.92倍,科研效益产出年均增速是北京的2.05倍。而北京社会效益产出年均增速是上海的3.13倍,呈现飞跃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一级指标中的健康科创产出指数为北京高于上海,带动京沪健康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为北京高于上海。

3 结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健康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增长点和立足点,本文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健康科创投入、过程、产出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和比较了京沪两地近10年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和各级指标指数,并对测算的结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2010-2019年京沪两地健康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上海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投入、经费资源投入、健康学科建设和科研效益产出方面,但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增速不如北京,社会效益产出发展方面短板仍较明显。

4 建议

4.1 优化健康科技创新领域政策顶层设计

上海应该建立健全健康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基础前沿研究的政策支持,在临床研究转化方面给予有效的激励政策,在创新产品研发方面健全合理便捷的分类支持政策,在创新产品落地方面提供创新的支持措施,打通产、学、研用4个环节,有力推动上海健康科技创新产业的蓬勃发展。

4.2 重视健康科技创新领域企业扶持和社会经济效益

上海需要通过优化健康科技创新领域创新的企业扶持政策顶层设计,不断调整健康科技创新领域的政策导向,持续加强各类各种高精尖技术产业的发展,例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创新。

对各类企业实行分类、精准施策。针对独角兽型企业,通过政策精准导向,鼓励企业在高精尖健康科技领域深耕研究,形成一批有上海特色的高精尖技术型的健康产业。针对微小企业,需注重政策扶植和配套措施,在企业创业初期给予适度政策帮扶,提升上海市健康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存活度和活跃度。同时协调促使企业间形成良性互动循环机制,鼓励微小型公司和行业内龙头企业等形成产业联动,有利于不同量级企业间的产业链拓展,有助于补充健康领域行业上下游环节的短板,良性循环发展健康科技创新领域产业。

同时,需要重视健康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社会经济效益。上海已于2021年5月21日发布《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15],意见指出上海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充分发挥医药研发制造的优势,不断优化“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联动发展格局,积极落实“1+5+X”产业发展布局,以张江为核心,以临港新片区等5个特色园区为支撑,以其他特色基地为补充。

4.3 加大健康科技创新领域科研项目投入

上海在健康科技创新领域的经费投入和北京相比相差甚远,仅R&D经费占GDP比重这一评价指标而言,2019年北京占比为6.31%,而上海仅为3.96%,其中北京基础经费投入占R&D比重为15.91%,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15%~20%),但上海该指标仅约为北京的1/2(8.2%)。此外,上海基础研究占R&D经费支出比重在2010年至2019年阶段的指数增长也一直小于北京。虽然目前上海的科研项目数量略多于北京,但是上海涉及技术研发新领域甚至是前沿领域的较少,且上海资助金额相对较小。可见上海政府研发投入不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整体研究水平仍然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创新源头供给能力的顶层设计,重视前瞻性和应用性基础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投入,积极构建健康科技创新基地平台。

猜你喜欢

科创领域创新能力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创走廊“乘风起”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