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曲班联合氯呲格雷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03-16陈翔罗纯
陈翔,罗纯
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较急的神经内科疾病,该病经临床治疗后易继续发展,造成进展性脑梗死[1]。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致残率,临床上通常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该病,氯吡格雷是一种抗凝药物,可缓解患者的脑梗死症状,但是该药的起效时间较慢,而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进展较快,仅采用氯吡格雷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加重病情[2]。阿加曲班是一种新型抗凝药物,该药的起效时间较快,可用于改善发病时间<48 h 的急性脑梗死,控制进展性脑梗死的继续发展。研究指出,氯吡格雷与阿加曲班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不影响,可联合用药[3]。本研究选取108 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分析对患者神经功能、疗效、血清指标、不良反应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8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期间因进展性脑梗死进入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摸球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4)、观察组(n=54)。纳入标准:头颅CT 片显示颅内有缺血病灶,结合病史存在肢体活动障碍、吞咽障碍等症状的患者;发病时间<48 h,经治疗后病情继续发展的患者;患者近亲属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血液系统存在病变的患者;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属于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患者。在对照组中:23 例女性,31 例男性;年龄(63.22±8.19)岁,年龄范围51~81 岁;病程(16.77±6.63)h,病程范围7~28 h。在观察组中:22 例女性,32 例男性;年龄(63.31±8.27)岁,年龄范围52~81 岁;病程(16.81±6.69)h,病程范围7~29 h。对两组的病程、男女例数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80113-1599)。
1.2 方法
给予患者稳定血压、血糖、控制感染、改善侧肢、脑保护、调脂等措施,待患者临床症状稍有缓和后,对其应用本研究药物。
对照组给予硫酸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规格:25 mg)口服治疗,75 mg/次,1 次/d,共治疗7 d。
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其中氯吡格雷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18,规格:20 mL∶10 mg)静脉泵入治疗,60 mg/d,持续24 h 给药,2 d 后改为20 mg/d,每次隔12 h,10 mg/次,共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1 个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标准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中量 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4],该量表总分是42 分,通过对身体残疾、身体残损、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患者的得分越高则表明其神经功能越弱。
于治疗后1 个月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理状况及NIHSS 评分的变化状况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判断标准:若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NIHSS 评分下降≥70%,则定为显效;患者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仍需要看护,NIHSS 评分下降在35%至69%,则定为有效;患者生活无法自理,NIHSS 评分下降<35%或评分无变化,则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分别于治疗前1 d、治疗后1 个月检测并比较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患者血样为空腹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进行检测。NO 水平的检测方法是硝酸还原法;ET-1 水平的检测方法是免疫分析法。
记录并比较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 个月的NIHS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 个月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后1 个月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 个月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 个月的NO、ET-1 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1 个月的NO 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1 个月的ET-1 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O、ET-1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O、ET-1水平比较()
2.4 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1 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率为1.85%(1/54);对照组不存在不良反应状况,不良反应率为0(0/54),对两组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主要是由脑部主要分支动脉、主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闭塞、狭窄导致,可使神经功能缺失,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影响。氯吡格雷可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改变血管闭塞、狭窄的状态,但是氯吡格雷的给药方式是口服,药物的吸收较慢,同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患者的服药难度较大[5]。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 个月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该结果表明,与单独采用氯吡格雷相比,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研究指出,在脑梗死病灶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中的神经细胞多处于半休眠、休眠状态,这些细胞由于没有得到能量供应,导致正常作用发挥受限,因此,挽救半暗带的细胞成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关键[6]。阿加曲班采用静脉泵入可快速达到作用位置,结合凝血酶活动位点,抑制L-精氨酸酶合成,对局部凝血酶进行抑制,改善半暗带微循环,避免血栓的形成,提升半暗带血流量,恢复神经细胞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7]。本研究中,治疗后1 个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5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经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可有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阿加曲班通过抑制血小板受体与二磷酸腺苷结合,减少二磷酸腺苷介导产生糖蛋白,减少血小板聚集,缓解患者的血栓症状,恢复血管的正常状态,从而有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8]。氯吡格雷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血小板的聚集进行抑制,阻断其与二磷酸腺苷结合,降低血小板的凝聚作用,改善患者的脑梗死症状。阿加曲班与氯吡格雷具有相似的抗凝机制,对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并且不存在相互干扰,联合用药不需要对剂量进行调整,可增强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脑梗死病情的进展[9]。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1 个月的NO 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1 个月的ET-1 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该结果表明,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ET-1 主要分布于内皮细胞中,当内皮功能受损时,可使ET-1 的水平升高。NO 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一种气体,经细胞膜进入平滑肌细胞,使平滑肌细胞松弛,使血管扩张,有利于改善血液凝结[10-11]。当给予患者阿加曲班治疗时,其作用于血栓部位,结合精氨酸、丝氨酸、组氨酸等凝血酶催化活性位点,抑制凝血酶活性,减少凝血酶的生成,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改善,恢复受损的内皮功能,提高血清中的NO 水平[12]。本研究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85%,经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引起的不良反应状况较少,安全性较好。氯吡格雷给药45 min 后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一半的药物有效成分可被患者吸收,经过水解转化为氯吡格雷硫醇衍生物、无活性的酸衍生物排出体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较小[13]。阿加曲班经静脉泵入快速发挥药物作用,在用药后15 min 达到半衰期,后被转化为氧化物喹啉环,以尿、粪便等形式被排出体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较小[14]。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用药时,由于协同作用,产生较强的抗凝效果,可引起出血倾向,故在用药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凝血功能,避免出血症状[15]。
综上所述,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加曲班可有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