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针原理的揿针疗法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2-03-16杜子媚欧雅双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电针胸腔镜根治术

范 敏 杜子媚 勾 云 欧雅双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心胸外科,广东中山 528400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外科手术治疗是早中期肺癌首选治疗方案[1]。近年来,胸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大多数肺部手术的常规术式[2]。术后疼痛是肺癌术后常见症状,导致患者不敢用力呼吸和咳嗽,影响排痰、肺扩张、休息及早期离床活动,增加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时间。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被大力提倡,术后疼痛管理是ERAS理念术后的第一核心项目和措施[3]。国内外文献均提倡采用多模式镇痛治疗术后疼痛,但目前尚未找到一种最佳模式预防和治疗术后疼痛,寻求一种最佳的镇痛模式已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临床上常应用阿片类药物进行术中、术后镇痛,但往往达不到满意效果,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突出。针刺用于临床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成为疼痛处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除传统的手针以外,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国内外也同样得到广泛应用[5]。本研究采用电揿针疗法用于改善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疼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中山市中医院(我院)心胸外科住院并施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卡(随机序列号由软件产生)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39~82岁,平均(59.18±9.95)岁,中医证型肺脾气虚型5例,痰热壅肺型3例,痰瘀阻肺型5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29~75岁,平均(59.65±9.68)岁,中医证型痰热壅肺型5例,痰瘀阻肺型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的《外科学》(第8版)肺癌的诊断标准[6]并且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者;年龄≥18岁;患者本人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神经精神类疾病者(如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痴呆等);术前有慢性疼痛、肢体神经损伤等病史者;术中及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转重症监护室者;治疗不配合者;有思维障碍或认知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按照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实施,包括病情观察、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生命体征监测,情志调护,饮食调护,健康宣教,在术后开启静脉自控镇痛(PCIA),疼痛时手动按压一次[镇痛泵泵注速度2 ml/h,单次按压(PCA)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或遵医嘱另外给予静脉或口服途径的止痛药。

1.3.2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由专业护士行电揿针治疗。电揿针治疗操作方法:护士洗手、常规消毒,选取患者单侧肺俞、膈俞、手解穴(董氏奇穴)、足三里、三阴交,常规消毒,选用自发电揿针(针行牌)进行埋针,埋针后用指腹点压法按压埋针点(一松一紧间隔0.5 s),每日按压3~4次,每次1 min,按压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间隔4 h,并且每日两次使用混频按摩电针宝予电针治疗30 min。3 d后取针,并在对侧同穴进行相同揿针治疗。取出揿针如出血者,予棉签在针口处按压3~5 min止血。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术后第1~6天(t1~t6)的疼痛、使用镇痛药物次数、睡眠质量及头晕、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情况。

1.4.2 疼痛评分采用中华医学会监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量化,VAS量表总分0~10分,0、10分分别表示无痛、剧痛[7]。

1.4.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用于评估患者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该量表是目前临床和科研工作中衡量睡眠质量最常用的工具。量表以总得分7分作为切分点,当≤7分,表示其睡眠质量佳[8]。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及使用镇痛药物次数比较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试验组在术后t1~t5使用镇痛药物总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术后t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分,±s)

表1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分,±s)

组别 n t1 t2 t3 t4 t5 t6试验组 60 3.52±0.98 2.95±0.67 2.57±0.62 2.18±0.74 2.03±0.84 1.32±0.93对照组 60 3.52±0.97 3.22±1.25 2.55±0.67 2.59±0.82 1.78±0.64 1.20±0.75 t值 0.000 1.454 0.141 0.848 1.829 0.755 P值 1.000 0.149 0.888 0.404 0.070 0.452

表2 两组使用镇痛药物次数(次,±s)

表2 两组使用镇痛药物次数(次,±s)

组别 n t1 t2 t3 t4 t5 t6试验组 60 1.62±0.61 1.25±0.47 0.92±0.47 0.62±0.24 0.25±0.11 0.18±0.09对照组 60 2.25±0.68 1.60±0.56 1.17±0.62 0.93±0.52 0.57±0.31 0.32±0.16 t值 5.360 3.702 2.085 2.222 2.564 1.403 P值 0.000 0.000 0.039 0.028 0.012 0.163

2.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1 d PSQI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在术后t3、t6 PSQI睡眠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分,±s)

组别 n 术前1 d t1 t3 t6试验组 60 6.23±3.44 9.28±3.41 5.05±1.99 4.23±1.77对照组 60 5.20±2.85 9.43±3.24 7.18±2.68 5.85±3.04 t值 1.793 -0.247 -4.098 -3.564 P值 0.076 0.805 0.000 0.00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均无恶心、呕吐、头晕症状。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胸部术后疼痛是一种混合性疼痛,其导致患者咳嗽排痰及早期活动受限,增加了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还对患者的睡眠和心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过程中,手术创伤加上麻醉药物的使用,均可导致肺脏气血虚弱、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气血不通不能濡养经脉,则“不荣而痛”[9]。因此,采用多模式镇痛以缓解肺癌术后急慢性疼痛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首要任务。

针刺镇痛无论是从基本机制探索还是临床研究论证,对躯体疼痛的止痛效果已经被反复验证[10]。在1991—2009年发表的总3975篇针灸研究的文献中,1647(41%)篇集中在疼痛和镇痛[11]。电针镇痛是将针、电两种刺激相结合,经传入神经把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挥镇痛作用;有研究显示,电针发挥镇痛的部分机制与针刺镇痛机制相似,均能够通过释放脑啡肽达到中枢镇痛的作用[12-13]。另有研究提示电针镇痛的机制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通路、神经化学机制、镇痛物质的分泌、疼痛中枢来发挥镇痛作用[14]。揿针疗法古已有之,其通过浅刺而久留针的方式来减少针刺时的疼痛,延长针刺效应时间,增加累积刺激量,以时效积累量效,患者还可手压埋针以增强刺激,从而起到持续治疗和强化治疗的作用,其特点是突出了长效针感;揿针疗法安全有效,不易出现传统针灸容易出现的断针、弯针、滞针、晕针及伤及脏腑、神经干、大血管等现象,是针法中最安全方法之一[15]。多项研究结果提示[16-21],针刺、电针及揿针治疗能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自发电揿针是一种新型揿针,是将传统揿针和电针相结合的新型皮内针刺法,基于传统中医十二皮部理论,刺激十二经络在体表处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及化瘀止痛[22]。电揿针针体经特殊处理而带有阳离子,刺入体内就会产生微电流的电化学效应,加之留针后使用混频按摩电针宝予电针治疗,进一步增强刺激而加强镇痛效应,此种电揿针疗法具有针刺、埋针、电针三效合一的作用。肺俞、膈俞二穴都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要穴,对肺癌根治术后肺脏及横膈气血、功能的恢复起到关键作用;手解穴为董氏奇穴的重要穴位,是最佳止痛穴;足三里、三阴交两穴相互配合,能通经活络,活血行气;多穴合用,通过运行全身及局部穴位气血、疏通经络、促进代谢、解除局部软组织痉挛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在术后t1~t5按压镇痛泵及使用止痛药的总次数明显高于试验组(P< 0.05),提示电揿针治疗与使用镇痛药物一样能达到镇痛效果,电揿针治疗在肺癌术后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试验组在术后t3、t6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疼痛会引起患者睡眠失衡,睡眠障碍会影响内源性阿片及阿片受体的合成,增加疼痛的敏感度,因此疼痛与睡眠障碍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23]。两组患者术后都采取静脉自控镇痛治疗,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高,提示试验组的电揿针疗法降低了静脉使用阿片类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与徐海霞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揿针疗法更安全舒适。

综上所述,新型电揿针(针行牌)疗法对肺癌根治术后疼痛能起到安全有效的镇痛作用,减少了镇痛药物使用量,同时能促进患者的睡眠质量,并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做进一步的研究。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故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电针胸腔镜根治术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