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课堂中的情感交互探究

2022-03-16郭楠楠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声乐情感专业

郭楠楠

(信阳师范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情感交互对于声乐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声乐课堂中,许多声乐专业教师总是会有意无意地侧重认知因素,着重于技巧训练和曲目演唱,忽视情感交互在高校声乐课堂中的重要性。有关高校声乐教学研究发现,高校声乐课堂中,教师普遍认为声乐学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容易产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心理,一味按照自己的心情随意安排教学活动,忽视学生内心真正的情感需求,不顾学生对所教授知识的接受度和相关回应。高校声乐课堂中存在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自己唱自己的,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整堂课基本都是教师在做范唱(只会唱,不会教);有的教师则很少做示范,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唱,不能给学生很好的声音范唱(只会教,不会唱);这些缺乏师生情感交互的高校声乐课堂会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导致学生的声乐演唱不进反退,并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模式[1]163。究其原因,师生之间没有形成亲密感和信任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研究普通高校声乐课堂中的情感交互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如何运用情感交互构建和谐的声乐课堂,为高校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一些参考。

一、情感交互简析

情感交互是指情感的交流与双向互动,是不同的个体处于不同的状态下,情感因素对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可以是合作,还可以是感染,甚至是一种对抗与竞争等。情感交互应用在教学中则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主客体之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发挥情感、态度、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教师通过运用自身的感染力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教师所带来的情绪,并对教学过程产生一定影响的一种状态。

情感是由个体的主观体验、外部表情、生理唤醒三个部分构成,是以个体的体验、愿望和需要等为中介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2]62。现代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以神经系统为中介的主体与客体因素之间的交互活动,能够引发情绪体验,产生认知活动,对激发条件引起广泛的心理调整,导致身体产生各种与之相适应的行为。

(一)情感与情绪的区分

在音乐美学领域,早已对情感与情绪进行了细致的区分[3]73。如《音乐美学教程》中指出,在音乐审美中,音乐直接引起的是情绪的体验,而在联想活动介入后才会产生情感体验[4]105。另外,《音乐美学通论》中作者将“emotion”以及“feeling”这两个词都译为“情绪”,情感这一概念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较多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内容,而情绪则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多用来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3]325-336。“情绪”是一种指代心理活动的形式性的状态,而“情感”不仅是心理活动的“形式”,还包括了心理活动的“内容”。

(二)情感交互对教学的影响

情感交互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对教学产生影响,其中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情感交互不仅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的交流,还应包含有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传授其知识与技能,使其在智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7]34,同时还要兼顾知识传递和情感传递两方面内容,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第二,教师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是积极的情感交互应用到教学时要非常注意强调的一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出应付、冷漠、消极等负面情感,那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学生拒绝接受其传递的知识,甚至会有抵制状况的出现[6]34。教师要拥有积极的、正面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出自己真正教学水平,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第三,情感交互所要达到的教学主客体目标一致,教师要在积极情感的帮助下,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达到动态的平衡发展。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发挥自身能动性,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积极的情感交互帮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向主动的“我要学”转变,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尽快达成,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在教学中得到双赢。

教师如果可以充分利用情感交互,发挥情感交互的积极作用,那么教学效果势必会事半功倍。情感交互应用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又要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做到知情互促、知情交融,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二、高校声乐课堂中情感交互的特点

高校声乐课堂中师生双方会呈现出各种各样复杂多变的情感。我们要了解教师上声乐课时的情绪、学生上声乐课时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学生对教师的感情等,只有对高校声乐课堂中存在的不同情感现象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才能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高校声乐教学效果。

(一)高校声乐课堂的特点

高校声乐课堂的特殊性体现在声乐教学是教师对学生需要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教学,教学程序分为“练声”和“演唱”两部分,具体教学方法是“示范”和“模仿”,教具是钢琴。高校声乐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依照学科内容或歌唱需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在声乐学习实践中,逐步扎实基本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7]8。高校声乐课堂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情绪、情感,教师要避免只是做一个好的“匠人”,教出来的学生“千人一声”。

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老师说,声乐教学并没有统一规格,声乐表演在舞台上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好的教师在教学时要会找出每个学生的特点,还原其最真实的嗓音。邹文琴老师培养的学生有:韩红、吴碧霞、雷佳、龚琳娜,她们的演唱风格各有千秋。高校声乐课堂要百花齐放,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真情实感,让他们用自己的歌声来自然流露和真实表达。

(二)教师上声乐课时的情绪

教师在上声乐课时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来是单方面的,并没有和学生发生过多的情感交互,然而教师上课的情绪必定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状态[8]97。教师可能某天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心情不好,把坏心情带到了课堂中,那么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学生经常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样会使她们更加胆怯和不自信,这将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的心里留下一个较大的阴影。由于高校声乐课堂的特殊性,声乐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深层的人际交往,是在琴房这种特殊场合下的一种人际交往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之外还要有情感方面的交流,教师传达出来的情绪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传递积极的、正面的情绪,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加积极乐观,在这种情绪的帮助下使得学生的认知达到全面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更好地克服胆怯,通过努力学习专业技巧,提升其声乐专业技能水平。

(三)学生上声乐课时的态度

高校学生正处于情感富有张力的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明显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情感也在进一步的发展。高校声乐课堂中,专业教师在进行示范演唱时,学生会更多地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通过呼吸方法、共鸣腔体、声区位置、发音咬字等方面作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在上声乐课时并不会盲从专业教师所教的歌唱方法,而是会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有的学生在上声乐课时刻苦学习,尊重专业教师的教学,为考研或找工作等目标积极奋斗;有的会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个人的不同意见,表现出半信半疑的态度;有的甚至会全盘否定自己的专业教师,觉得专业教师并没有使得自己的歌唱水平得到提升,申请调换教师,或者单独出去找其他专业教师上小课[9]13。教师要靠自身不懈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认真并且富有耐心的教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互,使学生与自己的默契程度逐渐提升,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跟随专业教师的脚步以知寓情,学有所获。

(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教师对所教学生无条件的关心、理解、爱护和接纳,是一种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基础上的一种无私的、伟大的职业情感[9]14。高校教师作为影响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人物,对学生的情感起到直接的激励和感染作用。教师要把自己的心血、温暖和关爱凝聚在学生们的身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促进其全面发展。“学艺先做人,做人德为先”,在高校声乐课堂中,学生不光可以向自己的专业教师学习演唱技能,还可以向专业教师学习做人。教师将个人情感融入教学当中,这将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学生的人格甚至都会因为教师的影响而得到重塑,教师的教学以及教师自己的人格和内在修养都会对学生一生产生深远影响[6]36。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演二度创造等能力都可以在积极的情感交互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五)学生对教师的感情

高校学生的年龄段大多是在18到22岁左右,这时候的学生思维较为成熟,社会情感得到充分发展。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既不能高估学生的自制力,放松对学生的约束力,又不能对学生过多的束缚,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指导。[9]14声乐专业学生较其他学科学生心理方面有所不同,可能更具个性化。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对教师崇拜有加,敬畏不已,懂得感恩;有的学生对教师不信任,不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认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外向活泼的可能在上声乐课时和老师闲话连篇;内向胆怯的会在上声乐课时不敢和老师多说一句话,也不进行任何多余的情感互动。高校教师应该具体了解所教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他们建立好良好的情感交互,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

三、情感交互在高校声乐课堂中的实施策略与应用

(一)情感交互在高校声乐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情感交互目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并运用到高校声乐课堂中去,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可以运用情感交互教学营造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亲密教学氛围,从而使得师生关系更加愉悦和谐。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养成活泼、开朗、积极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这样不仅能够缓解部分声乐学生在高校声乐课堂上紧张、焦虑等一些比较常见的不良情绪,而且还能够增加其学习声乐的趣味性,把声乐学习变成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用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现在和未来。首先,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是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声乐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之初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嗓音条件、歌唱能力、接受能力、表现能力等,其次,教师还要全方位熟悉掌握学生的个性、爱好、气质、兴趣、特征等。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安排合适的曲目,将与学生嗓音条件、内在性格相适应又具有针对性的作品布置给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7]18。在高校声乐课堂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互,加大师生互动,提高高校声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增强积极的情感交互,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校声乐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营造一种自由活泼、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应走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理解学生。通过增强积极的情感交互,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业技能习得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不求上进,工作不够热情,对工作持消极应付的态度,教师的漠不关心、教管不严,导致学生在声乐课堂上消极应付、演唱作品不能脱谱,一学期只唱会一首曲子甚至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度过,这些都是消极的情感交互对学生产生的后果。因此,作为高校声乐专业教师,自身要认真钻研教学,在高校声乐课堂上精神饱满,对学生关爱有加,带动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笔者作为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尤其是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都会和新生进行简单聊天,放松她们的警惕心,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通过轻松愉悦的简短闲聊对她们的性格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开始练声和歌唱,通过声音去了解学生的嗓音特点。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才能够加强全面的了解学生,让师生间有效互动,实现有效教学。

2.适当调控消极情感,始终保持饱满热情

高校声乐教师也是凡人,也会有七情六欲。但是由于教师这种职业的崇高性和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调控,避免把这些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中,以免对教学造成不良影响。高校声乐教师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对消极情绪加以控制,降低坏情绪带来的干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师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问题在于,要让儿童感到教师这些人之常情之中,包含着正直,有道理。”[8]97作为一名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应该发自内心的热爱专业,热爱教学,在高校的声乐课堂中要学会调控消极情感,始终积极向上、充满激情和感染力,从而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使得声乐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

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有法。如果遇到反应快、聪明伶俐的学生,要注意少表扬他,可能他已经听多了夸奖,满足自身拥有的一流的先天嗓音条件,但是要知道,不努力训练基本功也许并不如先天嗓音条件没他好的人;如果是面对谨慎敏感,性格腼腆的学生,要注意教学中的用语也要先进行试探,在他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再提出自己的教学要求;碰到反应迟钝的学生,可能会对授课内容接受度不高,这时教师要耐心讲解,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多鼓励和引导学生和老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遇见活泼开朗,求知欲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积极有效的反馈,合理引导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见解。高校声乐课堂要“融情于教”,激发学生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声乐演唱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得学生乐在学中。

4.教学过程中,情感交互要注意一视同仁

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指导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是情感交互却要做到一视同仁。高校教师要积极寻找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克服骄傲,使其歌唱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面对演唱水平较差的学生,要鼓励其不抛弃不放弃,多多给予关心和支持,重点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建立自信心。高校声乐专业教师要怀着博大的胸襟深入地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内心,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措施,启发学生自我提升,最终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声乐演唱水平。[9]20

(二)情感交互在高校声乐课堂中的应用

高校声乐课堂是需要一对一的具体教学,教学过程首先是听一下学生对歌曲的演唱,然后对出现的声音问题进行正确的示范,并给学生具体讲解如何运用腔体进行歌唱。这时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进行模仿和演唱,与此同时教师会精神集中的听辩学生所发出的声音是否达到了要求,是否与教师预期的效果相近或一致,并认真指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方法进行演唱。由于高校声乐课堂具有特殊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1.学生理解不透某些体验或感觉时会向声乐专业教师进行咨询,并寻求示范和讲解;2.学生能够理解某些概念但却做不到那种效果,达不到教师描述的那种感觉时会跟教师进行在深入交流,模仿教师演唱的歌唱感觉,并请求老师给予引导和指正;3.当教师听到学生的发声状态不对但学生却自我感觉良好时,教师会制止学生,并与其交流,让学生及时调整状态,学会听辨正确的歌唱感觉,这样即使是单独在课下进行练习时,也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经过这种反复地听辨、调整和演唱,师生之间情感交互与配合密切,无形中达到了高校声乐教学中隐性的互动[8]10(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互动

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和学生在高校声乐课堂上的教与学是一个相互学习、协同合作的一个过程,除了关注高校声乐课堂中教学个体认知的因素以外,还要利用积极的情感交互因素来促进学生对于声乐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情感交互,往往能激发学生相应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歌唱的发声状态和情感表达。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始终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用自己的爱心和激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期望。教师要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用眼神和言语将温暖和鼓励传递给学生,给予他们安全感。高校声乐课堂中积极的情感交互可以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可以增加学生的歌唱兴趣。完美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温暖的、轻松的、愉悦的,而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理解、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高校声乐专业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做到知情合一,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要给予相应的积极响应,努力去实现情感的积极交互。教师和学生要在更为和谐的课堂环境下,为高校声乐课堂的教与学而共同努力。

四、结语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高校声乐课堂教学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重视积极的情感交互的作用,只有培养起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交互,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不断增强,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高,声乐演唱水平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10]33。对于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应该在专业教师的积极督促下,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课下进行刻苦训练;对于高校声乐专业教师而言,应当尊重、欣赏、关爱声乐专业学生,认真教学,耐心讲解。相信通过师生间共同努力,一定会构建更为和谐愉悦的声乐教学环境,最终提高高校声乐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声乐情感专业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部分专业介绍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