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集聚视角下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2-03-16张小永

商业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赋权珠三角分析法

张小永

(湛江科技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03)

一、问题的提出

广东是我国第一经济大省,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已连续32 年居全国第一,人均GDP 已达高收入国家水平。然而广东也是全国发展最不平衡的省份,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极为悬殊。以2020 年广东全省各市GDP总量为例,最穷的是河源、潮州和云浮3 个地级市,GDP 分别为1102.74 亿元、1096.98 亿元和1002.18 亿元;最富的三个市分别是深圳、广州和佛山,GDP 分别为27670.24亿元、25019.11 亿元和10816.47 亿元。最穷的云浮市与最富的深圳市的GDP 差距达到惊人的27.6 倍,与贵州倒数第一的安顺市的经济体量基本相当,河源和潮州甚至还比不上贵州倒数第二的黔东南。很难想象,如此之大的发展差距竟然发生在我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省。

目前,粤东西北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人才集聚等方面与珠三角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到“珠三角”的一半。广东东西两翼的交通设施、营商环境、支柱产业等方面,相对处于一个弱势地位,生态优势也没有得到很充分的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广东省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何有效缩小粤东西北与珠三角间的经济差距,实现省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是摆在广东省面前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

金融集聚体现了一个地方的金融发展程度,而金融发展程度的高低又会影响和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金融集聚角度对广东各区域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不同地区间金融集聚的差别以及这些差别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二、广东省金融集聚程度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及区域划分说明

本文采用SPSS18.0 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广东省2020年的金融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进行评价分析。数据来源于广东省以及各地市2021 年统计年鉴及2021 年《广东省金融运行报告》。区域划分按照广东省统计局的划分标准: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粤西包括阳江、湛江、茂名三市;粤东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市;粤北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五市。

(二)金融集聚程度实证评价体系的构建

金融集聚是指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制度等在一定地域空间内聚集并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一定规模和密度的金融现象。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涉及到集聚规模、集聚水平、外部环境和经济相关性等方面。本文根据科学性、可行性、稳定性、应用性的指标选择原则,借鉴丁艺(2013)的做法,从金融业总规模角度来构建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金融集聚程度评价体系划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次。其中,一级指标为金融集聚,二级指标是金融业总规模,金融业总规模下包括7 个三级指标,详见表1。

表1 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三)金融集聚程度的实证分析方法

关于金融集聚程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两大类。单一指标法如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等,综合指标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虽然单一指标法具有简洁明了、便于数据收集等特点,但是也因此降低了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忽略了影响因素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因此,本文选择综合指标法来构建评价体系。在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时,首先要确定各评价指标所占的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在区域性评价系统的构建中,运用比较多的是德尔菲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前者属于主观赋权法,后者属于客观赋权法。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

主观赋权法是根据个人主观经验或咨询专家的意见来确定综合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具有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特点。主观赋权法受个人学识和经验的影响巨大,不同人确定的权重可能相差很大。同时,该法也未考虑不同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使得评价的可靠性和可行性难以保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选取客观赋权法里的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主成分分析法也称主分量分析法,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法利用降维的处理方法,使高维的指标数据得出最合理的简化指标,既在指标的赋权上克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又最大程度上保证客观地反映样本间的原本关系。同时,主成分分析法具有便于计算和模式化的优点,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程序化处理。

(四)金融集聚程度实证结果分析

1.金融业总规模评价

表1 中变量Y-Y的数据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的数据分别用ZY-ZY来表示。运用SPSS 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主成分,并得到因子的数值,具体如表2、表3 所示。

表2 金融业总规模的因子特征值和因子载荷矩阵表

表3 金融业总规模的特征向量表

从表4 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综合主成分值为3.122,在广东四个区域中遥遥领先,粤东、粤西和粤北分别为-0.768、0.987 和-1.132,与珠三角存在巨大差距。上述数据说明在广东省内,金融资源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

表4 金融业总规模综合主成分值

2.金融集聚程度综合评价

得到金融业总规模的主成分综合值后,再次对其标准化处理,得到数据ZP1-ZP4。同样运用SPSS 进行处理,得到表5、表6 中的结果。

表5 金融集聚水平的因子特征值和因子载荷矩阵表

从表7 可知,广东省四个区域中,珠三角得分最高,其余由高到低分别是粤西、粤东和粤北,珠三角是广东省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珠三角集聚了广东省53.35%的人口,贡献了全省79.67%的经济总量,庞大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吸引了国内外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在此汇集。反观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金融集聚程度与珠三角存在较大差距,金融业无论是整体规模、发展水平还是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都亟需提高。

表6 金融集聚程度的特征向量表

表7 金融集聚综合主成分值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东省各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广东各区域金融集聚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金融集聚程度从珠三角向粤北地区依次递减,珠三角是金融集聚程度最高的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差距基本反映了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金融资源分布的极端不均衡是造成广东省各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粤东西北地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提高。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区城金融集聚的产生和发展是各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地理、历史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受政府政策、发展战略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虹吸效应下,如果不加任何干预,珠三角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只会愈来愈高,而其它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差距则会进一步增大。金融集聚的形成主要有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模式,广东省在促进落后地区金融集聚过程中,可以主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政策制定、财政资金分配等方面引导金融资源向落后地区流动。

(二)完善金融市场与监管体系

金融集聚的形成和壮大需要一个完善的、高效的金融市场,地方政府应深入了解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困难和诉求,持续完善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金融市场环境,吸引国内外各种金融机构向本地区汇集,进而促进本地区金融资源的集聚发展。

(三)集聚金融人才,完善基础设施

人才是金融发展的关键,金融落后地区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吸引各种高素质金融人才向本地区流动。研究制定有效的金融人才培养措施,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对于急需的高端金融人才,在落户、看病、养老等方面提供便利,打造优良的金融人才集聚环境。让人才不但能走进来,还要留得住。同时,发达金融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发达的基础设施的支持,政府要在交通、通信、电力等方面科学规划、大力投资,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猜你喜欢

赋权珠三角分析法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期刊评价中小同客观赋权法权重比较及其思考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赋权理论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性住房选择模型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问题、策略与走向研究
珠三角,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