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季亏缺灌溉条件下高密栽培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2-03-16雷喜红李新旭崔雪明

蔬菜 2022年3期
关键词:单果可溶性灌溉

雷喜红,李新旭*,李 蔚,崔雪明,郝 维,王 帅

(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北京市密云区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北京 101500)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番茄的关注点从均衡供应、外观商品性和耐贮运能力过渡到良好的口感,适于鲜食的水果番茄更是受到追捧,需求量与日俱增。由于基质栽培具有栽培模式标准化程度高、水肥精准易控、产品品质可控、省工高效等优点,逐步成为水果番茄栽培的主要模式,但在春茬生产实践中发现,以采收5~6穗为目标的传统种植模式存在随着气温升高特别是在6月份的上层果穗(3~6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下简称糖度)快速下降而导致品质降低的问题。日本曾报道采用短季高密栽培提高前期产量和亏缺灌溉提高糖度的成功实践。为借鉴国外先进模式,充分利用北京地区3—5月优质光热条件,稳定产品品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采用在同一定植条件下,只留2穗果和水分亏缺灌溉等栽培措施,研究增加种植密度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短季高密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于2月10日在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北京田园鑫盛农业有限公司日光温室进行,温室跨度7 m,长100 m,脊高3.6 m,采用PO膜覆盖,防水保温被保温。

1.2 试验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京采6号,北京现代农夫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每667 m栽4 500(CK)、6 000、8 000株3个密度处理。2月10日定植,定植时幼苗生理苗龄4叶1心,5月30日拉秧。小区面积100 m,随机排列,3次重复,设置保护行。

采用单干整枝,所有植株均在第2穗果开花后闷尖。营养液灌溉策略如表1,通过自动施肥机(北京紫藤连线公司生产)供给,根据植株长势、天气情况进行营养液动态管理。灌溉遵循原则:晴天以太阳升起后2 h为起始时间节点,太阳落山前2 h为停止时间节点,单株灌溉量以667 m栽4 500株(CK)100%灌溉需求为准,其余处理随着密度增加处于相对应亏缺灌溉状态,阴天均停止灌溉。

表1 不同生育期灌溉策略(晴天)

1.4 指标调查

收获期调查单穗坐果数,随机选取各处理番茄成熟果实样品15个进行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3次重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折射仪(糖量计)测定,单果质量采用电子天平(精度0.1 g)测定。采收时统计脐腐病发病植株(病株率=发病株数/定植株数×100%),其果实不计入有效产量。番茄产量分别按小区进行统计,并换算成667 m产量。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植株抗病性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高密处理(667 m栽6 000株与667 m栽8 000株)第1~2穗果可溶性固形物均显著高于对照,但2个高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分析认为在相同灌溉次数条件下,667 m栽6 000株与667 m栽8 000株处理单株灌溉获得量较对照分别降低25.0%和43.8%,亏缺灌溉有效提高了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另一方面,随着密度的增加,过度亏缺灌溉引起高密栽培(667 m栽6 000株和667 m栽8 000株)的脐腐病较对照显著增加,且667 m栽8 000株处理病株率显著高于667 m栽6 000株处理,影响了有效产量的提升。

表2 不同密度处理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及抗病性的影响

2.2 不同密度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单果质量显著降低,且667 m栽8 000株处理的单穗坐果数显著低于对照,可能是在相同灌溉条件下,密度较大的番茄单株分配灌溉量降低,影响了果实的膨大与发育;但是,随着密度的增加,小区产量和667 m产量显著增加,分析认为3—5月份环境条件较好,高密度栽培植株仍能获得较高的光热补偿。

表3 不同密度处理对番茄产量性状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2.3 不同密度处理成本效益分析

从表3还可以看出,试验中667 m栽6 000株与667 m栽8 000株处理较对照每667 m分别增加种苗成本1 500元和3 500元,人工成本150元和350元;667 m分别新增产值4 134元和4 984元,新增纯收益2 484元和1 134元;由此,667 m栽6 000株为适宜的高密栽培密度。

3 结论与讨论

日光温室春茬番茄只留2穗果高密度基质栽培中,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单果质量显著降低,小区产量和667 m产量显著增加,667 m栽6 000株与667 m栽8 000株有效产量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升,综合考虑种苗投入成本及生产管理难度,推荐667 m栽6 000株为适宜的高密栽培密度,这一结论与单福成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受温室灌溉系统分区限制,不同处理小区灌溉量总量一致,导致667 m栽6 000株与667 m栽8 000株高密处理植株处于亏缺灌溉状态,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对照显著提高,可能是因为番茄在亏缺灌溉条件下根系渗透压发生了改变,养分分配发生了变化,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过度亏缺灌溉的脐腐病发生率较高,影响了产量的提升,导致高密处理(667 m栽6 000、8 000株)之间的产量差异并不显著。因此,针对高密栽培的精准灌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单果可溶性灌溉
纳米比亚着力发展农业灌溉
替代柑橘聚乙烯薄膜单果套袋的涂膜剂研发及保鲜效果评价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气溶胶铁可溶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获揭示
Life in 2060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露地鲜食枣品种引进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化学—渗透压法温和破碎处理下大肠杆菌细胞胞内蛋白质的释放率
0.8%的硼素用量对甜瓜最有利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