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研究,更促教师专业成长
2022-03-16张玲
张玲
我认识刘友开老师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此前虽然知道他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教育诗学以及名师工作室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但却不知道他也在做些以人民教育家汪达之等为研究对象的现代教育史学研究。直到最近,认真研读了他的专著《汪达之评传》之后,我才真正从书中窥到他的教育情感之一二。
汪达之,1902年5月6日生于安徽黟县碧山村。他是陶行知创办的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的学生,曾受陶行知委托,担任新安小学的校长,是我国知名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的创建者。解放战争期间,汪达之曾任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督学,华中、华东干部子弟学校校长。在《汪达之评传》中,刘友开旁征博引,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综合性地勾画出了教育家汪达之的清晰面貌;评述了汪达之创办新安小学,创造性地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培养人才中所取得的卓著成就;总结了汪达之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学校教育、旅行修学教育和儿童教育、师范教育、民族教育等综合技术教育等领域中,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山不走到我这里来,我就到它那里去。”亚历山大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人不能被陈规旧习所束缚。通晓事物变化,不拘泥于陈规旧制而死板教条,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让梦想发光。刘友开之所以能达成为人民教育家汪达之作“评传”的目标,是因为他能主动地走到“仰止”汪达之的这座“高山”那里去进行创作素材的收集、整理和考证,并以发掘和积累大量的创作资源以及撰写和发表多篇的“研究汪达之”的专论为前提的。仅从《汪达之评传》的原附录《刘友开“研究汪达之”专题中的文论与专著目录索引》的“据不完全统计”中,自1985年至2020年,他就在《中国农村教育》《教育家》《生活教育》《行知研究》等多种报刊上发表研究汪达之的文章、论文、诗作等专论36篇。可以说,正是这样的执着与勤奋,成就了这部难能可贵的评传。正如原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先生所评:“大笔著人民教育家评传,记颂其奋斗史迹;赤心承人民教育家精神,塑造我民族未來。”
在这部评传之前,刘友开还出版了《汪达之教育文集》等4部专著。图书出版后,在史学界和学术界收获如潮好评。著名的现代教育史学研究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金林祥先生还撰写书评,高度评价说:“《汪达之教育文集》以准确的史料、翔实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汪达之先生的光辉人生和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深入研究汪达之和新安旅行团,也为我们研究陶行知、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史和中国现代史,提供了一本颇有价值的史料书。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精神营养,推进教育改革,提升师德修养。”从中已足可见这些研究专著的重要价值和影响。
“不见海不知海阔,不下海不知海深。”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启发着我们:任何事只要敢想,总是会有办法;任何地方只要敢去,总是会有通道的。从《汪达之评传》中,我读出了:刘友开就是这样一个敢想敢做的人。他潜心研究汪达之先生生平与教育思想,至今已长达40年之久,从未有过间断。《汪达之评传》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鲜活的、立体的、全方位的人民教育家汪达之的形象。他对汪达之先生的教育精神作了系统性的阐述:“汪达之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他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在各地创造出来的各种有当时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并被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教育成果,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教育体系……都将大有继承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及深远意义。”刘友开对汪达之及其精神的阐述和论证,都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他的这些潜心研究和大力推介,使得在我国现当代教育史上对汪达之的研究增添了几许扎实、几分厚重。作为一名教师,他在业余花费大量时间、心力去完成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出版了《汪达之评传》这一专著,其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自当不言而喻。读《汪达之评传》,使我仿佛看到了在满天繁星闪烁的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天空中,又多了人民教育家汪达之这颗璀璨的星。
“一个明智的人,就是一个不会为表面现象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将往哪一方向发展。”杜威是这样,杜威的学生陶行知是这样,陶行知的学生汪达之也是这样。我以为,刘友开不论是致力于教育的本职工作,还是在本职工作之余长期潜心对汪达之的研究,不也正是在努力向着更加深远的教育之境行走吗?回顾起来,从一个极其普通的“草根教师”成长为一位著名特级教师,他的这一专业成长之路,还被全国语文教育专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先生称作为“刘友开现象”。他曾说:
“‘刘友开现象’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其一,‘草根教师’也能大有作为。只要播下‘梦想’的种子,并用‘爱’的雨露浇灌,用‘实践’的汗水耕耘,就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教育之果。刘友开现象激励我们,一个人想多远、爱多深、付出多少,就能走多远、飞多高。其二,创新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不竭动力。教、学、做、思合一,是实现创新的必由之路。本书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写满了刘友开积极进取、坚韧奋斗、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其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千千万万的一流教师,才有源源不断的优质教育资源,才有中国一流的教育。提升中国教育的品质,需要每位教师从自身专业成长做起。”
北宋时期著名学者张载在“四为说”中指出:大凡有识之士,要努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以为,这里的“为往圣继绝学”,不仅仅是简单地使哪一位先贤的学问不至于断绝的问题,而且还应指延续人类精神文明的火种不至于熄灭而要永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问题。而今,透过像刘友开这样的以教师角色在本职岗位上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进而担当起研究者的角色,并长期在业余潜心研究汪达之等教育大家的这种现象,不禁使我深有所悟:“教师担当路千条,潜心研究不可少。教而不研则肤浅,研而不教天地小。分析过去抓现在,专业发展应趁早。”
(作者为上海宝山世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
310650190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