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路径探索
2022-03-16程锋箴
程锋箴
摘要:作为工作在前沿阵地的县级财政部门,如何发挥应有作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笔者结合江苏省丰县的实际情况,探索财政有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以点带面,为乡村振兴献策助力。
关键词:县级财政 乡村振兴 路径探索 丰县
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而提出的。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很不充分,解决新时代社會主要矛盾,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发展。作为政府重要支柱的财政部门,尤其是工作在前沿阵地的县级财政部门,如何发挥应有作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笔者结合江苏省丰县的实际情况,探索财政有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以点带面,为乡村振兴献策助力。
(一)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下了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快进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乡村振兴的掣肘,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提升农村生产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投产比上看,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近年来,丰县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稳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十四五”期间,丰县财政计划总投资6.5亿元,配齐配全农业基础设施,优化田间水系,增强排涝抗旱能力,建成路相连、渠相通、田成方、林成网的26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以实现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50元的奋斗目标。
(二)打造美丽舒适宜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福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生态振兴的重要环节,户厕改造、安全饮水、污水处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指标。丰县坚持全域整治、全面推进,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的“颜值”,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明显减少,“洁净美”的景色逐渐呈现,人居环境村民“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治理模式已基本形成。2020年,丰县财政投入资金5.4亿元,用于产业发展、农房改善、卫厕改造、饮水安全、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财政投入的增加,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作为江苏省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丰县2018年就出台了《关于果业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2019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丰县果业振兴的意见》,市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丰县果业振兴,并明确提出重点扶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县级财政部门依据国家扶持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丰县果品市场,充分利用“南果北蔬”的产业优势,将整个南部建成现代果业发展的“蓄水池”。根据国家、省关于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建设要求和标准,全力建设“江苏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果品生产、企业深加工、农业园区自摘观光,依托大面积果树种植优势,鼓励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羊、猪、鸡等规模养殖,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民收入。
(四)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健全乡村人才激励机制
为促进各类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与农村有效衔接,丰县积极实施“三乡工程”,县财政部门负责筹集“三乡工程”专项基金,制定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和监管办法,引导各类财政项目资金向“三乡工程”倾斜;制定财税支持奖励政策,促进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挂职,推动科技人才深入基层,吸引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当“农创客”,对符合相应条件的给予购房、租房、生活等专项财政补贴;配齐配强农村农技员和信息员,培养农业方面的行家里手,打造一支懂管理会经营农业经纪人队伍;搭建“乡贤”返乡平台,鼓励外出能人回乡创业,对符合要求的返乡能人给予购房补贴、金融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和财政政策奖励;对丰县投资较大、带动村集体增收较多、吸纳农民就业的各类人才,依法吸纳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各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措施,激发农村活力,聚集农村人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实现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的最终目的。
(一)发挥财政涉农惠农资金“一折通”的“阳光”作用
按照相关规定,政府将农机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轮作补贴、秸秆还田等多种补助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给农民。这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财政部门要做到严格审核、精准发放、规范管理、便民利民,确保每一分补贴都及时发到农民手中、用到农民身上,从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筑牢基层根基,营造良好环境。
(二)创新农业保险政策,完善农业抗风险机制
近年来实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20年,丰县农业保险签单保费为1.3亿元,其中财政负担0.97亿元,对种植业、养殖业、高效设施农业、农机具、价格指数等发放理赔资金0.98亿元,通过财政涉农“一折通”打卡到户,做到“不惜赔、不滥赔”,切实维护了农户利益。
在当前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农业保险要有新作为。为此,要积极开发质量险、价格险、收入险等品种,拓宽农业保险覆盖面;要提供对多种风险需求的保障,将农业活动经营主体从事的农业产业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要充分运用农业保险政府巨灾准备金,重点关注生猪养殖业及稳产保供农产品保险需求,加大对于主粮作物基本险、收入险、蔬菜等产品补贴力度,降低各类保险主体的保费成本,进一步减轻农户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负担。
(三)利用财政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业项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变成希望产业,是促使农业发展的前提。因此,财政部门在农业产业上也应加大补贴力度。如田园综合体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等多项财政补贴政策的出台,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发展项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在支持乡村振兴中的比例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精神,要调整城乡在土地出让收益分配中的格局。“十四五”期间,丰县财政分年度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逐步提高并最终达到50%以上。这部分土地出让收益重点用于高标准农田、水利、种业、供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与农业有关的项目支出方面。尽管资源要素流向乡村后,县镇财政会有暂时的困难,但政策的调整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群众会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一)落实普惠金融政策,为农民等低收入群体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
财政部门通过出资、贷款贴息、财政资金增信等方式,可以带动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易获得、低成本的惠农金融服务,解决了农业经营者融资成本高、途径少的难题。在提升涉农普惠性金融供给能力方面,丰县大力推广“阳光信贷”、金农贷、农户小额贷款等普惠信贷产品,实现全县360个行政村农户贷款全覆盖,对近9万户农户授信64.8亿元。
鉴于政府与银行合作的金融产品较多,主管部门又各不相同,可以将众多的金融产品进行整合,设立普惠金融基金,由主管部门在软件平台上进行申报,不仅方便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也可降低银行放贷风险。
(二)土地经营权入股,享受改革红利
2018年12月,财政部等六部委出台了《关于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农户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经营活动,并分享红利,促进农户参与现代化农业的创建,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县财政部门要依据相应的扶持政策,引导农户通过长期流转承包地促进其转移就业。
(三)发挥财政资金与投资基金的积极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注入
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通过基金管理人和上级乡村振兴基金的资金入股,可以盘活县级自有资金,支持带动区域涉农产品投入,助力县级乡村振兴的发展,主要投资于乡村休闲旅游、生产服务、绿色循环产业、优质高效农业等农业产业。注册6亿元的丰县盛盈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将为丰县大沙河森林公园、古黄河二坝湿地公园、牛蒡产业园、刘邦故里文化景区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为丰县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乡村一三产业融合提供资金支持。总投资8.3亿元的丰县城乡污水处理PPP项目,通过对1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的提升改造和110个村级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将大大提升广大基础镇村水处理能力,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四)发行专项债券,走出融资困境
专项债券的募集时间较短,可以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中资金瓶颈问题。专项债券的发行应针对环境整治、特色产业、生活服务等乡村振兴项目,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发行,有效规避和降低债券风险。同时,债券发行时可将收益性项目纳入范围,并保障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专项债券还本付息的需求。
由于一般债券额度较低,丰县2019年以来每年只有1亿元的额度,乡村振兴项目主要靠发行专项债券来解决。由于这些乡村振兴项目一般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类的,自身没有收益或者收益不明显,导致发行困难,即使发行成功的,未来项目收益也不能满足偿还的需求。因此,要通过调整地方一般债和地方专项债占比,将乡村振兴类债券全部纳入一般债券进行管理。
(五)企村联建,共走振兴路
县级财政部门通过税收、用地、保险、改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实施“万企联万村”工程,推动企业转型需求与乡村发展需求有机结合。企业利用自有资本、人才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扶持乡村发展,通过发掘农村的资产、资源和特色文化等壮大企业实力。乡村的山水林田、河湖草场、民间工艺、传统民俗,都是发展现化农业、休闲观光、生产生活服务的优质资源。企村双方产销合作,共同投资经营实体,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既解决农村集体经营不善、管理落后的难题,又为企业增加了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一)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要对农村闲置资产(厂房、集体建设用地等)进行调查,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平台,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和集体建设用地价格评估,稳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租赁和抵押试点。
(二)利用节约的建设用地异地置换建房
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异地置换到工业规划区、城镇规划区建房出租,可以实现工业发家致富。村集体取得房屋出租收入再用于本村旧村庄改造,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三)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
要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开展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利用情况摸底,鼓励市民下乡、外地人来乡创业、企业反哺乡村,通过有效沟通达成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利用协议,推动乡村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家庭作坊、特色饮食等产业的发展。
(四)农村宅基地异地使用
试行农村宅基地权益在乡村地区跨村组转移使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跨组、跨村甚至跨镇使用宅基地,促进农村人口集聚,关联产业形成规模,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增强硬实力。
(五)放活集体建设用地权
在符合行政审批的前提下,部分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村可以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成经营性场所对外出租,或以优惠的政策招商引资;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面附属物整体或部分合理转让,使资源变资产,让资产生资金。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3735500589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