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引领和素养立意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2022-03-16宁秀霞
宁秀霞
关于活动型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簡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这样要求:“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一方面,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要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
什么是议题?怎样围绕着议题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作为参与新课标编写的一线中学教师,北京中学的特级教师张莉老师就这些问题做过多次专题发言。最近,笔者有幸观摩了“张莉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谢菁老师的“保护知识产权 助力高质量发展”聚焦素养、基于文献共读的时政专题课。此节课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教师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议题为主线、以体验贯穿始终,带着对现实问题的困惑,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交流、合作,体悟真实的情感、态度。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强化辨析式教学;学生通过高阶思维活动落实知识,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真情境、真任务使真问题贯穿于教学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教学效果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真懂、真信、真用。
笔者认为,这堂课很好地诠释了张莉老师所提出的“议题引领下的活动型课程彰显育人情怀”的理念。
一、教学设计以议题为主线,注重素养导向价值引领
拟好议题是实现素养教学的关键。张莉老师和谢菁老师在研读课标和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北京中学思政课的教学特色,联系实际,确定了“保护知识产权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议题。此议题贯穿课堂始终,包含着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比如,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利用PPT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条文,调动学生有关知识产权的学理知识。接下来,通过“我阅读 我分享”环节,学生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实现了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进而增强政治认同,道路自信。通过“我关注 我探究”环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调研、研讨、分享、体验,生成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通过“我合作 我建言”环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现代化治理的科学建议,在理论性和实践性中统一,提升了学科能力,增强了法制认识,培育了科学精神。所以,此议题又展示了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极具开放性、引领性、贯通性。这正反映了张莉老师所主张的教学理念—通过议题引领,依托话题(情境案例),聚焦主题(学科内容),达成素养目标。链条式的设计,将目标、情境、内容、任务、评价等要素链接起来,环环相扣。
二、教学路径以共读时政文献为起点,促师生共同成长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能够为学生和教师创设共同发展的舞台,思政课一定要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社会热点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教学活动推进中激发出师生的内在潜能。谢菁老师恰当地选择了《求是》杂志2021年第3期刊登的习近平《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文为文献资源,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这一时政热点,课前与学生一起做了深入的研读,指导学生掌握文献阅读方法,厘清文献中所涉及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了解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发展过程、发展成就、存在的问题、强化措施等,然后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令学生提升了对知识产权保护认识的高度,深刻领悟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阅读文献帮助师生及时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增强了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文献“活了起来”,使时政“有了高度”。
三、教学主体是学生,促学生“在课堂的中央”
张莉老师认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学生要“在课堂的中央”,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在课堂的中央”,这正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灵魂。基于北京中学的实践,谢菁老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放手让学生居于“课堂的中央”。课前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分类调研,查阅相关案例和资料。课中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研讨,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困惑,互相讨论,彼此借鉴,以主人翁的身份,自觉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思想碰撞中明晰理论观点,在观点交锋中明确正确价值观念。课后,教师以开放性作业为依托,进行终结性评价,要求学生从本课知识产权相关案例中任选一个,综合运用所学,谈谈对“保护知识产权 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笔者欣喜地见证了学生一直“在课堂的中央”。
四、教学内容打破模块边界,重学科能力的培养
课标要求,打造活动型的学科课程,需要综合性的教学方式。既强调课程内容的跨学科,又关注议题情境的复杂性;既注重观察对象的多维度,又注重探究途径的多样性。鉴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不同模块内容存在交集,拟定议题时,既可着眼于同一课程模块的内容,综合不同的核心素养要素,又可以着眼于同一核心素养要素,综合不同课程模块的内容。此节课,谢菁老师统整“必修二”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坚持新发展理念”、“必修三”的“全面依法治国”、“选择性必修一”的“经济全球化”和“选择性必修二”的“尊重知识产权”等相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文献、调研文献所反映的现实状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立德树人价值导向。而且,这种综合也正契合了高考的考查“四翼”中对综合性的要求。因此,张莉老师和谢菁老师的这种整合又具有了高考的前瞻性。
总之,这节课精准地诠释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较高程度地完成了学科任务。
(作者系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政治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