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酱园记

2022-03-15周华诚

杭州 2022年24期
关键词:杭州人酱园酱香

在酱园,最厉害的,也是工资最高的,是“头脑师傅”。

老底子里的酱园,资本雄厚的,才请上一位“头脑师傅”。恒泰酱园了不得,一下请了两位“头脑师傅”。

如果酱园老板的工资是十两银子的话,那么“头脑师傅”就得二十两银子。

懂的人自然懂:一个酱园的“命脉”都捏在“头脑师傅”手里。出的酱油鲜不鲜,醋的香正不正,酒的味道醇不醇,都跟“头脑师傅”有关。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头脑师傅”掌握的几乎是一些核心机密,连他自己都说不太清楚。比如,门帘开不开,窗门开多大;缸盖什么时候开,怎么开,开多大——但凡要动什么东西,都要经过他的同意。

如果没有经过“头脑师傅”同意,随意动什么物件,那是要挨罚的。

1881年,恒泰酱园成立。1903年,五味和食品店成立。其后,两个商号分别变革为杭州工农酿造厂、杭州利民食品厂,又历经合并,进入杭州市食品工业公司,后整体改制,成为杭州市食品酿造有限公司。

再后来,有了浙江五味和食品有限公司。五味和旗下,拥有两个国家级老字号品牌——湖羊酱油、五味和糕点。

现在,五味和的调味品生产,在经验传承中不断走向依靠科学的酿造方式,采用高盐稀态发酵法生产酱油,一次可以发酵上百吨的原料,同时,改变了原先“靠天吃饭”的局面。

尽管如此,从“头脑师傅”手中传下来的“味觉秘密”,却一点也没有走样。代代相传之后,成为杭州人独特的味觉记忆。

在杭帮菜领域,胡宗英胡大师相当于“掌门”。

杭州知味观味庄总经理董顺翔、杭帮菜研究所所长王政宏、杭州伊家鲜集团董事长伊建敏、君澜集团餐饮总监吴俊霖……都出自胡忠英门下,都是胡大师的弟子。他的弟子至少几十位。

胡大师有一天说:“做西湖醋鱼这道菜,鱼可以换,醋不能变。”

醋,一直用的是双鱼米醋。

杭州的名菜西湖醋鱼、宋嫂鱼羹,如果换了别的醋,一尝,味道就不对了。

杭州人十分熟悉的家常菜油爆虾,你试试别的酱油,就是做不出来那个熟悉的味道,必须用“蓝袋鲜”。

大师们都试过了。秘密在于,虾头里的虾油,必须与“蓝袋鲜”酱油复合产生的酱香一起,才能造就油爆虾独一份的味道。虾的鲜腥,必须和酱香一起,才有彼此的成全。

再比方说,杭州人都喜欢吃的酱鸭,用别的品牌的酱油,酱香就没有了。出来的酱鸭,就不是老杭州味道。酱鸭、酱香肠,老杭州人都知道,要用这个看起来朴素极了的包装,酱香浓郁的“蓝袋鲜”。

说起来,这也不是这个酱油、这个醋有多牛,而是这个酱油、这个醋的味道,已深深地融入杭州人的味蕾里,成为味觉记忆了。

一旦成为穿越时光的味道记忆,那还有什么可以代替的吗?没有了。

有个杭州人,在澳大利亚生活。想吃一口正宗的杭州味道——拌面。

这不难。面条在澳大利亚的中国超市能买到的,酱油也是有的。酱油、葱花、榨菜、油。拌面还有什么难度吗?但是吃来吃去,就不是那个味道!

怎么解决的?最后,这个杭州人让朋友买了“蓝袋鲜”酱油,寄到澳大利亚去。

一口拌面进去,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才是杭州街头每天清早大家能吃到的拌面了。

漂洋过海的酱油,这一路的颠沛流离且不去说它,单单是一趟邮费,值回多少酱油了!

“味道”是什么东西?比方说,酸、甜、苦、辣、咸、鲜,有的数据可以用仪器测出来,有的感受则用仪器测不出来。辣,就可以测出来,有不同的辣度。辣甚至运用到了海底光缆上,防止微生物生长。

“味道”也是一门科学。但是这一门科学里,“鲜”却是在中国人的味觉体验里最玄奥的因素,它既在五味之内,又在五味之外。科学数据认为“鲜”来自于20种氨基酸的作用,但在中国人的味觉谱系中,“鲜”是一种综合性味道,是各种味道的相互调和作用下,呈现出来的一种效果。

在酿造领域,把传统工艺科学化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的事,涉及很多专业的跨界。单是一个学科,做不了这个事。

有一次,五味和想要调制一款调味汁,也就是把酱油、醋、酒等调配到一起,用来代替传统的调味,来保证每个厨师烧出来的菜肴口味上尽量接近。但奇怪的是,不管他们怎么调制,最终出来的味道还是有些差异。

烹饪大师也请来了——什么原料,什么配比,同样步骤,一一执行。调出来,下锅,把虾烧出来大家一尝,还是一口就尝出不同之处。

秘密之处,后来调查清楚了:现场的“生料”混合,跟预制的“熟料”混合,是不同的。熟料就必须烧开。这是为了保质期的考虑。但是,一旦烧开,味汁里的咸甜没有受到影响,酒香却不一样了——酒香跑掉了。

中式烹饪里,有些东西是非常微妙的。这些秘密其实都藏在“头脑师傅”的肌肉记忆里。他说不清道不清,科学仪器也检测不出,但是,杭州人的舌头知道。

江南七月,太阳底下酷热难当。温度计已经爆表。在五味和做玫瑰米醋第七年的“开耙”师傅杨国英满头大汗,把一个个巨大的草缸盖搬到场地里去晒。经过六个月的生长,米醋成熟了。到处飘荡着醋香。草缸盖这个东西,很奇妙,能藏潮,能长菌,非得用这个不可,也非得每天搬出去晒一晒不可。搬了三四个小时的缸盖,然后,她开始“开耙”。

“开耙”是个技术活,直接影响着醋的风味。什么时候“开耙”,什么温度“开耙”,“开耙”的力道如何,都是“开耙”师傅经验累积的结果。

在“开耙”之前,杨国英先闻一闻香,摸一摸缸。可能这也是一种仪式。摸一摸缸,就知道手上的冷暖。闻一闻香,懂得每一缸里的秘密。

每一缸搅动六次。每一次搅动,要让整个缸里的液体翻动起来,带动米渣,在缸内旋转。这个巨大的场域里,每天有2000多缸米醋要“开耙”。

每一个巨大的缸体,都是一个小宇宙,隐藏着天地之间的自然哲学,隐藏着工匠的人生秘密,也隐藏着每个杭州人的味觉机密。

唯有时间可以了解。

猜你喜欢

杭州人酱园酱香
一道耐人寻味的几何压轴题
与莲共浴
论茅台镇酱香酒发展前景及投资分析报告
中脉名酒事业部 领航酱香白酒之旅
酱香永存
老长沙人的酱园生活
老长沙人的酱园生活
旧时镇江酱园
105对新杭州人圆了集体婚礼梦
酱香大鲵皮肤泡制酒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