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固本汤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2022-03-15周根平陈艳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因性艾灸健脾

韩 杲 周根平 陈艳娟

(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肿瘤科,江西 萍乡 337000)

在我国,肝癌的病死率排在恶性肿瘤中的第2 位,并有逐年向上增长的趋势[1]。肝癌的发病往往具有隐匿性特点,病情进展快,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随着病情不断演变,患者会出现疲劳感。多项的研究已经证实,大多数肝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癌因性疲乏的现象,其特点常有不可预知性、持续的时间长,而癌症本身及其治疗对此症状发生的相关性较强,较严重地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2]。江西省苹乡市中医院肿瘤科使用健脾固本汤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肝癌癌因性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1 年12 月收治于萍乡市中医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肝癌伴有癌因性疲乏患者5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 例。治疗组中男性22 例,女性3 例;年龄25~84 岁,平均年龄(56.00±9.52)岁。对照组中男性22 例,女性3 例;年龄26~85 岁,平均年龄(55.00±8.87)岁。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的实施已经通过萍乡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及Ⅱ期和Ⅲ期的分期标准[3],并无局部治疗的指征;或虽然有局部治疗指征,但因患者合并有其他疾患,不宜行局部治疗;或手术后复发转移;或不愿接受其他治疗,患者要求运用中医中药治疗。(2)生存期预计在2 个月以上。(3)患者性别不限,年龄>18 岁。(4)卡氏(KPS)评分在40 分以上。(5)患者能坚持服中药及艾灸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的活动性肝病或严重肝硬化伴代偿功能不全患者。(2)为转移性肝癌患者。(3)有明显肾功能异常者。(4)不配合治疗的精神病患者。(5)合并严重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者。(6)同时在参与其他临床药物试验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即予以西医降酶保肝、补充白蛋白、止血、利尿、抗病毒、增强免疫力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患者均不采用放化疗、手术及介入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健脾固本汤联合艾灸治疗。艾灸方法:艾灸取中脘、关元穴,患者取仰卧位,医者首先清洁患者腹部的皮肤,将艾条一端点燃,于患者中脘、关元穴位2~3 cm 的高度进行艾条熏烤,艾灸到局部皮肤出现灼热红晕为度,每次20 min,每日1 次。健脾固本汤处方:黄芪30 g,太子参30 g,茯苓15 g,泽泻15 g,白术10 g,薏苡仁20 g,黄精10 g,木瓜10 g,怀山药10 g,柴胡10 g,枳壳10 g,白芍10 g,炙鳖甲10 g,白花蛇舌草20 g,炙甘草8 g。用法:运用电煎药机煎取,煎30 min,每日1 剂,分早、晚2 次温服。予以自拟方健脾固本汤联合艾灸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KPS 评分 根据卡氏(KPS)评分表[4],对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力状况进行评价。KPS 评分分值越高,提示体力状况越好。

1.4.2 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参照2002 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原发性肝癌症状分级量化表,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如腹胀、胁痛、烦热、肌肤甲错等症状,分轻度(+)、中度(++)、重度(+++),总共3 级,分别相对得分为1、2、3 分。分值越高,症状越重,反之分值越低,症状越轻。

1.4.3 采用Piper 疲乏量表(PF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疲乏程度进行评价 包括行为、感觉、情感、认知4 个维度,共24 个条目,第3~24 个条目,每条目0~10 分,总分除以22 所得到数值,0~3 分提示无疲乏或轻度疲乏,4~6 分提示中度疲乏,7~10 分则提示重度疲乏,得分越高提示疲乏程度越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O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KPS 评分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KP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KPS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并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原发性肝癌伴有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KPS 评分情况比较 (,分)

表1 2 组原发性肝癌伴有癌因性疲乏患者治疗前后KPS 评分情况比较 (,分)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原发性肝癌伴有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表2 2 组原发性肝癌伴有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2.3 2 组患者治疗后疲乏状况评分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疲乏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疲乏状况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 组原发性肝癌伴有癌因性疲乏患者疲乏状况评分比较(,分)

表3 2 组原发性肝癌伴有癌因性疲乏患者疲乏状况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肝癌属中医学“积聚”“癥瘕”“臌胀”“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癌的形成是因脏腑气血亏虚,由痰瘀湿热之邪互结于肝,日久积聚而成[5]。肝癌病患多因正气亏损,不可有效抵御毒邪,最终导致肿瘤产生[6]。张仲景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强调健脾固本为治疗之主。原发性肝癌证属标实本虚,治疗应以扶正为主,脾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要想扶正则更应健脾[7]。脾为后天之本,而癌症及其治疗后可致患者后天之本损伤,气血阴阳亏虚,从而引发机体疲乏[8]。对患者实施健脾固本治疗,使脾气健运,不但杜绝木之乘,而且能滋养肝木,使其有疏泄条达之功效,对恢复肝癌的功能有利[9]。黄芪、太子参、茯苓益气健脾;泽泻、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黄精健脾益肾;木瓜健脾消食;怀山药补脾益肾,助白术、茯苓加强脾胃运化之功;柴胡、枳壳可通腑理气疏肝;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炙鳖甲滋脾养阴,软坚散结;白花蛇舌草解毒散结;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同发挥健脾固本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免疫功能、抗癌,可保护多脏器功能[10]。茯苓多糖可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茯苓素有很好地抑制肿瘤繁殖的功效[11]。太子参对倦怠乏力、脾气虚弱的症状治疗有一定的作用[12]。

腹部是中焦之位,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有任脉之所过,属“阴脉之海”。关元穴属于任脉之穴,有固本培元、补虚温阳的功效;中脘穴属于胃之募穴,有健脾和胃的功效[13]。灸关元、中脘穴使生化之源得到滋助,生化无穷,发挥扶阴助阳的作用[14]。艾灸属于一种中医特色治法,依赖人体的经络调节作用及内外联系,选取特定的穴位,对局部采取必要地刺激,以神经反射方式来激发机体进行调节,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肿的发展、改善病情,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从而达到延长生命的作用[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KPS 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积分及疲乏状况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运用健脾固本汤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后,患者体力状况改善明显,对相关症状及疲乏程度改善有效。该治疗方法可使脾气健,肝木得到滋养、疏泄条达,固本培元、调和阴阳。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上运用中医药、艾灸治疗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可使患者肝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生存期延长[16]。

综上所述,采用健脾固本汤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能改善患者体力状况,缓解患者疲乏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猜你喜欢

因性艾灸健脾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