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与标准语交汇下的汉英新语发展趋势预测

2022-03-15宋莹莹宋瑶珂詹晓雯马雪松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语汉英方言

宋莹莹,宋瑶珂,詹晓雯,马雪松

(哈尔滨商业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关键字:汉英新语;英语学习;汉语方言;民族文化;趋势预测

近年来,一些游离于传统意义正确标准之外的汉英新语——这一流行的新型表达方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汉语中方言众多是产生新语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汉语方言与标准语交汇时再与英语进行转换就更容易产生争议甚至误解。如果在一门语言的学习和发展中听说读写均受到影响,那么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其影响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际交流。

此前各语言学者多从准确互译英汉标准语、更好普及普通话教学、减少方言在普通话和英语学习中的干扰、为方言地区的学生提供合适的英语学习方法、保护方言文化中的精华等角度进行思考,对目前产生速度快、产生量大、使用者多、传播速度快的汉语新语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有诸多不足。该文基于学者们研究领域的交叉新方向对汉语新语展开研究。

随着对汉英新语的了解更加深入,可准确地规范其使用,抑制其错误部分的发展,实现汉英语言功能的最大化,促进探索方言地区以及整体的英语教学、方言区民族特色文化英译及对外传播。

1 什么是汉英新语

文章的研究对象——汉英新语,并不是一门新的独立的语言,而是在汉语方言的背景下,中英接触时产生的新兴表达,可以是词汇、语句等,往往与一直以来的标准用法不同,亦有正确与否之分。恰当的新语是语用上的创新,可以促进沟通和文化传播。如“白酒”一词很多人直译为“Baijiu”,简明扼要、不失原意、又保留了中国特色,这种民间用法已被英国的柯林斯英语词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收录,成为正式通用的词汇。然而也有一些带有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错误的新语存在,多数情况下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阻碍交流。如将皇帝的“皇”译为“yello”,基本的词意都未能准确对应。这部分错误的新语如何纠正是个亟须研究的问题,该文就是对此问题的分析。

2 汉语方言之下汉英新语的错误产生原因

2.1 汉语方言研究对象的选取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一般分为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两种。地域方言是在同一地区人们的交流中逐渐形成的,与标准语有区别且具有地方特色,更接近大家普遍意识里认为的方言。该文所指方言即为地域方言。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中将汉语方言分为十大方言,下文选取3 个特点鲜明、使用人数多、存在时间长、影响广泛的方言来为各项论证举例,分别是东北方言、闽方言、晋方言。

2.2 语言思维

一门语言一定是有其文化内涵的,而方言地区的文化表现则更为繁杂。依托于地域特有的经济物质、民俗禁忌、礼仪信仰、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具有独特性。借由方言表达出来后,很多简单的词语都具有自身背景和特殊含义。如晋西地区有个说法:不起碗子。源于当地特色食品饸饹的制作过程,指的是事情已经处于某种糟糕的情况中,再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了[1]。

语言是文化的外在显示器,文化是语言的内在思维。两种语言的交互背后是双方文化的碰撞。美国著名语言学家Charles Hockett 也主张人类语言具有文化传递性(Cultural Transmission)。如果在汉英交流时对汉语方言文化考虑不周,就会导致语言的水土不服,使表达偏离原本的思想、意义、情绪和导向等,产生让大家互相误解的新语。很多情况下方言与英语的接触不可避免,用标准语来解释一个方言词汇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再转译到英语文化中难度不可小视。目前各高校语言类专业也将跨文化交际作为学生的培养重点,可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以及目标语文化的思辨能力,有效减少无效沟通和隔阂,化解文化冲突[2]。

在调查过程中,闽南本地人提出的词汇“巴度妖”按字面意思很可能会被理解为某个妖怪,这就是不带入文化背景的后果了,其实“巴度”在闽文化中指的是“肚子”,“妖”指“夭折”,连在一起就是“肚子饿了”的意思,指的是hungry/starving。东北方言中“贼”除了“小偷”的意思外,还可与形容词搭配意为“非常”,比如,“贼多”就是“非常多”的意思,单独为贼的这种用法释义也应当对应very/quite 等词。

2.3 语言习惯

2.3.1 发音习惯

在二语学习中,学生一般会将母语的发声方式和规律带入其中,在听、说、读三方面表现尤为明显。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好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形似音也似,有学生甚至误用汉语拼音来标注英语单词的读音。其实拼音最初是由拉丁字母改编而来,英语的起源也与拉丁语有深厚渊源,拼音和音标就像成长在异地的双胞胎。发音方式和发音器官的习惯调用、发音时气流的强弱等都是读音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这种汉英的相似发音导致学生辨音、发音困难。

拼音是为了规范发音存在,而有些拼音在方言中未能正确体现,辅以其自身声调、重音、节奏、语调后就更难以理解。比如常见的有:晋方言会混淆n 和l,把“娘”读成“凉”;闽语前后鼻音不分,把“刘沁”读成“牛庆”;东北话重尾音,会将氢化铵(ān)读作氢化铵(àn)等。与说标准语的学生发音习惯存在不同之处,英语发音错误也是独特的,从而造成了所谓的“地方味”英语。比如,美国英语元音系统中的/a,i,u/和闽吴方言系统中的/a,i,u/[3],这些音素在日常语言中出现频率又很高,所以“地方味”不可避免会经常出现。类似的现象在各国学习英语时均有体现,较明显的还有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另外,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写法上的相似性也会导致混淆,如yyds(拼音缩写:永远的神,网络语用于形容某个事或物非常好)可能被误会是英文词组的缩写。

2.3.2 语法习惯

在学生输出二语时,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顾虑最多的无非就是用词和语法这两项。一些区别于英语语言中的表达习惯,同样会下意识地影响学生的英语输出,多体现在语法规律方面,常见的有词语的选用、句子中语序的调整,以及一些从句的应用等。汉语以表意为重,研究表明,汉语的语序调换之后并不一定会影响阅读[4];但英语是讲求语法规范的语言,根据规则依次将词罗列成句子,语序调换之后大概率这句话会看不懂或者扭曲原意,在长难句中尤其明显。东北方言地区很多倒装句的使用,可能导致学生在英语表达中语序混乱,“已经把工作完成了我”在英语中应该将主语“我”置于谓语“工作”前面;闽南地区省略句的应用,可能会让学生忽略将句子的必要成分补充完整,如“傍晚霞,早起露”应为:如果傍晚时分天空中出现晚霞,那么早起的时候就会有露水。

3 汉英新语的传播及影响

3.1 汉英新语的传播途径

基于我国发展状况和对外开放政策,新语传播最主要的因素有人口快速流动、网络快速发展、教育地位提升。首先,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汉语的使用者增多,来华外企、跨国婚姻的数量也一直在增加,工作、家庭两方面必然促进汉英语言的活跃。例如英语从中文引入的词汇:kungfu-功夫、tofu-豆腐;汉语中也会将英语词汇直接音译使用:香波-shampoo、咖啡-coffee。其次,短视频网络平台的兴起导致网络语的快速产生和传播,网络新语往往更易于被接受和引用,但同样也容易被遗忘。例如:我emo 了(emo 即emotion 情绪,各种情绪混杂在一起,多指心情不好);Cancel Culture(废弃某人,指不再支持某位知名人物)。最后,人才培养竞争激烈,家长在英文机构中盲目崇拜外籍教师,但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操着一口方言的外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了不良作用。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外教的资质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5],这方面的错误新语表达将会逐渐减少。

3.2 汉英新语的双面影响

新语的应用短期看是弊大于利的,但随着对汉英新语研究的不断深入,从长远角度上看还是利大于弊的。并不是所有的新语都能做到把两种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存在客观问题的新语也会丧失本身的信息功能而逐渐被淘汰。语言标准化的重要性,一般体现在标准化使用中能最大程度保留语言本身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而新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这个功能,但实际上影响微弱。通过两种语言融合而成的新语,组合了双方的特点,特别是对于汉语,被视为世界最难习得的语言之一,新语中汉语方言的加入有助于促进汉语及其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多样性的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也是不可被忽视的优点。

4 汉英新语的发展趋势预测

4.1 3 种举例方言的现状

晋中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晋方言可能是中国使用最久的方言,在各个县城之间有很大差别,近年来也没有融合趋势,不过很多晋方言正在快速消失。闽方言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力仅次于粤语,其音韵优美,内部差异大,素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其他闽语地区都有被标准语不同程度同化的现象[6]。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接近,在与其他地区的人交流时阻碍较小,所以最不易发现其区别,而且东北人民热情且善于交谈,东北话现存部分传播较广,但很多地道的词语也在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4.2 汉语方言的整体情况

从举例方言的现存状态已经大致可以窥见方言的整体发展状况。方言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域的隔离,而当前社会背景下绝对的隔离已经无法实现。应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要求,普通话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普通话普及率已由2000年的53.06%增长至2020年的80.72%。大部分学生在学校从小接受普通话教学,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就会在家庭中失去方言语言环境,自然无法再进行方言语言的习得。所以理论上来说方言在他们的语言系统中失去了不可替代性,或是某个方言词汇所指代的事物永久消失,对方言地区来说,这也是一种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反映。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为确定采样方言词汇的存在程度,以及非方言区域内的同学对这些词汇的理解程度,展开一项对比实验。实验词汇为:巴度妖(闽方言)、贼多(东北方言)、不起碗子(晋方言)。在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园内随机选取在校大学生为受试者,将每组词汇分别给予对应方言所在地学生,以及非对应方言所在地学生进行实验,每组实验人数均等且不交叉,结果记录被测试者对词汇释义是否正确,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验证了前文所说的现象在人群中确实存在,尤其是闽方言和晋方言在方言所在地释义正确率低,证明在其方言所在地学生之间已经出现这些词汇应用退化的现象,在非方言地区学生间理解程度差,尤其是闽方言在非方言所在地释义正确率还不到14.0%。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北地区的小品、二人转等艺术作品又深受全国人民喜爱,传播较广,所以东北方言退化程度并没有闽、晋方言高[7]。

随着普通话的主体地位日渐加强,目前还在使用中的部分方言在人群中熟悉度较高,当他们开始学习英语时,这部分方言与英语结合产生的汉英新语发展速度就会减慢,数量自然也会减少,即使产生了它的流通性,易理解性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差,所以在方言影响之下的汉英新语大概率会朝着越来越规范、通用的方向逐步发展。

5 如何合理规范汉英新语的使用

5.1 学习阶段严格要求

从语言本身着手,中文和英文的学习程度决定着以后词语运用的准确度,所以在学习阶段就要打好基础。首先是汉语标准语的学习,学生要学的主要是似同而实异或方言中所无的部分,而不是将方言混入标准语导致表达混乱。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不同的,母语习得时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资源都可被调动起来,而显然二语学习时不行。所以要尽量让学生在相应的文化中学习语言,也就是要形成语言思维。避免用中式思考干扰外语学习,一定程度上会从源头上阻止部分新语乱用。对此中国学生认识尚不足够,还需语言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最好从英语学习初期就帮助学生培养这种语言思维,而不单单是学习单词、短语、语法等。在国外的汉语教学方面,孔子学院也为汉语标准化传播打好了基础。

5.2 语言工具与时俱进

当前主流的语言媒介当数电子词典,及时收录、更新词条并进行研究,能有效降低新语的误用率。首先,通过查词典学习者可以准确理解词意、某个单词的正确读音、词性、搭配和多种解释等;其次,词汇在语境中的运用是语言使用之本,词典提供的多种例句有利于学习者准确地进行语言场景重现,塑造正确的语言逻辑。词典的编纂过程是非常严谨的,每一个词条都经过了专家长时间的钻研和比较,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但现今许多外来语也在以其原始形式进入其他语言,人们使用词典频率也会增加,词典的及时更新也更加重要。

5.3 方言文化恰当输出

大部分错误新语的产生是因为没有找到方言文化的合理传播方式,那么对方言文化输出的探索就是解决新语滥用的根本措施。以闽语为基础的南音、童谣等都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进行保护和传播时需要大量汉英语言学上的研究。

方言文化的输出是需要正确引导的,对外传播进行英译时需尤其注意两点:一是要尽力保证特有的核心内容不流失;二是要照顾到目标读者的理解能力[8]。潜心做好自身方言文化研究,支持非遗传承者。培养专业、特有的语言工作者,以保证文化传播从源头上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当地的生活背景和长时间的研究,临时译者大多不能快速掌握其真正内涵。

6 结语

在方言还未被普通话完全覆盖之前,更多地观察和记录方言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建立方言语料库,将是研究汉语内部迁移发展规律的好素材,对方言传递的文化也是一种保护。对于该文所讨论的汉英新语来讲,汉语方言的资料和数据越全面,其研究就越具科学性,对其发展规律的掌握、规范和预测也就更合理,对于目前大热的前沿科技——人工智能语言也可提供一定参考,希望后续学者能够继续就汉英新语进行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新语汉英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学林新语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谈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