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I数据的太原市辖区酒店格局分析
2022-03-15李含玥
陈 黎,李含玥
(太原学院 文化与旅游系,山西 太原 030032)
酒店业的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反映着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时也是测量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关键依据。[1]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的太原市,核心商业区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关键评判标准之一。随着现代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和服务业的快速进步,旅游流动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市星级酒店的格局分布与城市商圈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影响到旅游业、酒店业以及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的发展。[2]
综观现有研究发现,相关研究的数据大部分来自研究人员的调研取证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提取,样本总量较小。对研究城市整体星级酒店的分布格局、时间轴上的演化及总体空间分布都有具体研究的并不多见,尤其有关太原市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空缺。[3]本文将以整体城市酒店的时间、空间格局分布研究为基础,来分析与其对应商圈的耦合。
一、相关理论及概念阐述
(一)星级酒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星级酒店评定标准》,酒店按照星级划分,分为一星级到五星级5个标准。星级以特殊符号——镀金五角星来表示:一星级以一颗五角星来表示,二星级以两颗五角星来表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以此类推。白金五星级以五颗白金五角星来表示。其中一星级酒店为最低级别,白金五星级酒店为最高级别。旅游酒店的星级越高,代表的档次也越高。
(二)空间分析基础理论
GIS空间分析指的是在GIS(地理信息系统)里实现分析空间数据,即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所研究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分布特点、形成和演变等信息并进行处理分析。[4]本文将从实际的酒店地理要素出发,对酒店分布的空间状态及与商圈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为研究探讨酒店业与城市商圈之间的问题拓宽视角。[5][6]
(三)POI
POI是“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兴趣点”,它是指带经纬度信息的设施点(集)。POI数据是空间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数据类型,人们可以通过POI数据的聚集度来了解一个城市的中心区位置,不论是旅游业还是餐饮业,都可通过POI数据可视化完整地进行呈现。[7]
(四)商圈
商圈,是指商店以其所在地点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吸引顾客的辐射范围,简单地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区域范围。无论大商场还是小商店,它们的销售总是有一定的地理范围,这个地理范围就是以商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至可能来店购买的消费者所居住的地点。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结果
(一)研究区域概况
本文研究区域为太原市辖区,包括: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杏花岭区、迎泽区和小店区。研究对象为五星、四星、三星级酒店与经济型连锁酒店,一星、二星级酒店因为多且杂,数据抓取存在困难且不准确,而五星白金级酒店太原市尚未建设,所以一星、二星、和五星白金级酒店都不在研究对象范围内。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1.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采用的酒店地理POI数据借助网络爬虫技术从高德地图中获取,数据信息包括酒店名称、酒店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酒店星级等。高德地图和携程网对于酒店星级的设定有所不同,这里酒店星级以高德地图中的评定为标准。酒店开业时间借助网络爬虫技术从携程网中获取,在携程网中没有注明酒店开业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向酒店官方查询补充。数据获取时间为2020年2月。其中有些数据所处地理位置与研究区域(市区)不符,或没有开业时间,或没有酒店详细信息,除去信息不相符或信息不全的数据后,最终获得五星级酒店22条信息数据、四星级酒店34条信息数据、三星级酒店49条信息数据、经济型连锁酒店172条信息数据,总共277条信息数据。
2.核密度估计法
核密度分析法是概率统计学中求解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函数数值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计算研究空间中的样本点数据,将所得区域内离散数据制作成连续分布密度图,从而有效地分析出离散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其计算公式如下:
f(x)为点x处的核密度函数;h为x点距中心点的距离衰减阈值:n为与点x的距离小于或等于h阈值的点数:k为空间权重常数。本文采用ArcGIS软件进行核密度计算,不采用加权处理,h值会根据样本特征进行自动计算。
3.平均最近邻分析(R尺度)法
平均最近邻分析法即ANN(average nearest neighbor analysis),主要用于检测要素的全局空间集聚特征,即测量每个要素与其近邻要素的平均距离。平均最近邻分析法又称R尺度法。R尺度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D0为与其最邻近要素之间的平均距离,DE为随机模式下要素间的期望平均距离,di为要素与其最邻近要素之间的空间距离,A为研究区域的面积,n为区域要素数量。
三、太原市辖区酒店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轴演化特点
(一)太原市辖区酒店空间分布特征
1.太原市辖区酒店空间密度特征
图1、图2利用ArcGIS绘图软件将太原市区域内目标酒店进行了绘制。图1表明,太原市辖区酒店在市中心呈同心圆向外延展,主要分布在小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及万柏林区,在这四个区域靠城中心位置呈现集聚分布,尖草坪区呈离散型分布,晋源区呈部分离散型分布。若将整体视为点状分布,可看出六城区中心城区位置点状分布稠密,南北区域点状分布稀疏,东西偏外围区域基本无酒店分布。可见太原市辖区总体区域酒店分布不平衡。图2中深色部分表示所研究酒店高密度聚集情况,其中高密度集聚地区主要为小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和万柏林区这四个区域及其接壤之处,浅色部分表示所研究酒店低密度聚集情况,其中低密度集聚地区主要为尖草坪区和晋源区接壤之处。所研究酒店所处位置几乎均在中心城区。
2.太原市辖区酒店区间分布特征
太原市辖区酒店主要分布于杏花岭区、小店区和迎泽区这三个区域(见表1)。表1对各个区域的酒店数量进行了统计对比。这三个区域的酒店数量均超过了50家,其中最多的为迎泽区,达到93家,占太原市辖区酒店数量的33.6%。迎泽区在酒店密度这一方面也远超过其他区域,达到0.795(1)迎泽区酒店密度为迎泽区酒店数量除以迎泽区面积(93÷117≈0.795)。,平均每1平方千米就有1.26家酒店。各区域之间酒店数量及密度差异明显,高密度集聚区域在太原市城区中心的人口密集区,而城市周边新兴发展区域酒店集聚密度显著降低。例如人员较为密集的柳巷、食品街、解放路等,小店区的长风街、亲贤街等酒店分布密度大,而在晋源区、尖草坪区及万柏林区明显发展不足,特别是以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济济而闻名的晋源区,四星、三星级酒店数量为零,经济型连锁酒店也很少,明显低于其他城区。区域经济整体发展不均衡,对集聚低密度地区酒店业发展造成一些影响。
表1 太原市辖区各星级酒店数量
此外,基于宏观整体分布这一维度上的观测,通过抓取携程网和高德地图上的数据并整理、筛选显示,太原市辖区各类型酒店共有277家。采用R尺度分析方法来研究太原市辖区酒店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计算太原市辖区内各区域的酒店R尺度指数,结果可参考表2。表中显示:太原市辖区内各区域的酒店都呈现集聚型分布特征,其中全市区的R尺度指数为0.36,由此可看出太原市辖区的酒店呈高度集聚特征;其中R尺度指数最低的为小店区,仅为0.29,由此可看出小店区域内的酒店高度集中于局部区域;而R尺度指数最高的杏花岭区高达0.44,由此可看出杏花岭区域内的酒店分布比较广泛且均匀,同时也是太原市辖区内酒店密度最高的区域。
表2 太原市辖区酒店平均最近邻指数及密度
(二)各类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特征
类型结构上来看,太原市辖区277家各类酒店中,五星级酒店有22家,四星级酒店有34家,三星级酒店有49家,经济型连锁酒店有172家,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太原市辖区酒店业中占比最大。另外,经济型酒店与五星、四星、三星级酒店在空间布局特点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等级的酒店分布特点较为鲜明,酒店空间布局差异性较高。高星级酒店主要分布在商品经济发达、人流量大及交通便捷的中心城区或历史文化悠久的特色城区。而经济型酒店呈现点状集聚分布,在人口密集的东面呈现集聚状态向四周扩散,集聚点之外的部分逐渐趋于离散分布。从星级分布上发现,高端酒店分布广泛,低端酒店密度很高。高端酒店往往位于市内中心商务地段,通常附近有着当地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环境,商业经济繁华程度较高,交通便捷。
采用R尺度分析法研究太原市辖区内各类别酒店的整体分布特征,对太原市辖区各类型星级酒店的R尺度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详情见表3,由表可看出:太原市辖区各类型星级酒店都呈现集聚特征。其中,五星级酒店R尺度指数为0.97,由此可以看出五星级酒店呈离散型分布;五星级酒店样本的平均距离为1 213m,表示其平均密度比较低。四星级酒店样本平均距离约为1 462m,R尺度指数为0.95,表明四星级酒店呈离散型分布。三星级酒店样本平均距离约为1 255m,R尺度指数为0.46,表明三星级酒店分布较为广泛但并不均匀。
表3 太原市辖区各星级酒店平均最近邻指数及密度
1.五星级酒店空间分布与核密度分析
从图3太原市辖区五星级酒店核密度图上表明,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五星级酒店依托太原站、太原南站、武宿机场等重要的交通枢纽,并且依托太原市最大最早的传统的柳巷商圈(柳巷、食品街、解放路等),发展良好,长风街商圈(体育路以西平阳路以东)、朝阳街商圈(服装批发集散地)以及下元商圈(区域商业中心等)等区域呈簇状分布、面状集聚分布。在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景点(晋祠和晋阳古城遗址等)有少量分布,呈点状、零散分布。整体来看,太原市辖区五星级酒店主要分布于南北方向。
2.四星级酒店空间分布与核密度分析
四星级酒店主要以提供高端商务型住宿及贴心舒适的高品质服务为主。与五星级酒店不同的是,四星级酒店在室内装修(豪华程度)和选择项目方面略逊色于五星级酒店,其余差异并不明显。
通过图4可以看出,四星级酒店空间布局发展也不平衡,中心东部城区集聚分布,在迎泽区域分布最为广泛,达到14家。其次在外围城区零散分布,其中在杏花岭区及小店区分别达到9家、7家,在尖草坪区和晋源区酒店分布数量为零。
通过酒店密度计算的结果我们得知,四星级酒店主要集中在迎泽区,以迎泽区为中心向邻近两个行政区域呈发散分布。其主要集中在建设南路、府东街、双塔西街、平阳路等地区。在这些地区呈现面状集聚分布。
3.三星级酒店空间分布与核密度分析
三星级酒店为中档酒店,其相对于高星级酒店性价比较高。在为客人提供较高品质餐饮、住宿及康乐等服务的前提下,以较低价位的房价或餐价取胜。由图5显示,三星级酒店主要集中在太原市内中心城区,向南北发散,东西部基本没有酒店分布。
三星级酒店主要分布在柳巷、迎泽街、平阳路、体育路、解放路等人流量大、商业发展较好的路段。
4.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与核密度分析
经济型酒店为旅客提供有限服务,相比起五星、四星、三星级酒店来说,以价格实惠占据主要市场。其中太原市辖区发展迅速的经济型快捷酒店品牌主要有如家、7天连锁酒店、汉庭等。经济型酒店主要以中小型企业商务人员及日常旅客为主要对象,主要分布在客流量大的路段或商圈。由图6看出,经济型酒店主要分布在迎泽区、小店区、万柏林区和杏花岭区四个区域交汇之处。主要路段有迎泽大街、解放路、平阳路、和平路、体育街、朝阳街等路段。涉及商圈有柳巷商圈、长风商圈、朝阳街商圈和下元商圈。
(三)时间轴上的演化特点
纵观时间轴,酒店数量呈不断上升状态。我国前期大力发展农业和工业,第三产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发展较晚,但由于我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厚,改革开放之后,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1978年,明确将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中重点产业之后,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强大助力。在改革开放前期,太原市酒店屈指可数,且只在迎泽区和晋源区分布,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科技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太原市酒店的数量不断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其中五星级酒店的加速建设,主要是由旅游业来带动的。
由表4可清晰看出,改革开放前仅有四家酒店开业,酒店开业速度缓慢,平均二十年开业一家酒店,且这四家酒店在改革开放后陆续被评为五星级酒店。改革开放后,酒店开业逐渐加速,在198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至少有25家酒店开业,在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至少有77家酒店开业,在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间,至少有171家酒店开业。除经济型酒店之外,酒店新增数量从2011年至今十年间出现回落。
表4 太原市各星级酒店不同时期新增情况
由于本研究酒店并不包括二星级或民宿、青旅之类的酒店,所以实际酒店数量应高于所得数据。由此看出,改革开放后太原市辖区内酒店新增数量呈指数增长,尤其是经济型酒店,在近十年中新增数量达140家。由1919年至2019年这一百年间的不同时期酒店新增情况来看,可明显看出,近二十年太原市酒店新增数量达到顶峰,新增酒店所在区域是以迎泽区西部为中心圆区,向六个区域扩散。小店区的酒店几乎都是近十年快速建立起来的。
上表数据利用网页信息抓取程序,从携程网(www.ctrip.com)和去哪儿网(www.qunar.com)的酒店查询结果和子页面有效抓取太原市酒店名录及其属性信息(包括酒店类型、开业时间、所在区域等)。
四、太原市辖区酒店发展分析
(一)基于酒店空间布局与城市商圈分析太原市辖区酒店业发展趋势
星级酒店一般分布在各大商贸中心或著名景点附近,汇集在各商圈附近,便于承接商务业务,促进各省份之间文化、经济交流传播,有助于形成多点支撑全方面发展格局。[8]从高德地图显示,以万达广场为核心,半径范围一般在5公里左右有7家五星级店,其中涉及到了迎泽区的两个商圈;同样以梅园百盛为核心,半径范围一般在5公里附近有12家五星级酒店,相邻商城有北美N1、北美新天地、茂业百货、长风大卖场等等。繁荣的商业经济极大地促进了酒店业的发展,为酒店业带来了持续稳定的客源。晋祠区内的晋祠胜境与晋祠博物馆附近有一家五星级酒店——晋祠宾馆,除此之外,经济型酒店有十余家。
四星、三星级酒店数量较多,多分布于迎泽区域西面,呈部分区域集聚分布,及与之接壤的三个城区,小店区西北区域、杏花岭区西南区域呈部分区域集聚分布及万柏林区东部区域呈簇状分布,全部位于四大商圈附近。商圈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及消费能力大幅提高,使得酒店业在近二十年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9]
经济型连锁酒店在空间布局上与所研究全部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类似,以迎泽区西部为中心,向外围区域扩散。主要分布在柳巷商圈和长风街商圈。传统的柳巷商圈和发展最为迅速的长风商圈是太原市酒店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该区域内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属于同环境下较高标准。这两个商圈内的酒店数量都超过了60家,主要依托于标志性建筑、商业场所、娱乐场所,还依托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大量人员密集流动的场所),如太原站、太原南站、太原南机场等。
当前,太原市正处于国家、省战略布局和政策直接支持最多的时期,太原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比如“一群两区三圈”的城镇布局,太原作为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也将发挥辐射引领带动的作用,和忻州、阳泉、吕梁一起共同打造中部城市群。山西本土品牌的酒店、国内和国际知名品牌的酒店也将陆续开业,这必将带动太原酒店业快步发展。
(二)基于酒店时间演化特点及城市商圈分析太原市辖区酒店格局
纵观整体时间轴,可以看出来五星、四星、三星级酒店改革开放前仅有四家,改革开放后酒店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自1980年代起,酒店开业数量持续增加,自2000年代起,酒店开业新增更快速增长,近十年间增长幅度有回落趋势。
而经济型连锁酒店却呈现持续性超高速发展状态。第一家经济型连锁酒店于2006年开业,截至2010年新开业32家,近十年内新增酒店数量多达140家。符合标准的经济型酒店在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扩大,新增区域全面覆盖了太原市六个城区。近十年来,太原市整体呈现出较强经济活力,通过四大商圈的发展状况,以及日益增长的普通大众的旅游需求,随着大众群体消费观的不断更新,百姓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及物质基础,国内旅游愈来愈趋向大众化、平民化。在四大商圈共同发展,为不同阶级薪资的人们提供相对应的餐饮娱乐购物消费,打开市场,使得平民化低消费旅行住宿成为新趋势。普通民众对于经济实惠而又干净方便的住宿需求也逐渐位居榜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太原市内入境游客持续增加,其中除了商务人士参与国际交流之外,也不乏世界各地的普通民众。有了稳定的客源和高水平的经济发展,连锁酒店在未来是十年内还会持续快速发展。
2000年之前开业的酒店有26家,其中位于迎泽区的有15家,位于杏花岭区的有5家,位于万柏林区的有4家,位于小店区和晋源区的各一家。其中缘由离不开柳巷商圈的建立发展,作为太原市最早出现的传统大型商圈,推动了早期太原市商贸经济的发展,为酒店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之后酒店开业数量大幅增长,除中心区域迎泽区西部之外快速增长,在外围区域的周边城区也有所增加,新增酒店大部分在柳巷商圈和长风商圈里开业,在新发展的朝阳街商圈与下元商圈中的酒店也有所增加。
2021年12月31日,山西省政府发布《山西省“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的定位,立足四大产业多链耦合、融合发展。酒店业作为重要的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结 语
在空间、时间这两方面对各星级酒店的分布进行研究是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课题,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也随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经济水平同时也大幅提高,这使得旅游业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酒店业的发展也愈来愈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太原市酒店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愈加迅速,商圈的繁荣兴盛与之相辅相成。一方面商圈的高速发展进程推动着酒店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催生着新商圈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