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情古典诗词 探究中国气候

2022-03-15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张乐乐

中学政史地 2022年6期
关键词:事象降水诗句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张乐乐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有些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地理的角度理解诗词,在深入挖掘诗词背后的地理成因、地理原理中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将地理教育和诗词内化合二为一,互融互通。

描写气候的诗句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课时和课型要求进行基于古典诗词的地理教学设计,同时引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将诗词中的气候知识生活化,将生活化的气候知识地理化,在落实核心素养的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笔者在本文探讨了依托古典诗词的中国气候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综合分析我国气温、降水的差异及成因。

三、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诗词引入师生活动设计理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有关片段,说一说跟天气、气候有关的诗句。启发学生对气候要素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气候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诗词营造氛围,激趣启思。营造诗词的意境,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刷新学生对复习课枯燥的刻板印象。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通过诗句呈现的冬半年南北方景观的差异,结合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图,联系原有知识,归纳1月份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探究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通过诗词呈现我国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降水差异,结合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我国东西干湿差异的影响因素。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通过诗词呈现我国降水分布的时间性,归纳降水的季节分布规律,进而探究夏季风的进退和强弱对南北方降水的影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用诗句中的事象验证地形因素加剧气候的复杂多样,进一步归纳总结影响气候的因素。诗词对比判读,归纳气温、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因素。用“图”说地理,归纳气候成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于“春风”的探讨可深化为对冬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的分类归纳。同样,通过对“春风能否度过玉门关”的辨析,结合地图中呈现的玉门关的地理位置,深入了解我国季风的控制区域。最后,用诗词中的“西风凋碧树”“东风恶”“北风卷地百草折”反衬夏季风(偏南风)的温暖湿润,加深学生对夏季风的理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橘”和“枳”的对比出发,引出秦岭-淮河南北的气候差异,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别总结这一地理分界的意义。由点到面,将中国气候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加深学生对气候各要素的理解,建构气候知识体系。将诗句中的地理事象与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系统梳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总之,将诗词引入地理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解读诗词的能力。通过感悟诗词中对地理事象的诗意表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另外,在诗词的解读过程中需结合地图与地理模型,将诗词中的地理事象落实在地图中,借助多媒体呈现出来。

猜你喜欢

事象降水诗句
GRACE下的青海省水储量时空变化与降水相关性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六一来了
乌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
DSC1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东坡词中民俗文化事象浅析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降水对新郑市大气污染的湿沉降特征
非意象化:论纯意识诗歌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