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时空观念为基础的初中历史复习课程路径研究

2022-03-15吴佳佳

文理导航 2022年10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复习课教学策略

吴佳佳

本论文是课题《以时空观念为基础的初中复习课程路径研究》的成果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复习课多以单元或专题形式串联知识点,缺乏对历史时空的关联与整合,使复习课的呈现变成知识点的简单堆砌,严重束缚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立足学生,通过对复习课程法的深入研究,精研课标,运用时空轴挖掘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结构的建构,在历史复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历史复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關键词:时空观念;复习课;教学策略

历史学科是有自身特点的人文学科,其教育的终极追求是引领并服务学生的人生,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高中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时空观念对初中历史教学而言非常重要,但现实课堂教学却疏于重视与应用。因此,以时空观念为基础的初中历史复习课程路径研究具有探索意义。

一、时空观素养的落地现状

本研究以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教师和部分教师所教学生为主体,考察历史教师对时空观念的认知水平现状以及复习课的实践情况。共收到教师问卷7份,学生问卷300份。

从教师卷的统计数据上看,在培养学生时序观念的方式上,所有的教师都会采用划分历史阶段并总结特征的教学策略。此外,编制大事年表、梳理中外共时性大事年表的方式也各有57.14%教师采用,,有71.42%的教师采用创设历史情境的方式。100%的被试教师认为是历史地图,选择历史年代尺、历史表格历史图片的占比也很高,说明了落实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过程中的可利用的媒介。学生的问卷设计意图是希望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注程度。值得关注的是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形式一般是(多选题)”的问题案中,有72.59%的选项为“背诵提纲”这种最为传统的学习形式,其次是“课堂讨论”(占比57.62%)、“设置情境””(占比47.13%)。由此可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真正落到实处是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数据显示被试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都有所关注,但很多问题并不清晰,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也与理想有一定差距。通过对学生时空观的教学策略研究,构建优质的历史复习课堂,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升学考试负责。

二、以时空观为基础的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研究课标,精准落地时空观

课标在教学活动中起导向作用。例如在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目标方面,课标对八年级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按时序发展的知识体系,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潮流趋势。也就是说,在八年级历史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世界史进行纵横对比,将中国近代史纳入世界史体系中,以世界之角度看中国之发展,洞悉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进而把握近代发展主流趋势,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从而体会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共融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内涵,树立全球意识。基于此,在平时的教研备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时间和空间的敏感度,有意识地强化时空概念,通过关注时序逻辑引领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历史发展线索与时代特征。在“三年一体”的原则上(初中三年所学的历史知识视为一个整体),结合课标内容(2011版)和学情,根据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培养层次制定教学目标。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例,分析各水平层次的具体教学目标。水平一:知道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了解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的时间和地理位置,进而了解革命的发展形势;知道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水平二:能够通过孙中山、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历史人物的活动确定这一时期属于早期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能够通过湖北新军、黎元洪等历史人物的活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约法》等历史现象精准定位辛亥革命这一历史时期;通过时间轴,梳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过程;梳理袁世凯为实现帝制而进行的一系列独裁活动;掌握民国纪年法的换算。水平三:通过联系美国建国历史(反殖民争取民主自由),进行时空对比,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认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而三民主义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通过起义形势示意图和文字材料,对比革命前后独立省份的地理分布,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政治意义。通过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进行中外时空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民主共和”“民主自由”的含义,进而体会《临时约法》的时代意义;利用图表资料了解军阀混战造成的后果,为北伐战争做铺垫。

(二)运用时空轴,培养整体史观

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切实让学生体会到世界的整体性。中国离不开世界,它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需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与开放心态,体现“立德树人”的历史教育功能。

1.从历史的横向发展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在初中历史复习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历史发展的多样性,通过横向时间发展脉络,有意识的渗透当时世界的发展主流和重大变革性事件,引导学生寻找中国落后的真相。例如,中国近代史开始于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对市场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剧膨胀。近代前期的侵华战争都是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催生”出来的,闭关锁国的中国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落后挨打的命运。经历百年的屈辱与抗争,最终迎来新生。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原因进行分析,借助时空轴进行横向对比,就能清晰的看到世界的大背景,使学生理解侵华战争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如下图所示

2.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梳理历史发展脉络与基本线索是教师常用的有效复习手段。可以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划分历史阶段,也可以在某一历史阶段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主题进行整理。直线型的时间轴较为常用,既适合作为平时教学常态课使用,也方便学生制作。

例如,复习八年级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历史时间的时间轴梳理,如下图所示

3.观察地图,构建动态时空格局

历史地图是依据史料进行绘制的有关人类历史活动在特定时空内的表现及进程的地图。与一般的地理地图相比,历史地图可以呈现某一历史现象发生的具体地点、地理环境等空间信息。历史地图不仅展示了人类活动的进程,还可以反映人类的历史活动与其所处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揭示了人类活动的发展规律,呈现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状况与变化。相较于抽象的文字表达,历史地图则直观地再现历史发展的空间变迁,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背景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形成原因。借助教材配套的历史地图册和历史填充图册,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历史地图,提高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进而搭建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地图时,首先需确认地图的标题。帮助学生了解地图的主题和重点。其次,认识地图的图例。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普通型,即其标注符号与地理地图基本一致,一般不做特殊说明。第二种是专题型,通过标注说明地图上的一些特殊线条、符号或色块的含义。这类图例对于解读地图中的历史信息非常重要,能帮助学生确定地图中地理空间所涉及的年代和变迁。然后,观察地图的变化。地图也可以反映历史的变化,如用不同色块区分并反馈的形势变化图,用箭头标识进军路线的战争示意图等。多幅地图放在一起时,可呈现不同时代同一地区的变化,直观感知历史发展的变迁与延续。在观察时,要注意区别每幅地图所显示的区域以及涉及的时代,辨认地图上相同的或是变化的信息。例如,比较春秋和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的示意图,通过诸侯国数量減少的直观对比,得出这个阶段的的历史趋势是从分裂走向统一。通过长期学习观察解读历史地图,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分析历史现现象。

“历史地图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意识,形成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特定历史环境及条件下进行考察的思维习惯及品质,对领悟历史地图所反映的时代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教材,奠定时空延续框架

  1. 单元导言的应用

导言是以对单元内容精练概括,在章节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导读部分,辅助其搭建章节所涉及的时空框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如部编版017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导言部分,通过精练的语言将中国古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列举,从宏观的角度为学生构建出历史时空框架。

(2)课后补充文的应用

对于铺天盖地的信息网络资源,教师很难筛选或甄别。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外部”史料,不如善用教材资源,同样能达到教学的教育目的。比如,教材中“补充文”的利用。

补充文是以材料的形式对基本史实加以补充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补充文的描述,可了解具体事件的背景信息,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事件发生原因的理解,而且可以大体把握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使基本时空框架得以搭建。教师巧用补充文,不仅可以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表象思维,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例如,关于“中国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知识拓展部分谈及“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这个事件本不是重点知识,但它的巧妙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支援同盟国军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从全球视野看待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

三、反思与小结

教师是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对于历史教育学的本质而言,核心在于研究学生,教师需提升自身素养和眼界。教师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视野,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教师的历史时空观念意识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需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时空观念,发展整体史观。尤其是复习课,教师应注重从长时段、大时代背景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关注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侧重在一定时空下的纵向和横向对比,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了解学习板块的总体框架和结构,帮助学生将杂乱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抽象,实现学习的迁移。

参考文献:

[1]陈昔安.初中历史学科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黄牧航.时空观念的教学设计与学业评价[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复习课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