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体育教学的分层教学法

2022-03-15任银萍

文理导航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分层教学法核心素养

任银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课程将更加重视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在素质教育环节的作用日益凸显,俨然已经成为当下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关键因素。由于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基于此,本文将论述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中学体育分层教学的优势,并提出中学体育分层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分层教学法;初中体育教学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个性化教学在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因环境、兴趣、体能等方面的差异已不再适合不同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分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学生制定合适的体育规则,而且在于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享受体育锻炼,提高其心理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分层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一)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全面激活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中考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体育的重要性,会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语数外等主科的学习中,不仅无法挖掘体育的乐趣,更缺乏学习体育的兴趣。但是在核心素养分层教学方式下,体育教师则会充分凸显学生在运动课程中的主要地位,并在核心素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运动掌握能力、意识掌握状况进行分级,并给学生以个性化的引导,由此来改变学生对传统运动课程乏味、沉闷的观念,从而调动了学生的运动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对体育知识理解

大多数学生会误认为体育课的目的在于放松和玩耍,因此,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学生并不会在意。就算有学生认真听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和体能差异,造成部分学生可以快速学会,而部分学生无法学会。此时通过体育分层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基本特点和标准,然后再给各个阶段的学生制订学习规划并传授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进而促使初中体育教学水平与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在传统体育课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只会指导学生使用运动设施锻炼身体,这在学生没能了解运动常识的情况下就极易在运动过程中损伤。而在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分层体育课程中,由教师先把体育核心素养知识告诉给学生,进而引导各个层级的学生根据核心素养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并通过规范有序的知识教育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予以进一步提升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其学习、成长状态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学习。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适应体育教学内容,并且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升的目标。

(五)保证学生的发展全面性

在当前阶段的教学中,长时间的知识学习会消耗学生大量的精力,同时过大的压力也导致学生得不到放松,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精神面貌应该是阳光、积极的,应该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使用体育分层模式制定教学方案,在将学生个人身体素质予以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身体获得充分放松,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体育课程重视度低

大多数初中学校与教师都会受到应试教育对其的思想束缚,认为体育在中考中是可有可无的地位,主科教师占据体育课程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

(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自身的素养尤为重要。然而大部分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缺乏专业素质,无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指导,也无法更有效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践教学中,不同的学生由于个性和身体素质差异巨大,在同样的课程中将会收到不同的学习效果,若因此忽略了学生的社会主体地位将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

(四)体育重要性未能获得学生的充分认识

由于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的学习重心都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在参加体育课时并不积极,很多体育活动都是做做表面工作,并没有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导致其遭遇到多种问题,如学生个人身体素质下降、精神面貌与预期不匹配等等。

(五)体育教学内容无法起到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在初中教学中,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有着一定影响,如果学生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使用各种理由以达到逃避体育课目的,对其体育课程学习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

(六)为体育课程提供的资源条件不充分

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来说,教学资源的不足会导致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只能通过简单的运动方式用以达到预设的体育教学目标,例如跑步、快走等。此类教学资源严重缺失的情况导致无法进行高质量的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在体育课堂中提高身体素质,对学生的良好学习状态保持极为不利。学生对体育内容的深度理解困难,也无法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七)热身不充分

在初中教学中,体育并不是主流学科,一周可能只安排了两节体育课,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减少了热身时间,直接让学生跑步或者做活动。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没有经过充分的热身就进入到剧烈运动中,容易让学生出现肌肉拉伤等现象,这种情况对于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有着致命影响。

(八)体育器材老化

体育器材老化也是安全问题的一种,如篮球架,单双杠等都是学校固定的体育设备,学生经常会在课余时间使用这些设备,这就导致设备容易出现损坏和老化。如果学校没有及时对器材进行检修,就会增加学生安全隐患,比如,篮球架松动、篮板破碎等常见问题。

(九)学生不易管理

在体育课中,教师无法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监督,特别是在做活动时,学生更愿意自己对事物进行探索,从而远离集体,一旦发生事故,教师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这对于学生的安全问题有着很大影响。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以分层教学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体能分层,提高认知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分层教学法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必须要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充分了解,通过体育测试获取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基础数据,并根据测试后的分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层次划分。

例如,可根据身心素质及运动能力的强弱将学生划分。对于身心素质及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要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外,还要安排其进行强度较高的技能练习,以巩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进一步提高运动能力与体育水平;对于一般的学生,在传授基础的体育知识以外,还要传授一些强度中等的技能练习,以增强其身体素质,从而为后期的运动技术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于较差的学生,要考虑到其身体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做一些简单的有氧、拉伸运动,以此来提高其体育认知能力。这样的分层方式并不是固定的,还会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与学习水平进行随时调整,使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强化其体育认知的水平与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意识。

(二)爱好分层,提高体育技能

在进行体育运动前,体育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水平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本身的爱好兴趣,若强制性地将喜欢某一项目的学生安排到不感兴趣的项目上,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在不同的学期开展不同的运动项目竞赛,并且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层之后,体育教师还要对每一层学生的体育技能以及身体素质进行再一次分层,对层次较高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而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而言,要使其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并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后期更加熟练的掌握体育技能做好铺垫。

(三)理念分层,培养运动能力

为了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和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核心素养课程中,要创新课程形式、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共同进步。

例如,体育教师应为学生建立运动档案,将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表现以及能力进行记录。比如在长跑、短跑项目中的耐力以及速度表现;在篮球、足球训练中的姿势规范以及参与积极性的表现。在运动档案中总结学生各项体育项目的考试成绩和学习状况,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根据档案资料进行更有效的分层教學,以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四)评价分层,激发学习信心

针对各个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要采取不同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以提高分层教育的实效性。对于体育技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以鼓励、表扬评价为主;对于体育技能基础中等的学生,要采取激励评价为主,并为其指导在技术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对运动技能表现较好的学生要采取竞争评价方式,以贯彻高标准、高要求的评价原则,使其在未来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谦虚、严谨、努力,不断超越现在的自己,激发出学好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的信心,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课下任务布置的分层,提高完成度

体育分层教学可以实现有效的课下任务布置,对于现在的初中学生而言,空闲时间较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游戏任务,让学生们在课下依旧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提升自身体魄。比如,篮球、足球运动等就属于运动量大的课下任务,部分学生很可能无法完成这类任务,但是却可以完成类似于跳皮筋或者丢沙包等小型课下任务,因此,在分层体育教学中对课下任务进行分层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

(六)内容分层,提高针对性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在进行体育课时,很多内容是无法完成的,这就会导致学生核心素养下降,降低了体育教学课堂质量。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是必要的,比如,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基础运动让学生达到运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而言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对学生身体进行刺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内容。

结束语

在初中体育课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与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初中体育教师在积极分层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作为体育教师应强化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将体育核心素养融入至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保证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祝力泳.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大课间、体育教学与体育中考的融合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7):119-120.

[2]刘松松,冯培培.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中学短跑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105-106.

3260500338295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教学分层教学法核心素养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