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畜牧机械课程的开发
2022-03-15李貌孙佳静杨仕群曹洪志
李貌 孙佳静 杨仕群 曹洪志
[ 作者简介 ]
李貌,男,四川泸州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孙佳静,女,河北,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养蜂。
杨仕群,女,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兽医。
曹洪志,男,四川,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 基金项目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畜牧机械教材建设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21YB-02)。
[ 摘要 ]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现代学徒制通过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只有在现代学徒制的视角下对原有课程进行开发,完善培养方案,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出发,简要分析高职院校畜牧机械课程的开发策略。
[ 关键词 ]
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畜牧机械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国家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并且在很多职业学校开展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合作,讓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掌握更多的岗位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推进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助力国家产业升级的发展战略。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均畜产品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提高畜牧业机械化水平,有助于国民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为了促进畜牧业的长远发展,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在高职院校畜牧机械相关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开拓意义。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一些校企合作,开展一些实践项目,而是要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模式,全新的课程开发是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基础。本文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首先分析目前畜牧机械课程开发的主导思想,然后论述如何进行新的课程开发。
1 高职院校畜牧机械课程开发的主导思想
1.1 要有稳定的师徒关系
在现代学徒制下对课程进行开发,要通过课程建设营造更加稳定的师徒关系。企业中的师傅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随意更换的指导教师,更加稳定的师徒关系是学生技术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因此,校企合作只是现代学徒制的前提条件之一,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确保企业师傅与学生形成更加牢固的师徒关系。如果只是非常松散的授课形式,现代学徒制与普通的实习就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对于现代学徒制项目课程要从关系的稳定性出发,寻找能够保持长期合作的企业,对于企业师傅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专业水平,还要重视持续性,使得师傅和学生之间能够形成更加深厚的师徒关系,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之后的工作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1.2 要重视经验知识的传授
传统学徒制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的效率太低,师傅的指导方法缺乏科学性,很多时候都要靠学徒自己慢慢领会,同时存在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越来越高,传统学徒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趋势。然而,传统学徒制中经验知识的传授仍然值得借鉴,这也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
在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很多产业的技能技术都有着普遍性的科学标准,更加标准化和流程化,因此,学校职业教育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流。但是,很多工业或服务业领域,经验知识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关键意义。因此,在高职院校畜牧机械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经验知识的传授,通过现场讲解、经验分享、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于经验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1.3 要与订单培养模式有所区分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学生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共同指导下,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培养模式并不相同,学生学习的范围要更加广泛,不能局限于企业师傅所擅长的单个岗位技能。
因此,针对高职院校畜牧机械课程的开发,不能局限于个别企业和个别岗位,要将和畜牧机械相关的多个岗位技能都加入课程体系之中。例如畜牧机械使用与维护、营销与售后服务、检测与维修等多个细分领域。在这种公共的教学标准下,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会更加全面,在之后的工作中进行岗位转换会更顺畅,对于培养畜牧机械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4 要建立更加多元的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虽然能够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但实践项目的学习缺乏有效的评价方式。在现代学徒制下,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重视,学生跟随企业师傅进行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因此,需要学校建立更加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良好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学校在设计开发新的课程体系时,要充分重视教学评价,针对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合理的评价方式。学校教育以考试为主,企业教育以师傅点评为主,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进行课程学习结果评价时,教师要积极开展赏识教育,从不同角度激励学生,特别是畜牧机械实践项目的学习涉及多个环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环节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更加切合实际的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2 高职院校畜牧机械课程开发的主要策略
2.1 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标准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认证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才能确保课程开发的正确方向。将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进行对接,完成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目前,我国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认证体系还比较薄弱,现代学徒制的运行缺乏基本的保障。虽然教育系统不断强化教学标准的建设,但仍然没有摆脱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配套认证体系之间没有形成有效融通。因此,为了推进畜牧机械课程的有效开发,首先要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标准,打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
在具体的实践中,首先,要积极推进课证融通,在“1+X”制度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结合,同时使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接轨。在课程设计中,要直接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然后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资格证书。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能使学徒培养质量的考核标准更加清晰,落实了企业师傅对于学徒培养的责任。其次,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之前,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论证,很多高职院校对于现代学徒制的理解不够深入,认为将校企合作或一些实践项目引入到课程之中,就能够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作用。其实畜牧机械产业涉及众多环节,学校要充分调研,了解目前不同的畜牧机械企业拥有哪些岗位,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是什么。只有对行业现状有着充分的了解,并进行科学的研究,才能确保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另外,在开发新的课程体系时,要听取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多个群体的意见,进行充分研讨,确保最后设计的课程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最后,教学标准的建设要保持动态更新,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变化进行调整,不能过于僵化,因为畜牧机械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也在不断调整,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课程体系,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
总之,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标准,能够使课程内容的整合更加完善。对于畜牧机械课程,将不同类型畜牧机械都加入进来,通过项目式教学,将机械的原理、构造、使用、维护等内容贯穿起来,在统一的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进行更有质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不同畜牧机械的使用能力和管理能力。
2.2 加强“双导师制”课程教学
在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不同角色定位,加强双导师教学的开展。现代学徒制由学徒培养和学校培养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互相融合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都要在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
在具体的实践中,首先,要确保企业师傅授课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相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企业师傅在现代学徒制中有着更加特殊的作用。企业师傅有着第一线的工作经验,具备丰厚的经验知识,师傅能够不断输出优质的教学内容,同时和学生保持比较稳定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与学校教师不同,企业师傅首先是企业的员工,有着自己的工作任务,教授更多学徒并不能为企业师傅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同时,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的主动性一直不高,这就造成了企业师傅无法保持稳定持续的教学状态。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师傅的个人情况,选择师傅比较自由的时间,为师傅授课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另外,要对企业师傅进行必要的物质激励,提高师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学校的一些措施之外,有关部门也要开展制度建设,因为人才培养对于企业师傅来说毕竟是一种附属工作,并不是本职工作,即便有一些激励机制,也不能完全确保其授课的稳定性,如果从国家制度层面进行规约,能够进一步确保师傅制度的形成和良性发展。
其次,在课程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学校教师的定位。在现代学徒制下,学校教育也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畜牧机械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学校要重视文化基础课,认识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是局限于基础的专业技能,而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培养出技术精湛并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技术创新需要长期的积累,同时要具有很高的科学理论水平,虽然企业师傅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经验知识,但学校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更加专业,科学合理的文化基础课程,能够奠定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总之,现代学徒制下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发挥双导师的作用,形成合力,使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之间形成更加良好的互动。通过文化基础课和学徒制项目课程发挥两者的作用。同时,可以利用职业基础课让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合作教学,进一步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2.3 在课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职院校要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結合的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畜牧机械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高职院校畜牧机械课程的开发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新技术的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有着非常巨大的应用空间,学校和教师要积极采用不同种类的信息技术,提高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和教师首先要在课程中加入更多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在畜牧机械的研发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对现实环境的模拟仿真,获取各种数据和信息,从而做出更加优化的设计方案,使得机械研发的成本显著降低。在畜牧机械的销售环节,虚拟现实技术也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因此,学校可以在专业课程中加入一些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关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新技术的认识水平。其次,学校可以使用网络辅助授课,由于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学习,需要协调多方资源,还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情况和企业师傅的时间安排。借助网络技术,企业师傅可以直接进行网络授课,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不仅节约了企业师傅和学生的时间成本,还能够让授课形式更加灵活,有助于提高企业师傅授课的稳定性。在网络授课中,学生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设备进行实践操作,然后由企业师傅通过网络连线进行指导。另外,网络授课的相关内容可以进行录制,成为之后学习的资料,对于打造专业精品课程也有着很高的价值。最后,学校要积极开展智能化畜牧机械的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对于产业前沿技术的认知。同时,建设网络资源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丰富的资源。学校可以将企业师傅的讲解视频、不同畜牧设备的相关资料等都放在网络上,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可将这些资料库进行共享,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从而达到更好的课程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增加课程的延展性,还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稳定运行,企业师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授课,学校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因此,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应用新技术,不断完善课程开发的内容。
3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转变原有的课程设计和培养方案。对于高职院校畜牧机械课程的开发,要秉持正确的主导思想。首先,要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标准,促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其次,要加强双导师制的教学形式,增强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的融合;最后,在课程中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降低现代学徒制中不利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1):30-38,117.
[2]贾文胜,潘建峰,梁宁森.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制度瓶颈及实践探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1):47-53,119.
[3]赵作伟,葛兰云.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畜牧机械课程的开发[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6):221-223.
37855003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