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理论研究

2022-03-15谈婷婷

南北桥 2022年1期
关键词:托育婴幼儿育人

[ 作者简介 ]

谈婷婷,女,贵州毕节人,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 摘要 ]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各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能使专业课教学做到“润物细无声”。同时,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能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提出系统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适应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专业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在探究课程思政如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前,首先应当明确容易被混淆的两个相似但是却不同的概念: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它们既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在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之前,与之对应的思政课程一直是我国各阶段教学的必修科目,它侧重于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的;相对而言,课程思政强调在各门课中增强思想价值引领,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隐性的。因此,思政课程不是课程思政研究的对象,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政理念,对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赋予课程教学改革深远的价值。简言之,思政课程是通过思政课这一基础课程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专门的学科课程;而课程思政不是一门学科,是一种教学理念,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达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它不是仅限于一类学科,而是与所有学科课程相结合,教师在教授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是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的必要性

2.1 婴幼儿托育与服务专业的要求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归属于健康管理与促进类,是2021年由原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调整更名而来。该专业是高校根据国家战略、行业需求、职业类别和市场发展下孕育的新专业,有别于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婴幼儿卫生保健、生活照料、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及婴幼儿家庭教育等工作的婴幼儿照护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所接触的对象是0~3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在面对哭闹的婴幼儿和缺乏应对经验的父母时需时刻保持耐心、细心和仁爱之心。相较其他工作岗位需遵守医育结合原则,真正做到专业化照护服务。因此,需深度挖掘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健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发展的要求

2014年,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之后,各大高校纷纷将其引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中,使其成为教学方法的依托和重心。经过数年的发展和研究,现如今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和内容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心和重中之重。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必须从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着手。

2.3 “三教”改革的要求

“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来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出现恰好符合三教改革的要求,教师改革更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教材改革更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教法改革更能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3 课程思政融入婴幼儿托育与服务专业课的途径

3.1 课程思政元素探索

所谓课程思政元素,指在课堂中需要引领学生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对于德育教育,其概念更为宽泛和全面。自课程思政提出以来,现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分类已经趋于完善,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课程思政元素划分为三个阶段:个人——国家——世界,即在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时候,将思政教育分为这三个层次;让学生从个人出发,立足国家,走向世界。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在现有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专业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搜集并整理思政元素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时政新闻、视频、图片等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同时还可在课程内容中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最终将相关素材制作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动态变化,还可通过多渠道教学反馈完善课程思政元素,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课程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3.2 课程思政元素的显性融入

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教师在设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时,不仅需要设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需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设置素质目标,而素质目标的确定正是思政元素的体现。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有机、有序地将课程思政渗透到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例如,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婴幼儿生活照护技能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在0~3岁婴幼儿的日常照护过程中,包含了婴幼儿保健与护理、婴幼儿生活照护、婴幼儿教养活动设计与指导等项目,以上项目均可结合项目内容开发适宜的课程思政元素。为体现回应式照护的基本理念,突出实际运用,适宜选取家国情怀、“四个自信”“四有好老师”、职业素养等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3.3 课程思政元素的隐形融入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要有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支撑,才能实现全程育人效应。教学内容为显性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隐形思政,两者要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维多元、全时全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讲授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及讨论任务。学生课下自行结组,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到企业或社区调研,将课前作业做成演示文稿,再进行课堂活动展示,或者录成微视频,这样学生就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体验是课程思政的重点环节,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內动力,在课堂上做到润物细无声,和学生“同频共振”。以思政元素“文化自信”为例,在教学内容中直接明了地告诉学生要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即使通过丰富的音视频材料,对于学生而言,可能立意过于遥远、空大。因此,需从学生的个体需求出发,通过提升学生个体自信,让他们对于自信的涵义有所理解和剖析,才能由此及彼体会到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是多么重要。从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任何课程思政元素的加入并不能一味地灌输“假大空”口号式的理念;新时代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范围已经远远高于以往,要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将他们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上,以学生为出发点,以他们的真情实感来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同频共振”。

3.4 课程思政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结合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形成“引、梳、析、拟、做、评”贯穿于“课前探学—课中践学—课后拓学”的“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打造守初心,铸匠魂、强技能的高效课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使教学真正做到“专业成才,思政成人”。

三阶段:(1)课前探学。课前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任务单、推送相关学习资料,学生根据任务书开展项目。将课堂内容前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发布课程思政育人短视频并抛出课前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索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做到思政育人的全过程。教师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课中践学。采用六环节教学方法,分步完成教学任务,在步骤中将课程思政元素细化,每一步骤中均有课程思政短视频引导任务;以视频为依托,让学生从视频中自主发现课程思政元素,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3)课后拓学。课后安排学生分组到社区和托育机构见习,由企业实践老师对学生在岗位职业能力方面进行评价,由家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评价。依托“1+3”教学实践环境,“1”指校园课堂,“3”指社区、托育机构和家庭的教学生态圈将婴幼儿照护活动设计与真实工作岗位对接,学生通过与托育机构进行活动的开展、实施以及活动现场管理,让学生变成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与实践者,体会真实婴幼儿照护岗位,感受“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六环节:(1)引任务。通过回顾课前发布任务,学生讲解任务进展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课前短视频中所蕴含的育人道理,而非在课中生搬硬套课程思政内容。(2)梳原理。教师应用教学手段向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3)析要点。学生借助小组探讨、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系统进行照护流程练习,系统实时纠错和反馈,为后续的实训操作练习奠定基础。(4)拟方案。引入真实照护案例,小组头脑风暴,借助思维导图完成婴幼儿照护方案点评指导,优化方案过程。(5)做照护。教师结合案例进行规范示教,直播投屏,让所有学生能够观看照护细节,安排学生分组练习,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并进行一人三角的体验照护实践。在此过程中引入国家对助力中国特色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导向和实际支持,讲述托育行业的优秀劳动者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幼有优育的理念,树立牢固的职业信念。(6)评效果。针对各组操作情况录制视频并上传平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整合平台数据与实践考核评价,总结婴幼儿照护知识与技能要点,布置课后拓展作业。

3.5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是否取得实质性的成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科学的全方位评价体系。评价对象要覆盖负责学生管理的学校管理层、负责教学的教师、负责接纳学生的企业以及学生自身,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效果进行评价。

3.5.1 对学校管理层的评价。课程思政是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管理层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制定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规范、修订课程思政教材、构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奖惩制度,实施以点带面、先行先试、全员推进的课程思政改革举措,确保课程思政改革全方面、多层次开展。

3.5.2 对教师的评价。建立教师课程思政实施档案,从教案大纲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效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教师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思考如何教、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3.5.3 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是课程思政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最直观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从课程思政中学习到的内容应以学生为本,立足实际检验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反馈高校思政教育建设的有效性。对学生入校时的调查数据、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学生情况的调查数据和毕业时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建立持续性的评价体系,整合更多有效数据,更加全面地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从而改进课程设计。

3.5.4 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评价。课程思政长期、持续影响学生的发展,对其思想与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学生毕业就业后,企业作为学生的就业单位,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最具话语权。企业对就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的评价是检验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孟莎莎.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解决路径探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现代交际,2021(16):108-110.

[2]周亚平,方海清,马荣荣.“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实践探讨——以“学前卫生学”课程为例[J]. 東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20,39(3):273-275.

[3]曲春波.“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等教育专业课教材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编辑学刊,2021(1):108-111.

[4]曾春妹. 课程思政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J]. 文教资料,2019(12):181-182;152.

[5]朱梦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D]. 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631500338205

猜你喜欢

托育婴幼儿育人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