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数学课后实践,促进学生量感发展

2022-03-14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简兵水

师道(教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量感钱币计时

文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 简兵水

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量感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估测、测量、比较、调整等实践活动。在量感的教学指导中,适当开展数学课后实践活动,不容忽视,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只有两头并进,才能事半功倍,有效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一、购物,促进钱币量感的发展

钱币量感是指学生对人民币的多少的直观感知。“元、角、分”的学习是学生形成量感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电子支付的时代,微信、支付宝的广泛使用,学生接触人民币的机会很少,对钱的感受非常弱。要培养学生的钱币量感,只有学生亲身经历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的活动,才能对人民币的多少有直观的感知,从而促进钱币量感的发展。

在教学“元、角、分”的时候,很多教师也会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虽然对学生形成钱币量感有一定的帮助,但虚拟的情境总不如真实的亲身体验,而且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每个学生模拟购物的机会也不多,甚至有学生一次机会都没有。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购物实践活动,就很有必要。可以让学生周末在家长的陪同下,用人民币进行买菜或买水果的活动。在购物活动中,学生真实地经历人民币的使用过程,在付款、找钱、计算、大面额纸币拆成小面额纸币的过程中,学生对人民币的感受越来越丰富,逐步形成对人民币的量感。学生经历几次这样的购物活动后,如果问他:你猜一猜这一袋苹果大约多少钱?他也许不能给一个很准确的数字,但肯定不会出现一个非常离谱的结果。这样,学生由课内的情境模拟,再到现实生活中课后实践,再到内心的比较感受,这样学生的内心对“元、角、分”量感意识就在逐步形成建构。

二、体验,促进时间量感的发展

时间量感是指学生对时、分、秒等时间长短方面的直观感知。时间量感的形成,需要学生自己体验。教师应优化体验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量”的活动经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量感。例如:课后请家长计时,体验30秒钟的长短。操作流程:首先,家长喊“开始”,开始计时;其次,学生安静地用自己的方式计时;再次,学生觉得到30秒时,举手说“停”,家长停止计时;最后,家长告知学生实际过了多少秒。操作流程不一样,体验的效果也不一样,有些教师经常用比赛的形式,如看看30秒钟能写多少个字、30秒钟跳绳等,我认为不如学生默默地在心里数数,用自己的方式来计时,这样学生专注于体验30秒的长短,而比赛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写字或跳绳上,而不是在对时间的感受上,造成体验内容喧宾夺主。

量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体验、反馈、认知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记录每天做作业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完成时间,这样简单的实践活动,坚持几周之后,学生对时间长短的感觉就会好很多,这样就有效促进了学生时间量感的发展。

三、测量,促进面积量感的发展

在度量知识学习中,需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动手测量,通过具体的测量体验活动,积累对计量单位的丰富感知。学生对面积的量感比对长度的量感要差一些,更需要数学课后实践活动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例如三年级学完面积单位之后,让学生课后实践测量几个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先估测,再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去测量。学生先剪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用这张1平方分米的纸片不断地测量各种物体表面的面积,对1平方分米的大小的感受自然会越来越清晰,为面积量感的形成奠定基础。

总之,小学生量感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指导与感悟,也要重视数学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购物、体验、测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量”的感知、认识,有助于学生量感的形成,促进学生量感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量感钱币计时
畅游计时天地
钱币翻倍
兼收并蓄
腕表计时2.0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组合钱币
24时计时法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